APP下载

在比较中感悟音乐的灵魂

2017-03-06陈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比较法音乐教学

陈瑛

【摘 要】比较法是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民族歌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通过“对比节奏、对比风格、对比音区、对比速度”,加深学生对民歌的印象,唤起他们与各民族音乐之间的强烈共鸣,提高音乐学习的品质。

【关键词】比较法 民族歌曲 音乐教学

民族歌曲作為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族歌曲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质,因为地理、气候、环境、习俗等的不相同,每个民族受这些因素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歌曲风格,其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智慧。民族歌曲是小学音乐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教材1-12册,其中民族歌曲共有54首,占歌曲总量的27%。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缺乏学习民族歌曲的乐趣,难以感受和理解民族歌曲的特色。笔者在访谈部分音乐教师后也发现,部分教师也觉得民族歌曲缺乏新时代元素,对这些内容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兴趣和态度普遍不够积极。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尝试,发现“比较法”在小学民族歌曲教学中能起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对比节奏, 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的感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节奏的比较,可以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同样是蒙古族民歌,却分长、短调两种体裁,长调流传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短调民歌流行很广,内蒙古自治区各地都有,但由于地域与部族的不同又各显风韵。

《草原牧歌》是表达内蒙古大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文风情而创作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天堂》引入(如图1),腾格尔的歌声强劲粗犷、苍凉悲壮,而且细致入微,能把学生带到一个辽阔无垠的美丽的大草原中,引人遐想。歌曲的A段,曲调抒情悠长,自豪地道出了对家乡的无限深情,B段曲调辽阔高亢,情绪兴奋激动。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情不自禁地在间奏时配上了诗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在高潮部分,更是流露出向往的情感,深情地唱起了:“我爱你 ,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在学生演唱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纷纷回答:“节奏宽广,自由,松散”等等。教师继续追问:“蒙古族歌曲的体裁分为长调和短调,你觉得它属于哪一种?”学生用自己的歌唱体验,感受到了长调的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更是体味到了长调那份特有的激动与苍凉。

《银杯》是在鄂尔多斯草原流行的一首短调民歌(流传风俗性宴歌)。歌曲曲调短小,节奏工整(如图2),表现了好客的主人斟满美酒,载歌载舞盛情邀请宾客的场景。为了给学生体会这种浓烈、欢快的情绪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起伏最大的乐句来体会好客的蒙古族人。通过教师的范唱加深学生对音乐起伏的理解,在反复的哼唱中,学生体会到了乐句中的切分节奏的推动感,以及八度音程的跳跃感,体验到了热情的歌曲情绪。

这两首歌曲都是蒙古族歌曲,但是由于长、短调之别,两首乐曲的旋律差异很大。通过对比学习突出音乐的个性特点,便于学生认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揭示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了蒙古族的特色,领略了蒙古民歌中长调与短调音乐的不同魅力,感受了歌曲的不同情绪和情感。

二、对比风格,体验音乐的情感美

不同地区的民歌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色,甚至是表达对同一个对象的喜爱,其风格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从音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开拓人文视野。

如在教学民歌《茉莉花》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音乐的风格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探究《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特征,进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美。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各地区民歌的特点以及理清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笔者收集了十余首不同的茉莉花,并给学生提供一份“学习单”(如表1),帮助他们欣赏比较,进行探究学习并了解不同地域的歌曲特点。

学生通过看花、识花、赏花、咏花等活动感受到江苏民歌《茉莉花》细腻委婉的音乐风格。与江苏版《茉莉花》比较,河北版《茉莉花》曲调刚直、干脆,多了一些衬词和装饰音,旋律跳进更多了,歌曲更是汲取了河北地方戏剧吕剧的素材,体现在尾音拖腔。学生跟着音乐演唱乐句尾音的拖腔,把北方人爽朗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学生还感受到了东北版《茉莉花》的风趣,在教师的示范下,师生一起绕起了手绢花,扭起了秧歌。在比较中,发现三首歌曲的旋律差异十分明显,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不同地域相同题材歌曲的不同曲风,初步了解了音乐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

紧接着,教师请学生聆听了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插曲,以及杨鸿年老师创作的童声合唱,引导学生寻找主题旋律与江苏版《茉莉花》的联系与异同。最后的拓展,教师又安排了同是描写茉莉花的歌曲。当两首富有现代气息的“茉莉花”主题歌曲——《亲亲茉莉花》《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里面的骨干音和主旋律与民歌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让学生体会到“民歌是作曲家们创作的源泉”这一精髓,更是了解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综上,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风格的歌曲比较,既能丰富学习音乐的美好情感,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化,陶冶高尚的情操,沉醉在音乐美好而丰富的情感世界里。

三、对比音区,探索音乐的创造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扎根于民间的地方民歌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音区的差异格外明显。西部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作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相对音区偏高,音域宽广,陕西的秦腔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东部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这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因此音乐相对音区就比较低,音域较窄,音乐风格委婉细腻。

笔者曾专门设计了一课《我国东西部民歌欣赏》,选用了西部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如图3)和东部民歌《茉莉花》《采茶舞曲》(如图4)等歌曲,出示这几首歌曲的歌谱,引导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在看、听、唱中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西部民歌的音区高,表现了西部人的直率、豪爽的性格特点;东部民歌的音区较低而且起伏不大,表现了江南人的温婉、内敛的性格特点。

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分解读民族音乐特点,抓住音区要素进行比较,开展活动体验,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比速度,表现音乐的形象美

音乐形象本身就属于美学的范畴,人们在理解音乐形象的过程中获得完整音乐作品的概念。通过音乐中不同速度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外化为表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执教《跳起来》这一课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比较乐曲的速度,从而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管弦乐《马刀舞》一开始,就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整首乐曲热烈奔放,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彪悍粗犷的性格。学生听着音乐跳进教室,一时兴趣高涨,情绪激昂,俨然成了一群挥舞大刀的战士。巴赫的《小步舞曲》速度从容,节奏平稳,乐曲充满了柔和、典雅的氛围,仿佛是小溪在缓缓地流淌,表现了宫廷中人们翩翩起舞的场景。学生感受着音乐的优雅,把自己变成了公主和绅士,两两一组跳起了温文尔雅的舞蹈。歌曲《跳吧跳吧》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簡练,速度较快,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学生拍着乐曲的基本节奏“■ ×× ■ ××××”,伴随着歌声,敲击着铃鼓,手拉手用三步一抬等基本律动形象地再现了新疆儿童舞蹈的欢乐情景。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利用比较法的学习体验,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发展规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民歌,不仅能加深对各个地域音乐的印象,更能唤起他们对各民族音乐的强烈共鸣,提高音乐学习的品质,这对小学民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运用比较法时应注意寻找可比性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教学,同时更要明确比较的目的,突出重点、难点,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310016)

猜你喜欢

比较法音乐教学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比较法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