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与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应用探讨
2017-03-06谢军利
谢军利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5)
周围型肺癌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多采用X线胸部正侧和胸部CT扫描两种方式进行诊断,本次对我院3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接收的3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进行X线和CT诊断,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早期周围型肺癌,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8~8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为体检发现。
1.2 方法
X线检查:采用美国GE高频X光机对患者进行胸部正、侧位摄片,病灶图像清晰、无伪影。
CT检查:采用美国GE64排螺旋CT扫描机,采用HRCT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250 mA,层厚为1.0 mm,层距为10.0 mm,矩阵为512×512,采用骨算法。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结果,如病灶直径、密度、形态等。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采用百分数(%),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 结 果
X线胸部正侧位诊断患者病灶直径均在0.8~2.0 cm,形态可分为21例结节型,14例斑片型,其中有分叶征9例,毛刺征25例。CT诊断患者8例为0.5~1.0 cm,27例为1.1~2.0 cm,形态为类形或者不规则形小结节状影的21例,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的14例,病灶呈软组织密度。两中诊断方式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周围型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愈合较差,确诊后患者生存期限一般在4~6个月[1]。X线胸部正侧位片胸部CT扫描时该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检查的目的在于获得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虽然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数字化X线摄影和多层螺旋CT扫描的普及以及许多先进的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上仍然是个难点。这是因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小,多数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或者是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痰中带血等症状是就诊发现。
周围型肺癌可见于组织学类型,最主要的是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也可见于鳞状上皮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等。目前因为手术仍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所以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检出与确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使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本次对我院3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进行分析。(1)X线胸部平片:多表现为肺部孤立结节灶,边缘模糊,呈软组织密度,部分病灶有分叶,有的病灶为小片状影,呈磨玻璃样密度。(2)CT需要做HRCT或薄层CT扫描,必要时做胸部增强扫描。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病灶有实性病灶,磨玻璃密度结节灶及混合密度结节灶,可见支气管气像、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时病灶的CT值比平扫时增加20HU以上,肿瘤表现为完全强化,在三维重建中可显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立体关系,从而更好的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1)结核球:边缘光滑清楚,有斑点状钙化影,周围有卫星灶,好发于两肺上叶或下叶背段。(2)炎性假瘤:多为扇形,尖端指向肺门,基底朝向肺边缘,部分为不规则形。(3)错构瘤:边缘清楚,其内有爆米花样钙化影。(4)球形肺炎:边缘清楚,病灶周围有扭曲的血管影。(5)单发转移瘤:多数边缘清楚,有原发病史。
根据病灶的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变现、相关检查以及之前的影像资料,多数患者都能做出准确诊断。由于CT医疗费用较高以及X线检测技术的普遍使用,临床上对于患者初检选用X线诊断,其他的选用CT诊断[2]。
根据对以上病例的分析,CT相对于X线在病变的大小,密度,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上方面显示的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采用CT相比于X线更具优势,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 万大平,刘栋云.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11(5):927-928,929.
[2] 杜玲玲.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J].职业与健康,2016,22(24):2279-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