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应用病灶内激素注射、抑酸疗法对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7-03-06蒋振华刘国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5期
关键词:抑酸肉芽肿声带

胥 然,蒋振华,刘国旗

(绵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四川 绵阳 621000)

喉接触性肉芽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发病部位在声带突周围的非瘤性炎性肉芽组织,治疗后容易复发、难以痊愈,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喉接触性肉芽肿采用病灶内激素注射联合抑酸疗法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病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5月收治的患有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对照组男42例,年龄30~76岁,平均(46.9±10.2)岁,观察组58例中男57例,女1例,年龄30~77岁,平均(47.1±9.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抑酸疗法,包括两种药物,即抗反流治疗和抑酸药物治疗,抗反流治疗指的是禁食可以刺激胃酸过多分泌的食物,主要有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碳酸饮料、高脂性食物、浓茶、咖啡因制品等,禁烟酒,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睡前2~3 h禁食;抑酸药物治疗指的是给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饭前30~60 min服用,初始早晚各给药一次,每次20 mg;若患者为微小病变或者病变消失后改为早上给药一次,每次20 mg;半个月后改为早上给药1次,每次10 mg;一个月后改为间隔两天早上给药一次,每次10 mg,服用半个月后停止给药;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轻微胃肠不适感需要服用胃肠动力药。治疗期间每月进行一次复查。

观察组进行病灶内激素注射联合抑酸疗法,抑酸疗法如上,给患者经甲舌膜径路注射激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给患者采用1%丁卡因进行口咽、鼻咽表面麻醉,指导患者平卧治疗床,给患者肩部下边垫上软枕使患者的颈前部完全暴露,甲舌膜部位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局部麻醉,采用2 mL2%利多卡因经患者环甲膜对远端气管和声带进行麻醉,5~10 min后经鼻电子喉镜暴露声门,沿着甲状软骨上切迹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经皮下组织、会厌前间隙以及会厌斜向下进入喉腔,直视下给患者肉芽肿内以及基底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根据患者的病变大小调整注射剂量在0.3~1.0 mL,治疗期间每月注射1次,若患者的病变没有改变则需要再次注射。临床上给患者最多注射6次,若患者连续服用抑酸药物3个月且连续注射2次激素后病变没有改变或者是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声带、会厌血肿,声带严重萎缩等全身性或局部性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则要立即停止用药。

1.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指的是患者的病变全部消失同时没有其他新生病变;显效指的是患者的病变范围缩小50%以上同时没有其他新生病变;好转指的是患者的病变范围缩小20%~50%同时没有出现新生病变;无效指的是患者的病变范围缩小20%以下或者是有所增大,同时伴有其他新生病变。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以及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3.8±0.4)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5.4±0.4)个月,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喉接触性肉芽肿属于耳鼻喉科疾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咽喉异物感、发声困难、咳嗽、持续清嗓、咽喉痛等,部分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1]。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对喉接触性肉芽肿有一定的研究,临床上认为该病的致病因素为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声带滥用以及插管损伤,临床上多采用嗓音矫正疗法、声带周围肌肉注射肉毒素A、抑酸疗法治疗等,但是临床上研究发现抑酸疗法的疗效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发声区指的是声带的前中部,正常发声时声带前中部需要闭合振动,经常性过度使用声带、声带肌肉功能亢进以及嗜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对两侧声带造成撞击或者是对两侧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容易出现小结、息肉、水肿等病变,影响患者声带的正常工作。声门后部50%~65%的功能是关系到气道的[2],对正常呼吸有一定的作用,该部位最常见的病变为喉接触性肉芽肿,喉接触性肉芽肿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声带突处。有关专家认为喉接触性肉芽肿的形成指的是各种原因对声带突黏膜造成损伤并发生炎性反应,甚至是对软黏膜造成侵犯。部分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后发现鳞状上皮增生或者是伴有角化、溃疡,周围聚集急慢性炎性细胞和大量的肉芽组织,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单核或多核细胞浸润的缺乏,因此表示这不是真正的肉芽肿疾病,是人体组织损伤后的一种代偿修复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出血、炎性反应、增生以及重塑4个阶段,因此说明喉接触性肉芽肿属于非瘤性炎性肉芽组织。目前临床数据调查显示喉接触性肉芽肿中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占24%[3],采用抑酸疗法后治愈率在91%以上,所以目前抑酸疗法仍是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一种有效方式。激素注射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抗炎药,具有药效持久、疗效准确的特点,可广泛应用在人体各个系统中。本次使用的是病灶内激素注射而不是雾化吸入的原因是后者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念珠菌病等并发症,而前者使用后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作用时间长、全身吸收率较低等[4],安全有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与其他激素类药物相比在局部抗炎方面效果显著,同时还具有成本较低、安全期长久等特点,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喉接触性肉芽肿。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喉接触性肉芽肿采用病灶内激素注射联合抑酸疗法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改善患者的声带病变,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临床上对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治疗可以使用病灶内激素注射联合抑酸疗法改善患者的声带病变情况,促进声带恢复正常。但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除了难治性喉接触性肉芽肿,其他喉接触性肉芽肿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抑酸疗效。

综上所述,喉接触性肉芽肿属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良性病变,肉芽肿以及喉部溃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咽喉反流,患者持续清嗓和声带滥用加重了病变程度,采用病灶内激素注射联合抑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抑制该病的最大诱因,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田师宇,李进让,李可亮,等.经甲状舌骨膜声带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1):70-72.

[2] 刘 晖,王晋平,杨 颖,等.喉接触性肉芽肿15例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5,19(6):672-673.

[3] 杨晓燕,章国友,张钦武,等.22例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1(9):1381-1382.

[4] 蔡成福,赵德安,刘存山,等.喉接触性肉芽肿1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04(11):216-217.

猜你喜欢

抑酸肉芽肿声带
抑酸治疗对声带白斑术后相关症状的影响分析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从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讨TKI与抑酸药物的相互作用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