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疗法对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7-03-06翟梦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3期
关键词:中多对症良性

翟梦丽

(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眩晕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其中又以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最为多见,该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人群中,恶心、呕吐等是该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研究显示,该病的发作多于患者出现前庭病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1]。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听力丧失以及眼球震颤等临床症状。患者患病后因为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不适,多数患者因为对该病的了解,早期患病时得不到患者的重视,从而使其病情加重,固体现为长期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多数患者因该特点,需要长期对其进行治疗控制,但临床效果较不明显。本次研究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目的,同时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对其采用对症治疗联合中医护理疗法,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眩晕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41例的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和41例的观察组(对症治疗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组)。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在入院时,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及相关检查,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及其他不能进行配合治疗的疾病,均确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67.2±2.9)岁,病程1个月~5个月,平均(2.7±1.1)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3~79岁,平均(68.7±3.1)岁,病程1个月~6个月,平均(2.7±1.2)个月。本次研究的结果均在所有对象的知情下进行,均签订了相关文件,组间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镇静以及止晕药物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具体为:针对患者性格及家庭情况的不同,投其所好多与患者进行交谈,在彼此的交谈过程中,将自身病情及其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讲解,使其提高对该病的认知程度。一些患者因为病情反复,在反复治疗的过程中,心情较为沮丧,要因地制宜根据患者状态多对其进行开导,告知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以饮食规律,避免病情发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于存在肝肾阴虚的患者,该类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可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甲鱼、鸽子肉等温补食物。对于痰浊上蒙的患者,常伴有呕吐、胸闷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可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玉米、竹笋等清热食物。对于淤血阻窍的患者,该类患者会出现健康、头痛等临床症状,可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清淡食物,避免油腻。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2 结 果

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情况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30例(73.17%)、7例(17.07%),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眩晕情况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19例(46.34%)、10例(24.39),总有效率70.73%,组间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不满意及感觉较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8例(19.51%)、4例(9.75%),满意度为70.73%,观察组仅有2例(4.87%)患者感觉不满意,满意度为95.12%,组间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多伴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为该类人群体质较弱,需要较长时间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该病较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临床上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本次研究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目的,同时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对其采用对症治疗联合中医护理疗法,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1]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5-147.

[2] 张 祎,刘 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方法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15-117.

猜你喜欢

中多对症良性
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中多目标自动分割和分类研究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AR全景图像光照增强处理中多特征融合算法研究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VR全景图像细节增强处理中多特征融合算法研究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通信认知教学中多粒度可重用模型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