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京外交政策发展的中国走向

2017-03-06佩切利察郑英魁

关键词:普京俄罗斯

弗·费·佩切利察〔著〕 郑英魁〔译〕2

(1.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690091;2.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普京外交政策发展的中国走向

弗·费·佩切利察〔著〕1郑英魁〔译〕2

(1.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690091;2.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2003年普京任俄罗斯国家元首后,使莫斯科对东方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俄罗斯领导层特别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和密切合作,即公开表明了俄罗斯新一届政府不仅要在俄罗斯,也要在中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力地促使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巩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从政治宣言变成了具体的政治实践,进一步巩固了国际人文关系,建立了多方秩序。在此基础上,俄罗斯所宣布的对外政策方针的稳定性和可以预见性不仅仅停留在纲领性文件上,而且要在中俄关系的双方合作和解决国际问题中通过合作模式加以实施。这种合作模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不仅表明了双方反霸权主义的态度,更尤以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了普京对外政策的中国导向是正确的。

普京总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贸易;俄美关系

2003年3月弗·弗·普京(以下简称普京)任俄罗斯联邦(以下简称俄罗斯)国家元首,使莫斯科对东方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变。俄罗斯领导层特别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和密切合作。这并非偶然。莫斯科新政府不仅完全遵照了早在鲍·尼·叶利钦(以下简称叶利钦)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精神,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在亚太和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平稳合理延续其外交政策,而且,在普京总统刚一上任就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具体外交步骤,这极大地推进了两国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体现在扩大双方接触、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及其他的合作,而且还体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战略互助。应该说,普京所继承的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经济极度衰败、民众内部政治混乱、社会问题诸多、十分不好治理、国家威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已经极度下降的俄罗斯。叶利钦执政期间的政策不连续性和经常的不守信政治致使俄罗斯从一个超级强国变成了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世界地位,不断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在这种情形下,美国伙同自己的北约联盟成员便开始改变立场,并否定作为强制条约的莫斯科政策。因此,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了原则上的分歧,关系逐渐生疏,并产生暂时的冲突。尽管叶利钦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是由于他的政权很弱,无法制定出合理的执政方针和路线。

这一任务理所当然地留给了以普京为首的新一届俄罗斯政治领导集体去解决。普京的革新始于国内,同时将国家外交方针转向东方,首先是亲近中国。这引起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多方面的强烈反应,也公开表明了俄罗斯新一届政府不仅要在俄罗斯,也要在中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西方努力保证跨国石油公司的大量开采,以积极投入俄罗斯和中国市场。为了增加全球经济、军事技术和信息力度,西方希望在中国和俄罗斯找到自己的同情者,并在他们中间扩大共赢的坚定信念,使其彻底放弃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思想,形成完全对立或不合作性的亲西方立场。针对西方这一目的,中国积极采取持不同政见者和反对者的意见,而俄罗斯则对那些追随西方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彻底铲除臭名昭著的西(希)特勒特工“第五纵队”的强硬手段。然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在那些被诱惑的“西方人”中都能够找到不同的思想变化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采用了客观上文明思想的极端手段,甚至于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中国和俄罗斯能够达到石油自给自足的可能性〔1〕。最终,莫斯科和北京抵制住了所有反对俄中亲近的思想倾向,并坚定地站到了反对西方世界主义全球模式的前线。

普京在自己的执政纲领《俄罗斯与正在变化着的世界》中明确强调莫斯科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并把中国当成俄罗斯最大的、日新月异发展中的东方邻居。如何与这个邻居合作预示着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广泛可能性〔2〕。

在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合作的进程中,双方都在系列互利互惠的合同中得到了牢不可破的基本国际权利,这首先体现的是双方签署的基础文件,例如:于2001年6月1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友邻、友谊和合作》合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穆·列·季马连科评价说:“这个文件的签署对俄中关系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也扩大了国际权利”〔3〕。“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从政治宣言变成了具体的政治实践,进一步巩固了国际人文关系,建立了多方秩序,规范了国际权利和联合国宪章准则,促进了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体制的形成”〔4〕。

普京新的对外政策基础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使俄罗斯内部政党之间产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涉及国家生存的一个重要议题: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随之而来的,便是讨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其中也包括与中国的关系。可将这些辩论的参加者分为三派:亲西方派(欧洲联盟统一的反对者、欧共体专利协定、“苹果党”以及其他右翼党派成员),反西方派(西方的反对者—俄罗斯联邦党党员和其他左翼党派成员),中立派。综合这些派别的观点可做如下评论。

所有亲西方人发言的主题是:俄罗斯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西方统一的经济体系,进入西方世界,为此“要彻底根除俄罗斯走向倒退,并与美国实现对抗的潜在危险性”,尽可能“加大对西方批评的信任度,遵守西方人已经为其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完成他们的要求”。“西方人”意识到,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没有机会成为西方世界的平等成员,等待它的只是一个不相称的伙伴关系,最终是削减自己的主权。但是,他们还认为,这样的地位对于国家来说也比与美国隔离发生冲突要好。另一些亲西方人士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上述两种人极力批评普京拖延经济改革进程,企图巩固残酷的国家政权,尖锐驳斥被北约国家所批评的为了独立,不依赖华盛顿及其他“人文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不良局面,就是美国带有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政策给俄罗斯暨俄的盟国以及其他朋友带来了威胁。

这一次也引起了中国分析家的注意,他们这样强调说:“俄罗斯和美国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美俄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极力想巩固自己的‘世界领袖’地位,而俄罗斯想极力维护不愧为自己大国地位,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屈从于外来习俗”〔5〕。

中国领导人追求“占据交战上峰”的传统并非偶然,这种追求预示着他们表达某种圆满命运的传统思想,但是未必需要弄清楚美国之所以、出于什么目的不断巩固自己世界领袖地位;或者要说明,对俄罗斯来说,所谓不愧的大国地位,这不是俄罗斯领导人自尊心的体现,而是要复苏大国地位的问题。

自由主义者西方人的评论员们——“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正义俄罗斯”“祖国”和“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党员们用另一种方式接受美国和西方,也就是将其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这从“冷战”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冷战只不过是一个界限,不过是从过去意识形态上存在的矛盾变成了目前地缘上的矛盾而已。正因为如此,在他们看来,应该建立俄罗斯战略。反西方主义者通过北约扩大、西方支持车臣分裂主义者,极力将俄罗斯从中亚撤出等,这些事实证明美国和西方对我国的敌对性。他们还回忆了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时的惨痛政治教训——俄罗斯没有自己的对外政治利益,失去了很多盟友,损失了很多民族利益,这都是美国拒绝与我们成为合作伙伴的结果。

因此,各种政治势力使国家陷入两难境地,亲西方主义者叫嚣:或者统一到西方世界,或者独立,与西方隔绝。反西方主义者对这一问题持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国家经济政治主权附属的改变,甚至国家灭亡,另一种是变成非独立性国家。

显而易见,在这两种辩论模式中,其中的每种模式都有某些道理。例如,可以部分地同意第一种意见,没有西方的投入和工艺技术,没有西方国家的协助和经济优惠,俄罗斯的改革就会止步。这一点毫无争议,俄美关系拥有相当大的合作潜力,甚至在“冷战”时期也不例外。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他们应该无条件地完全服从美国的管制,并遵守其任何自由规章制度,不能有一点点走样。简而言之,对俄罗斯而言,作为赶超西方的工具,统一到西方世界是一把双刃剑。独立可免除危险,但是同时会享受不到西方技术的繁荣成就。俄罗斯不同的政治团体的代表们通过这些论证和争论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根据亲西方者和反西方者们对中国的态度,总体上,可以将其称之为反中国者,但概括性讲,持这种立场的两种人,都是对西方比对东方更加重视。当然,今天没有一个俄罗斯西方者不认为,完全脱离中国的标志是共产主义派别国家,是思想上与俄罗斯对立的人,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古巴公开的立场。然而,西方人对莫斯科与北京的亲近持怀疑态度,有所担心,但愿俄罗斯不会因此而将国家政策导向东方,与中国成为合作伙伴,甚至建立俄中反西方联盟。有人说,中国改革的经验不适于俄罗斯,因为它提高自己最终效益的唯一正确方法早已过时,那就是走西方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拒绝国家调控经济,而有利于自由市场经济。“任何一个使这种看法合乎现代要求的愿望都符合某些历史观点,并被解释为没有前途的。根据这种推测,中国未来经济不可避免地逐渐走向崩溃。”——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亚·姆·贝尔戈尔说。但是事实却与这些预测相反,中国经济顺利发展了,2014年跃升为全球第一位。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俄罗斯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当时,亲西方的革新者领导俄罗斯政府,藐视中国的改革经验。价格瞬间放开,按照这种“休克”疗法,所产生的后果只是极大的通货膨胀。国家财产单极私有化所导致的只是国内资源的流失。诺贝尔奖获得者贾·斯季戈里次认为,这两种因素的混合作用使俄罗斯经济长期下降〔6〕。

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治精英们接受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训。俄罗斯总统和他身边的人看到了很多对自己国家发展宝贵的中国经验。比如,国企改革的经验。中国国企改革与俄罗斯的区别是经过多年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俄罗斯是瞬间将国有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7〕。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当时不仅应该重新装备和改建企业,还应该将企业从诸多繁重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是将企业从大量繁重的劳动力中解放出来。但是,人是不能直接被扔到大街上的,那样会增加社会动乱的风险性。于是便建立了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范围内裁减员工,不让其失业,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在企业的关系,并从企业获得少量的薪酬〔8〕。

中国改革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从简单逐渐走向复杂。“这种方法保证了积累和有效使用改革经验,减少可能发生的错误,支撑高效经济发展过程,所伴随的是社会政治稳定。”——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亚·姆·贝尔戈尔说〔9〕。中国的很多改革,最初总是小范围实验性的,然后再逐渐扩大到全中国。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对中国改革不断增长的兴趣和积极性,与中国合作的热情引起了以自由党人为代表的西方评论者的热议。

亲西方派在批评普京总统极力主张建立政权垂直领导,改变经济改革方针的同时,并不情愿地将其偏激地视为“亚洲模式之一”。

从俄罗斯国内这一方面讲,认为俄罗斯与西方对峙,不可避免会导致霸权政治的那些人,希望找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依据。在他们看来,正是那个霸权政治使北京和华盛顿的未来关系变得尖锐,必将导致俄罗斯和中国联合起来与美国对抗。

毫无疑问,俄中关系的依据,以及与其发生的所有关于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有关俄罗斯战略主要内容的讨论,都显示出俄罗斯过去一直处在世纪之交的被批评地位。直到普京领导俄罗斯的初期,分析家们才开始认识到,普京的功绩似乎是他在很大程度上预感到了,未来俄罗斯行动的最佳路线首次来临,这条路线可以让俄罗斯放弃极端主义,并与两种愿望模式的其中一种联合〔10〕。

普京对外政策的优先走向的选择,对作为欧亚强国的俄罗斯的霸权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形势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过。这种观点在《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思》一文中也早就反映出来了。(2000年)国家明显的出路是面向两大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这一路径成了确定俄罗斯人精神文明构成的客观因素,同时也告诉俄罗斯国家,它的对外政策必须保持西东方发展的均衡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早在欧盟建立时,俄罗斯就起到了主要杠杆作用。

这一最重要作用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2年1月《消息报》上发表的纲领性文章中再次强调指出。“俄罗斯能够,并该当之无愧地说出自己的文化遗产所起到的文明模式作用,因为俄罗斯拥有伟大历史、地理,以及不仅限于欧洲文明的坚实基础,还具有与东方世界相互合作,多世纪交流所积累的经验,目前在这个东方世界里,具有经济实力和政治远见的一些新中心正在蓬勃发展。”〔11〕当然,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正在成为这样一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中心。

普京总统对中国的政策力求稳定性、循序渐进性和可预见性。但是,如果与西方关系趋于稳定,这是目前俄罗斯方面最希望的,那么对俄中关系而言,这种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无论对俄罗斯还是对中国来说,都是政治优点。正如人们所预测,这一稳定性的存在与目前某些群体存在有关。首先,俄罗斯追随中国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宝贵经验的尝试,它符合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获取利益和可能性。以普京为首的那些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对外政治战略的领导人想得很实际,无论是理想主义者,还是民主主义者,幻想和神话世界力量中心,都不予接受,哪怕它是美国、中国或者欧盟。

其次,俄中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对双方都是富有成效且有广泛需求的,具体表现在:长期和平相处,为实现双方战略任务长期开展经贸相互合作。“中国和俄罗斯的相互战略依赖和相互支持是大规模的、长时期的。中国离开俄罗斯,可能会陷入孤立,若面临重大事件,它会显得力不从心。相反,俄罗斯离开中国,在需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时,也会感到自己势单力薄。”〔12〕——中俄关系历史研究会中国协会主席、李静杰教授强调指出。

最近,在对外政策方面,双方实现了多方面问题扩大的有效合作,其中主要是:第一,反对美国建立新的反导弹防御系统计划。2000年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北京期间有关反导弹防御联合声明的签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步骤,其结果是两国首脑告知美国双方力量联合的坚定决心,正像声明中所说,目的是不使“美国在军事领域和安全问题方面的追求”中立化。第二,西方对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所采取的是武装干扰的策略,正如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上海五国”宣言中所阐述的那样。不接受任何外来势力对主权国家内部事务进行干扰和压力,是在“北京宣言”中正式提出的。第三,与分裂主义做斗争(这个问题与前面所说的问题密切相关,因为西方利用一切机会支持分裂主义的时候,正是采用上述借口)。在“北京宣言”中双方批判了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侵略性行为”〔13〕。

在杜尚别和北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见时,俄罗斯强调指出,自己同意中国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其中也包括台湾作战区反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就车臣问题,北京也予俄罗斯极大支持,并在杜尚别发表了两国外交部部长“联合公报”。穆斯林分裂主义者的活跃,以及他们利用地缘优势频繁活动引起了“上海五国”成员的警觉,并达成一致,在杜尚别签署了建立“地区反恐怖中心”的协议书。最近几年,俄中军事合作迅速发展。2004年1月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时说,他很欢迎之前所有与中国达成的军事方面的合作内容。在最近几年双方的军事合作大幅推进。

2005年底签署了2008—2010年购买大飞机协议书。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售38架伊尔-76数据模型和伊尔78-磁航向飞机,以及该飞机的240台航空发动机〔14〕。此外,中国还向俄罗斯订购了“克拉斯诺波利-М”型陆军装备炮弹和以下空军装备:歼击机,空对空近程导弹,歼击机航空发动机,远程和近程高射导弹系统,用于海军夜间侦查的柴油水下船,分舰队雷击舰,海上多用途歼击机和“白蛉子”巡航导弹。此外,中国还向俄联邦购买了生产“苏-27”型飞机,炮弹使用以及其他军事技术和武器的使用的专利权〔15〕。在执行协议的过程中,双方高级领导人都多次表示出对军事技术合作的满意〔16〕。

这些在2008年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签署的有关主要国际问题合作宣言中都有所反映,在2010年11月15日俄中军事技术合作国际委员会的会议上,以及其他合作文件中也都有所反映。

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是多方面的,是共赢的。其中的一项合作是在俄罗斯军事院校,也包括在俄罗斯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军事科学院,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

这是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和平委员会”框架内的正规化的合作研究。还有多种武器联合制造,多种武器在中国工厂专利生产,交流军事医学经验等。但是,正如双方所指出的那样,在军事战略合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双方尽力解决。

很明显,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多种数据所表明,双方总实力是建立新世界秩序的关键成分。当然,它的作用是其他国家任何一种对外政策都无法替代的。在强调这点的同时,俄罗斯与中国交往具有如下目的和利益:

保证边境周边的稳定和安全。冷战和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地理状况有很大的变化,毫无疑问,不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南边和西边是旧边境,原有的一些缓冲区和“卫星国家”都消失了,增加了一些新的因子:“日本对其领土的要求,南方某些地方多发各类性质和形式冲突和矛盾;乌克兰面临多种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冷战敌视波罗的海被严格封锁...”〔17〕。

20~21世纪之交,为了防止自己未来可能性国土面积变小,俄罗斯开始十分重视东方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接受苏联历史上与中国的对抗痛苦教训,据俄罗斯专家们估算,当时苏联花费了约2000亿卢布用在中苏边境的军事防御上,如果与自己的物质消耗对比,相当于苏联在第二次卫国战争时的全部花销。而如今的俄罗斯摆脱了对领土安全的担心,与中国和睦相处〔18〕。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政治理论报道中就强调自己的看法是“从保证俄罗斯的安全角度出发,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比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更显重要。”〔19〕为了加快合作进程,俄罗斯率先提出,就削减与中国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及就军事领域制定相互信任措施问题进行谈判,这些是苏联和中国在1989年11月就已经开始的谈判。因此,1996年4月在上海签署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五方边境地区相互信任协议书。在20世纪90年代,被双方国家认为有争议的领土“划分”问题,通过签署法律协议书的方式,得到了部分解决。用俄罗斯外交部原副部长阿·巴诺夫的话说,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今天的形势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正如他所认为的那样,在中国存在着一股很大的力量,他们就俄罗斯的领土问题提出要求,因此只有清楚地划定边境线才能避免冲突〔20〕。

俄罗斯被周边全蒙古主义、伊斯兰宗教思想、泛土耳其主义影响力增大所困扰,它们可以给其经济和地区的战略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激发新的对立和矛盾冲突,总体上威胁到南方的安全。就这方面而言,俄罗斯领导层认为,俄罗斯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也包括预防地区民族武装力量入侵,保证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在发展经贸合作方面,俄罗斯根据两国实际客观经济需求,重点发展双方经济合作〔21〕。“具有互补性的国民经济体地缘上的接近和最近一些年所积累的合作经验使中国变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意义可能是交换经济改革经验,转入多方面不同的市场经济”〔22〕。

在近十年,俄罗斯对西方市场成品商品出口受到了限制,中国是日常生活商品的大市场,它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经济状况,在很多方面保证了军工委员会企业生产〔23〕。

在俄罗斯经济与西方市场隔离的现实情况下,显现出两国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更加紧密。2014年俄罗斯和中国互购货物总价值约合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我们两国还要实现很多大能源、工业和军事技术项目的合作。2014年11月6~8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峰会框架内又签署了很多俄罗斯和中国的双方文件,其中包括至2030年向中国出售4000亿美元石油的“世纪合同”。

俄罗斯的政治领导集体和舆论界看到了以正在崛起的中国为代表的杠杆和霸权平衡素,它正在从一个地区强国变成一个还没有完全失去意义的、多极世界力量的主要中心之一。这可以用初具规模的经济增长,地方霸权及核潜力,联合国安委会常任理事地位,以及很多从其国内流出的人与自然资源对世界的影响来说明。莫斯科建议接受中国加入“大七国集团”(指7个发达国家: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紧接着又提出了将朝鲜半岛核危机协调公式变成“4+2”公式〔24〕。在很多俄罗斯分析家看来,俄罗斯所采取对外政策的类似步骤的真实目的表现出,俄罗斯不愿意在同西方强国发生尖锐矛盾时,使自己陷入孤立,这样一来,有可能使某些指定的国际机构和中国加入其中。

在某种意义上,俄罗斯把中国看成了支持世界力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杠杆。从这点看来,不难理解“对俄罗斯来说,在处理好与西方的关系时,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是保证自己的后院安全”〔25〕。与此同时,“俄中合作伙伴关系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26〕。俄罗斯在印度,在中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都有自己的利益。剩下的便是其他中俄关系薄弱地方。

应该强调指出,上述所有俄罗斯对外目的和利益在对中国的走向中所体现的是:第一,不完全使用所有俄罗斯对外政策策略,尽管最终策略还没有形成;第二,它们要服务于今日俄罗斯的最大任务——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第三,就重要性而言,它们分成战略性、稳定性、边境安全性、发展经济贸易合作前瞻性,即,亚太地区统一,保持世界力量平衡;第四,他们的认识不是机械地产生的,而是政治进程全面思考的结果。

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国走向的建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直线运行。在近25年中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中苏关系转向中俄关系;寻找新型相互关系——结成伙伴;旨在构成新多极世界秩序的战略伙伴定位;战略伙伴和相互包容的关系。双方一致认为,在这四个阶段里双方关系毫无疑问会发生质的不断提升。

俄中两国的合作早在20世纪初,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执政开始就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最近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了普京对外政策的中国导向是正确的。与中国这一密切合作是建立在战略伙伴对话的基础之上的。这个伙伴从逻辑上讲,是产生于诸多复杂和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正在确定一个“大三角”关系——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美国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以及它们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霸权地位。俄罗斯对中国的某种依赖,首先是经济上的依赖,这些都正在经历着后工业化国家赶超发展的时期。所有这些使俄罗斯所宣布的对外政策方针的稳定性和可以预见性不仅仅停留在纲领性文件上,而且要在中俄关系的双方合作和解决国际问题中通过合作模式加以实施。双方合作解决问题的这一模式可以预见双方合作发展、停止、分歧以及影响合作的障碍。这种合作模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还表明了双方反霸权主义的态度。

俄罗斯既不接受后工业化世界及其条件下的一体化,也不接受完全从中分裂出去的做法,甚至是在与中国有那样多密切的关系条件下也不会接受。换句话说,目前,莫斯科所选择的平衡政策已凹入极限,如同北京一样,将国内“独立自主”的内部政策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处的状况北京和莫斯科是相似的。

北京在亲俄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做法,其中重视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与日本和印度的复杂关系,以及其他多方面关系〔27〕。

中国政治学者沈世良不无根据地认为,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对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会带来不利。对于中国来说,与美国的关系是“重中之重”〔28〕。此外,他还认为,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目前很弱,而且在中国经济增长资金中持续下降。如果说,1994年两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指数还相同的话,可到了2008年,俄中的比例是1:2.3;到了2014年,是1:4.7。国际外汇储量从2011—2016年中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购买力是1:5.9%〔29〕。

俄罗斯和中国在与第三国的贸易中存在着利益不同,双方贸易结构对俄罗斯而言是不赢利的,双方投资水平较低,在俄罗斯的中国移民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对此双方应该补充签署并实行隔离意向书。这些及其他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不仅放慢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速度,而且对巩固地区和国际安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很多分析家都一致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不会就保证相互安全,以正式和非正式联盟形式承担义务。他们的理由是:第一,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和从前一样依赖投资,他们不想失去西方投资。第二,这种联盟的建立不能改变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一个走出弱势的俄罗斯面对一个已经有很多力量积蓄的中国。如果允许这种方案出台,就是俄美关系的恢复。在西方制裁和财政经济危机之后,俄罗斯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坡路,它可能成为中国在世界信贷市场上最大的竞争者。

俄中两国的所有民族利益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致的。这不仅涉及全球水平,也涉及地区水平。因此,双方所感兴趣的是在安全、经济、能源、环境,及其他领域巩固和完善世界和平秩序。双方都极力主张多极世界,反对霸权,反对霸权主义,毫无疑问,对改变中俄战略平衡力有利。“这种形势客观上也对未来巩固莫斯科和北京的伙伴关系很有必要性。”——著名汉学家亚·马贝尔戈尔说〔30〕。

这种看法在中国得到了政治科学界人士的认可。“积累和丰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现代发展的趋势“——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31〕。

亲密的建设性伙伴今天所代表的是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关系的地区水平。俄中两国在这些地区,如:中亚、东北亚、东南亚,以及韩国合作得都很顺利。与中亚的主要合作成果是上海合作组织,它已经成了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核心。该合作组织的有效活动和威望的标志是其不断发展扩大,不仅维护民族和地区安全,而且对巩固全球安全也起到了影响。

正如上面我们不止一次地指出的那样,尽管两国经济状况前景不同,也要实现两国经济互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吻合是俄罗斯和中国伙伴关系的基础。目前,两国文明发展程度几乎接近相同,相互协作具有较大的客观可能性〔32〕。“尽管受到很多限制,俄中两国的战略合作在所有水平上,在很多民族利益领域里都具有足够的广阔空间和发展动因”〔33〕。所以,已经上路的“东方快车”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克服一切阻力和障碍,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飞奔。有一点应该坚信,那就是,这辆快车不会在我们两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晚点,它会正点驶入中俄火车站。

〔1〕Балакин В.И.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диалектика страг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1988-2003 гг.//КНР перед XVII съездом КПК〔M〕.-М.2008.-С.269.

〔2〕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J〕.-М.2012.27 февраля.

〔3〕〔4〕〔8〕〔29〕〔33〕Титаренко М.Л.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 партнёрство и вызовы времени〔M〕.-М.2014.-С.17、-C.18、-C.501.

〔5〕〔30〕Бергер Я.М.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Китая〔M〕.-М.2009.-С.494、-C.507.

〔6〕Цит.по:Чжунго цзинцзи шибао〔С〕.-М.2007.21 марта.

〔7〕〔32〕Бергер Я.М.Указ.Соч〔M〕.-М.2009.-С.500-501、-C.509.

〔9〕Бергер Я.М.Указ.Соч〔M〕.-М.2009.-С.500-502.

〔10〕〔27〕Ларин А.Г.Китай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при президенте В.В.Путине//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M〕.2001.№3.-С.8-10、-C.14-15.

〔11〕Известия〔N〕.2012.16 января.

〔12〕Ли Цзинзе.О некоторых аспектах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ёрства и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партнёрский диалог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Современ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ложения〔С〕.-М.2014.-С.21.

〔13〕Цит.по:Лукин А.В.Россия Китай//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J〕.2001.№12.-С.78.

〔14〕UR L〔EB/OL〕.http://siant-petersburg.ru/show/153004.

〔15〕Цит.по:Каменков П.Б.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е воен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партнёрский диалог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С〕.-М.-С.234.

〔16〕РИА Новости.〔N〕.2010.9 ноября.

〔17〕〔21〕〔25〕Титаренко М.Россия и Восточная Азия〔M〕.-М.1994.-С.153、-C.135、-C.154.

〔18〕Лукин В.Ни братской любви,ни братской ненависти//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J〕.1996.№36.С.23.

〔19〕Арин О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репион:мифы,иллюзии и реальность〔M〕.-М.1997.-С.217.

〔20〕Панов А.Проблемы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границы//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J〕.1997.№3.-С.16.

〔22〕Афанасьев Е.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от нормализации к партнёрству//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J〕. 1994.№2.-С.4.

〔23〕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сообщение об итогах официального визита в КНР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Б.Н.Ельцина//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3〔J〕.№1.-С.8.

〔24〕Кортунов С.Россия ищет союзников//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J〕.1996.№5.-С.17.

〔26〕Цит.по:Письменное интервью Б.Н.Ельцина агентству“Синьхуа”〔N〕.1994.30 августа.

〔28〕Шэн Шилян,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новой ситуации//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партнёрский диалог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С〕.2014.-С.201.

〔31〕Цит.по: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партнерский диалог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Китаем:современ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ложнния〔С〕.-М.2014.-С.10.

The Development of Putin’s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V.Pecheritsa(В.Ф.Печерица)1ZHENG Yingkui〔translator〕2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Far Eastern Federal University of Russia,Vladivostok 250100,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Since Putin became Russian president in 2003,Moscow’s diplomatic policy towards the East has changed,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lations and close cooperation with China.It is publicly stated that Russia’s new government should expand their influence not only in Russia but also in china,greatly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has changed from a political manifesto to a concrete political practice,further consolidating international human relations and establishing a multilateral order.On this basis,the stability and foresight of Russian foreign policy does not exist in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alone,rather,i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Sino-Russian re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through cooperation.This mode of cooperation shows the anti-hegemonism attitude of both sides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rena,and the years of practice also proves the correctness of Putin’s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President Putin;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Sino-Russian trade;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K512.6/D829.313

A

1002-3291(2017)02-0153-08

【责任编辑 孙 琰】

2017-01-18

弗·费·佩切利察(В.Ф.Печерица),男,俄罗斯远东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人,历史学博士,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学,国际政治关系学。

译者简介:郑英魁,女,辽宁沈阳人,俄语语言学文学博士学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俄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普京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2012年普京的新政治举措
普京的执政前景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同舟共济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