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艺术观念的传统与流变

2017-03-06吴晶琦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实艺术

吴晶琦

(1.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辽宁沈阳110004)

现实主义艺术观念的传统与流变

吴晶琦1,2

(1.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辽宁沈阳110004)

现实主义是艺术把握世界的一种最古老的方式,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和人文主义精神使其具有了生生不息不可替代的审美品格。随着时代与艺术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也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现实主义的边界与内涵也变得更加开阔和丰富,形成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艺术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修正机制。20世纪后,现代主义快速发展对现实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为现实主义理论和创作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和发展空间,现实主义进入一个现代、开放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现实主义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取得了新的发展,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1世纪,一种以塑造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为要求的新的现实主义被提出来,这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路径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实主义;真实;典型;客观;人文精神;民族精神

1855年现实主义思潮在法国兴起,以此为源头到欧美现实主义的兴盛,再到苏联和中国的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主义理论在保持其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与发展,尤其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变得更为开放与多元。

一、艺术与现实世界的统一

现实主义是艺术把握世界的一种最古老的方式,历经古希腊、文艺复兴、近现代欧洲再到苏联和中国的发展,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魅力。原因在于它尊重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统一规律,没有离开艺术主体去机械照搬现实,而是观照世界也观照艺术家个体;也没有离开现实世界去漫无边际地表现自我,而是始终与现实生活、与人、与社会同在。

“现实主义”作为艺术的专业术语最早出现在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美学家席勒的美学论著《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席勒把现实主义文学称作“素朴的诗”,把浪漫主义文学称为“感伤的诗”,并且指出“素朴的诗”再现现实、注重客观,“感伤的诗”表现理想、注重主观,这两种创作倾向可以趋于统一。而“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和创作方法则是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画坛和文坛,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标志着现实主义正式提出。当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美术展上,库尔贝其中的两幅代表作《奥尔良的葬礼》和《画室》落选,于是库尔贝便把已入选的11幅作品全部撤回,在蒙太街举办了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的40件作品”的个人展览,在展览目录上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宣言”。随后1857年,法国艺术理论家、小说家尚弗勒里出版其文集《现实主义》,丰富了现实主义内涵并将现实主义提高到艺术思潮的高度。尚弗勒里在文章《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库尔贝用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来区别于之前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审美标准,他指出要如实地表现出自己所见的时代的面貌,创造活的艺术。新古典主义题材多来源于古希腊、罗马和宫廷贵族生活场景,并形成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风格,具有理想化色彩,而现实主义一改这种选材和风格的特点,不再强调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画面的叙述性,而转向关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准确而详尽的形式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现实主义挑战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反对虚无缥缈的幻想和对现实生活的虚伪矫饰,反对象征、纯粹的抽象和各种不现实的事物,确立了忠于生活的真实性原则。法国的现实主义对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俄国、美国等国家的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有人指出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诸形式流派的源头。

二、现实主义艺术观念的美学表征

首先,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生活,追求对现实生活描写的真实性。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是以某种艺术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对世界的看法和情感,是处理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对这种关系的强调恰恰是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真实,追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质与真实情感是现实主义最为重要也必须坚守的原则和传统。现实主义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通过对生活严谨细致的观察和对细节的真实描写,再现出一个真实客观的现实。细节真实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小说如果在细节上不真实,那它就没有任何价值”〔1〕。但同时又不能局限于细节的真实,而要有对生活表面现象的典型概括,要由细节真实的描写达到本质真实的揭示。现实主义的真实不仅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如实描绘,而是艺术家眼中对象的内在逻辑性和普遍规律。也就是说,艺术家不是描写生活表象,而是要透过生活表象揭示出现实关系的真相与生活内在的本质。这种对生活的洞察能力不仅是一般艺术家所具备的,也是对现实主义艺术家的重要要求。

其次,现实主义强调形象塑造的典型意义,艺术形象具有典型性。

典型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典型是探讨解决人物一般性与特殊性的问题。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和《致玛·哈克奈斯》这两封信是马克思恩格斯典型理论的经典文献。1885年在《致敏·考茨基》中,恩格斯肯定了考茨基小说《旧人和新人》中对人物的个性描写,认为考茨基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2〕典型要求人物形象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统一、个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典型形象的普遍性和个性做出了详细地解释和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形象就是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同个性相融合统一的形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个性,但同时他也具有属人的共性,可以代表一类人、一个阶级或者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与观念,在这种个性与共性统一中,人才会成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人。而人物不可能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环境、阶级环境而存在,人物恰恰是一定阶级中的人物,是生活于具体的历史时代中的人物,他们的倾向正是来源于所属阶级和所处的时代。典型化的真实是现实主义艺术最高的真实。现实主义艺术要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进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恩格斯共两次阐述典型,可以看出典型包括两种含义:第一种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第二种典型是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统一。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就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典型环境”是人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是决定人物性格并促使其行动的环境,是能反映出社会本质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第三,现实主义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艺术语言具有客观性。

现实主义作品表达的观念、思想与情感不是凭空想象或主观臆断,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冷静思索。匈牙利现代美学家卢卡契曾指出艺术的任务就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描写。对现实的整体描写来源于对现实生活、对社会历史的总体性把握和反映,“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4〕,能够通过生活表象的真实客观描写挖掘到背后暗藏的内在本质,通过对生活宽广的描摹达到对社会历史的全方位把握。他们在作品中似乎没有态度、没有立场,但这是一种没有态度的态度、没有立场的立场。现实主义者对社会与人性的关注、对现实的批判性与对人的热爱等诸多情感并不是直接地表露与宣泄出来,而要蕴藏于非常冷静和客观的描写之中,按照对象应有的方式来呈现,不做裁判。当把深厚的情感深藏于客观的描写中,会产生一种深情与冷静矛盾性的张力,让作品的形象更加清晰而突显出来。而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最终会通过“有意味的形式”被欣赏者所感受与领悟。现实主义艺术的客观性并不是一种纯然的客观性,它依旧包含着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是基于客观性的内在心理与现实生活的统一。

第四,现实主义反映社会底层生活,富于悲悯同情和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精神是现实主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尺度,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具有鲜明的精神指向。“用创作方法这样的概念是说不清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是作家对待世界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作家对世界的一种体验方式,是作家建构世界的一种心理倾向。”〔5〕我们说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一定是深沉地体现着对人的热爱、理解、同情和美好的祝福,也一定是包含着对社会黑暗丑陋现象的批判。“在现实主义中,存在着一种描绘和规范、真实与训谕之间的张力”〔6〕。现实主义这种对事物毫无理想化的写实再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或者手法,或者说为了写实而写实,而是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社会灾难和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库尔贝抛弃陈腐的题材,选择农民生活和故乡的风土人情,肯定平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对社会底层保持了深深的同情和正义,尚弗勒里也曾明确指出现实主义是民主的艺术。现实主义创作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关注人的情感、心理和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要具有深度的思想、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批判意识。而现实主义的这种人文关怀、艺术家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了现实主义作品总是包孕着一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种来源于土地、自然与生活的激情和厚重,让人们在生命的行走过程之中来去有所依。正如黑格尔所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艺术应该真实地反映出自己时代的风貌,“不管是荷马还是梭福克勒斯之类诗人,都已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时代里了,从前唱得那么美妙的和说得那么自由自在的东西都已唱过说过了。这些材料以及观照和理解这些材料的方式都已过时了。只有现在才是新鲜的,其余的都已陈腐,并且日趋陈腐”〔7〕。艺术家把精力心血和岁月光阴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保持着对生活的关注热爱。这种爱与关注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创作,也不是为了现实的功名利禄而创作,他们热爱这片脚下的土地,热爱生长于斯的人民,这种爱深沉而质朴,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不管经历了多少的岁月,其历史的辨识度和时代的介入感都会非常的明确,同时这种时代性与在场感也最为打动人心。

而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认为现实主义过时了,很少提及。这其中,有对写实手法长期使用的厌倦,有对意识形态的远离,有在后现代语境中对其他创作方法的追逐探索。正如阿拉贡在给加洛蒂的著作《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所写的序言中所说,现实主义由于被过分地使用,“极大地使这个词丧失了荣誉”,并成了“可耻的标签”。同时,阿拉贡也指出,尽管有些伟大的艺术家害怕现实主义,但他们能够垂名后世,却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现实主义的东西。事实上,任何时期真正的艺术都应该具有现实性、审美性、批判性和超越性这些固有品质,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具有了这些品质。现实主义艺术关注现实生活,以审美的“非功利性”态度,通过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再现生活的可能性。作品具有严肃的道德意识与现实关怀,并能激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思。有自觉的创作主体意识,强调人文精神,对人生和社会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既具有思想的前瞻性与先锋性,又兼备艺术的自觉创新与超越性,把人从庸常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使人超越自身获得放松与愉悦,达到人性的解放。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8〕。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引领大众的审美走向,培育大众的健康审美趣味,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民族素质、重塑精神品格,建构起当代中国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当代现实主义艺术观念的理论建构

随着时代与艺术实践的发展,现实主义的边界与内涵变得更加开阔和丰富,人们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与运用也在不断发展和突破。19世纪的现实主义概念已经不能全面适应20世纪的时代特点,随着现实主义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现实主义需要重新阐释。20世纪后,现代主义快速发展对现实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为现实主义理论和创作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和发展空间,现实主义进入一个现代、开放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传统现实主义做了新的诠释和发展,确立了新现实主义观,来自奥地利的恩斯特·费歇尔提出了“当代现实主义”,来自法国的罗杰·加洛蒂提出了“无边的现实主义”,在推动当代现实主义从封闭走向开放上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恩斯特·费歇尔是奥地利一位非常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和政治评论家,他在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之上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在费歇尔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建构中,他一直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现实性。费歇尔对现实主义做了一个比较宽泛的界定:“我们把任何一种努力表现和把握现实的艺术和文学都视为现实主义”。而他所说的现实已然不是19世纪的现实,而是当时处于变动不安的、未完成的、打开的、具有流动性的20世纪。他指出,20世纪的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现实的共同因素”,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飞跃,信息、交通、运输迅猛发展,全世界的人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可以说,费歇尔较早地认识到20世纪正处于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中。根植于西方现代社会土壤的现代主义艺术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提供了崭新的艺术观念、语言及表现方法,而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东西方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传统的单一的现实主义模式发生变化,现实主义必然会汲取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及艺术语言。费歇尔提出了20世纪现实主义新的思路,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借鉴融合。在此意义上,他对现实主义做了一个更为广义上的界定:“现实主义的广义包括一切承认客观现实存在、并且企图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风格去再现它的文学艺术。也许应该在这一点上取得一致的意见:即承认一切为真理服务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承认一切把现实淹没在迷雾和奇谈怪论之中的艺术、一切歪曲现实的艺术是反现实主义的”〔9〕。这样,新的现实主义在坚守传统现实主义把握现实的态度和现代主义把握现实的焦点、方法的结合中建立起来。

法国著名理论家罗杰·加洛蒂出版了专著《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进行了深入阐述,赋予了现实主义新的尺度。加洛蒂提出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在推动当代现实主义从封闭走向开放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他提出了“无边的现实主义”观点,指出“艺术即现实主义”,因为就文艺反映现实而言,可以有多种手段或风格能达到现实主义要求,所以,现实主义是无边的。

加洛蒂是一位现实主义的恪守者,但他对现实主义的阐释更为宽泛,更具有现代性。他的无边现实主义相对无限地扩大了现实主义的边界,并把现代主义视作现实主义在当代的新的具体表现形态。《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包括三篇论文,分别就毕加索、佩斯和卡夫卡三位非常典型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展开评论,从绘画、诗歌和小说三个角度对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进行论述,形成了对其无边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与建构。在书中,加洛蒂阐述了三位经典艺术家同时代的紧密关系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些元素恰恰是现实主义最为重要的品质。在加洛蒂看来,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充分揭示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和世界:毕加索的作品和现代艺术的发展以及当代的全部历史紧密相连;佩斯的创作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人的异化的普遍现实;卡夫卡所“生活过的世界和他创造的世界是统一的”。而人道主义精神是现实主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尺度。我们说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一定是深沉地体现着对人的热爱、理解、同情和美好的祝福。加洛蒂指出,毕加索、佩斯和卡夫卡的现代主义创作都具有充分的人道主义,他们以人道主义精神对现实世界的异化进行了全面反思和强烈抗议。毕加索对人意志的优秀地位给予了人道主义的肯定;佩斯指出人被异化,人的主体性被泯灭;而卡夫卡更是呈现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等无处不在的异化世界。

加洛蒂认为凡是真正的艺术都是现实主义的,“没有非现实主义的、即不参照在它之外并独立于它的现实的艺术”〔10〕。同时,他认为现实本身没有止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主义也是无边的。由此可见,加洛蒂的无边现实主义至少包含以下内涵:一是社会生活永远在不停向前发展,现实永无止境,而作为表现现实的现实主义艺术就是无边际的。二是打开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的边界,将其他的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纳入其中。加洛蒂指出,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在表现“人确定的与世界的关系”,每幅画都是这些关系的“模式”,而世界的变化、人和世界关系的变化要求造型的颠倒,由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这种颠倒的规律构成每个时代的艺术语言代码。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说的创作方法,只是艺术家在表现人确定的与世界的关系时,具有时代性的模式和代码,都可以纳入到现实主义的系统中。

现实主义不是一个僵化和封闭的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现实主义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生生不息,保持着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与独特魅力,形成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艺术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修正机制。事实上,无论现实主义发生如何变化,其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审美取向,其所强调的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和人文主义精神这些固有品格都不能缺失,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现实主义。

四、现实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新发展

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化、艺术具有一种亲缘关系,整个20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在中国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构成了中国艺术创作的主要面貌。可以说,没有现实主义就没有20世纪中国的经典艺术,中国为世界现实主义艺术的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世纪初,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自觉选择被引入中国,当时西方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改造寻求现代性的理想范式,现实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非常突出的启蒙色彩。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文化氛围的变化,现实主义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拓展中,其前面总是不断加入一些限定性语汇,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玩世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等等。在中国,现实主义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反映了国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性启蒙到民族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从乡土意识到都市文化兴起,从改革开放到全球化,现实主义艺术都真实地反映了百余年来各个不同阶段中国社会的现实景观。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成了很多艺术家自觉并明确的创作道路选择,这种选择源于艺术家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熟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在中国,现实主义是一种能够直面现实直面社会问题的强有力的艺术创作方式,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始终是扎根生活、面向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具有强烈社会批判色彩与人文关怀的艺术形式,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能够超越生活真实、具体历史的真实而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和历史本质的真实,能够而且应该引领社会风尚、启迪思想和心灵、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树立大众正确的审美观念。事实上,一个世纪以来,现实主义在中国每一次大高潮的背后都基于一个相同的文化背景,即时代对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更高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敢于直面现实,不管他们看到的是美好还是丑陋,而最终都是要批判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呼唤和构建现实生活与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精神指向。21世纪,我们要展现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不能局限于一种创作方法与艺术语言来理解,而是要从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出发,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民族文化个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以艺术的方式塑造中国精神是艺术创作的终极价值,也是现实主义所应具有的审美品格和应该走的方向。从塑造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来要求现实主义,这为现实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路径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1〕〔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A〕.巴尔扎克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64.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3、46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3.

〔5〕周宪.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从哲学和心理学看〔A〕.柳鸣九.二十世纪现实主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6.

〔6〕〔美〕R.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M〕.罗钢,王馨钵,杨德友,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232.

〔7〕〔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8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16.

〔9〕陆梅林.现代艺术中的真实问题〔A〕.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323.

〔10〕〔法〕罗杰·加洛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M〕.吴岳添,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75.

Traditions and Variations of Realistic Art Ideas

WU Jingqi1,2
(1.College of Literature,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2.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Shenyang 110004,China)

Realism is one of the oldest ways for art to grasp the world.The authenticity,typicality,objectivity and humanism that realism emphasizes provide it with an endless,irreplaceable aesthetic charact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artistic practice,the understanding of realism has gone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from closed to open,and the boundary and connotation of realism have become more open and richer,forming a development and correction mechanism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and artistic practice.Since the 20th centur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ism has had a strong impact on realism, which also provides new possibilities and space for the theory and creation of realism.Realism has entered a modern,open and diversified stag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realism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and gained further development as a very important form of art.In the 21st century,a new realism is put forward to shap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the age,providing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a larger space for realism.

realism;reality;typical;objective;humanism;national spirit

I 01

A

1002-3291(2017)02-0134-06

【责任编辑 康 艳】

2016-10-30

吴晶琦,女,辽宁铁岭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

辽宁省教育厅自主选题项目(WL201604);鲁迅美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2011lmlr03)。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现实艺术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爆笑街头艺术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