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03-06宋霞
宋 霞
(临邑县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1500)
ICU即为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普遍急危重大,因此危重症患者即是ICU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同时环境相对隔离,造成护理任务较为繁重,并对服务质量要求更高[1]。当对患者的护理不够到位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加重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2-3],优质的ICU护理质量不仅对患者的救护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还能间接或直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本次研究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 C U病房中选择2 5名护理人员,年龄23~42岁,平均(31.42±5.47)岁;工龄2~17年,平均(9.72±2.33)年;文化程度:本科14名,大专9名,中专2名;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普通护士17名。以上护理人员均对我院ICU病房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150例进行层级护理管理。150例患者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21~53岁,平均(40.27±11.16)岁;ICU住院时间3~10 d,平均(6.50±1.54)d;原属科室:外科57例,内科52例,产科29例,其他科室12例。
1.2 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工龄、文化程度等分为专科护士、责任护士、中级护士及护士助理4个层级。加强把控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每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监督,确保护理流程顺利执行。每个层级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具体措施为:(1)专科护士:①专科护士负责管理患者,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加强急救工作,提升自身应急反应;②部分ICU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因此需加强自身洞察力及判断力,确保与患者得以有效沟通,提升在护理工作中的预见性,控制病房感染;③熟练掌握监护仪器及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具备专业ICU护理知识。(2)责任护士:①责任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综合评估患者在ICU病房期间出现的危险症状,予以分析、预防,正确处理危急状况;②做好自身工作规划,制定ICU病房护理标准,组织科室相关学习活动,加强总结患者病情。③定期汇报日常护理工作,由专科根据量化指标、患者与家属的意见进行护理方案调整,以此改善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ICU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护理操作、健康宣教等5个内容进行评分,分值与护理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同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 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
护理前,I C U护理质量评分中,病房管理(72.32±2.78)分,基础护理(82.53±2.24)分,病历书写(84.68±2.05)分,护理操作(80.43±2.53)分,健康宣教(78.95±2.74)分;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87.93±3.25)分、(93.75±2.47)分、(95.62±2.79)分、(91.36±2.85)分、(89.72±3.81)分;层级护理管理后ICU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62例,满意47例,不满意41例,总护理满意度为72.67%(109/150);护理后分别为80例、59例、11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2.67%(139/150);护理后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ICU即为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普遍急危重大,因此危重症患者即是ICU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同时环境相对隔离,造成护理任务较为繁重,并对服务质量要求更高,ICU病房护理任务较为繁重,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与应急处理措施。但传统ICU护理管理仅注重对患者实施相关病情基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缺乏规范统一管理及培养,导致传统ICU护理管理效率较低,不利于患者顺利进行抢救工作[4]。因此,为提升ICU护理质量,我院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
ICU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指根据ICU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年龄、职位、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此将护理人员分为专科护士、责任护士、中级护士及护士助理4个层级,并明确所有ICU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及工作范围,使ICU护理管理规范化、统一化、制度化[5-7]。总而言之,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按照一定标准与程序进行护理开展工作,将管理目的明确化,由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粗放、宏观管理逐渐转变为明确责任目标的微观管理模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ICU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不管是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等方面的评分上还是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均显著高于护理前,说明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原因分析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制定层级护理方案,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少无效工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应当明确ICU患者的承载能力及其自身病情状况,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服务准则上进行合理设计,制定标准化的床边护理内容[8]。再加上ICU患者无家属陪护,因此需要加强ICU护士的护理质量与限定工作范围,加强责任分制,通过分层级管理模式来提升护理人员对病情的预见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使得管理者能够更规范管理每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分极管理下对自身能力有充分认识,督促基层护士努力学习相关护理知识,以此增强自身护理能力,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例数的限制,关于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1] 高金亚,尤 晴,李艺楠.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7,7(6):6-10.
[2] 何娇娇,包海婷.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2):530-531.
[3] 隋红艳,王 华.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7(2):169-170.
[4] 罗莲英.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8(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