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05李菲张润昊

职教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李菲+张润昊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正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创客教育应运而生。针对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导师团队力量匮乏、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将创客教育的“做中学”思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及体验教育融入高职教育,使其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并探索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客空间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客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校企互通打造创客导师团队的高职“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创客教育;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菲(1964-),男,湖北枣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湖北省督学,湖北省高职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区域教育发展;张润昊(1974-),男,湖北南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创客空间平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DJA150249),主持人:李菲;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客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编号:16YJA880065),主持人:张润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8-0018-05

当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下行压力明显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立足点,成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众多新动能的着眼点。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向社会精准供给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供需错配问题,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走过1.0的“启蒙”和2.0的“创业”阶段后,未来五年中国即将进入3.0的“全民创客”时代[1]。创业3.0时代,将呈现出市场需求多元化、消费者向创造者转变、大众创新创业等鲜明特点。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高职大学生作为“双创”的生力军,将创客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培养高职创客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与创客教育同时需要完成的新探索。

一、高职创客教育:撬动高职创新发展的杠杆

创客運动与创客教育的“碰撞”,正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创客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创客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将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一)何谓高职创客教育

1.何为创客教育?有的学者认为创客教育是指以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活动、课程和环境的综合[2];有的学者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3];我们认为创客教育是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以项目为载体,以创客空间为学习平台,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的一种教育模式[4];虽然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的概念认知不同,但创客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却已经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同。

2.何为高职创客教育?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输送高层次技术性、实践型人才的基地,其教育理念和办学定位与创客教育是高度契合的。所谓高职创客教育是指在立足高等职业教育、融入创客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中学习”,融合了体验教育、项目教学法、创新教育以及DIY理念当中的元素,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会学生创新创业方法的一种教育。

3.高职创客教育的特点。(1)以项目为载体。一个好的创客项目,应该紧紧依靠专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和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只有融入专业课程,完成专业课程改造,使专业课程实现项目化,将专业实践放在创客空间中完成,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研究的课题中,立足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方法,“工学结合”,让学生能“做中学”。要选择那些能促使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来合作完成的课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2)互动与合作性。创客之间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是创客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互动和合作本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创客们可以彼此为老师,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因为彼此的擅长领域不同,创客们合作的过程,正是一个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机会。(3)高强度。在创客教育中,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想多远就能做多远,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精力投入,在不断尝试之下,高强度的思考和操作往往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4)分享教育。分享是创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过程中大家分享资源,分享智慧,分享知识;课题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成功的喜悦也被分享,这种分享精神也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财富。

(二)高职创客教育的理念

创客教育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资源进行创新创造,从而减少标准化教学和测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的损害[5]。借助创客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新的技术,然后利用技术实现自己的创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另外,创客教育因为其特殊性和兼容性,强调跨学科和跨界的各种融合,其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

1.“做中学”思想。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等为基本立场的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注重的是“听中学”,传递的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最牢固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听中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违背了学生认知世界的基本规律。而创客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强调在“做中学”。“杜威确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因此,所主张的‘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虽然他们的名称各异,但其意思是相同的。”[6]创客教育强调将创客精神与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与创新创造实践结合起来,在创客教育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身兼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多重角色。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以问题为导向。在教育领域,创客教育意味着知识传播的改变,从传统的“听中学”到“做中学”,再到体验教育;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在创客教育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以及经历“做中学”、体验教育之后,学生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和疑惑,而这些问题和疑惑恰恰是学生在创客教育中的所思所感,若加以引导,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以问题为导向要求针对创客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反思,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观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7]体验教育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认知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没有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创客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体验教育,即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新的创意或者观点后,通过创客空间实现创意或者验证自己的观点,在体验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体验教育既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注重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感受。体验教育和“做中学”思想均强调学生实践的重要性,但二者的侧重是不同的,“做中学”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体验教育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学习,使知识、能力、情感等三维目标综合实现,达到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的统一。

二、“创客型”人才培养: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高职创新

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迫在眉睫。教育横跨供给和需求两侧,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当前,并不是社会对人才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但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却没有变,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扩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岗位要求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应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之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创新创业教育是由创业教育概念演变而来。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1947年哈佛商学院就开设了创业课程,1953年德鲁克在纽约大学开设“创业与革新”课程,1968年百森商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主修专业,1971年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第一个MBA创业学专业,进而把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创业教育开始突破商学院的边界面向所有学科学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学术领域之一。日本、美國、德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也开始将创业教育作为优先支持和发展的领域。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成遍地开花之势。特别是随着创客文化的传播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创新创业运动。但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着如下问题[8]: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学生,用职业教育破解就业难题和经济发展难题,高职院校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全球化发展。其中,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转型升级发展的前提。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的大批技术革新能手。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度和受益面比较窄,创新创业教育仅有少部分学生受益,这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标背道而驰。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诸多创新创业竞赛上,没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空间。竞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在理论教育上,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基于“功利化”的目的,在竞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别无二致,均是在纸上谈兵,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十分缺乏。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创新创业理论也与互联网产业技术脱节,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被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或作为一门通识课进行教学,所传授的是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技巧与能力,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内容是脱节的,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之后,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之间的障碍打通,然而大多数学生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再加之在专业课考核的压力下,创新创业教育就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

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力量匮乏。鉴于学生不具备单独创新创业的能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均配备了创新创业导师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这种模式下指导老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但是,高职学校的教学人员一般均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对于创新创业实践知之甚少,缺乏对创新创业实际的感知,指导时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另外,部分导师将创新创业与成立公司或企业当老板等同起来,将创新创业形式化,这也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五,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不高。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高职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当前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考试评价体系阻碍了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致使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三)高职“创客型”人才界定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到人才培养规格上,就是要培养具有复合知识、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与创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创客就是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另一种诠释。创客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创客教育也在极力培养诸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之人,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契合的。因此,高职培养“创客型”人才是指将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客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创客空间平台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在“创新中学习”,培养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方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探索

高职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将创客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将创客文化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客空间平台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创新中学习”,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方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

(一)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之中,不再将创新创业教育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能够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检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要注重教学任务、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设计;要实现专业教材的模块化再构,强调问题导向、情景设计、任务驱动;要实现专业课程的改造,以专业项目完成为主导推动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创客空间融入实践过程

创客空间建起来不难,难在如何让创客空间动起来。即学生、导师、项目如何进入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如何正常运行,创客空间如何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为应对创客空间“空转”的问题,应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当中,通过与人才培养实践的结合,将学生的实训基地与创客空间合二为一,从而提高创客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相关专业课程的讲授移至创客空间,让学生基于专业基础萌发创意,应用专业知识产生创新产品设计;将创客空间建设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功能兼顾;将创客空间建设与导师的研究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导师项目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

(三)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大创客文化的宣传力度,将高职创客文化融入学生活动,构建高职创客文化“学生活动+学生社团”双载体模式,让学生活动、学生社团进创客空间;构建“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三级创客文化体系。通过将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与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度,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以培育“创客精神”为重点,播撒创新创业种子;以树立“创客典型”为契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繁荣“创客社团”为助推,选拔创新创业苗子;以构建“创客空间”为载体,培育创新创业硕果。

(四)创客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融合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学生所具备的对工作的热情执着、对产品或服务的专注和爱岗敬业的品行是被用人企业重点关注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艺水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创意、创新是创客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创客精神的精髓。实质上创客精神是一種不妥协、追求极致的探索精神,实际上也是对匠人精神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继承。不过二者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创客精神注重“无中生有”,既突破现有体制创造出新的东西,而匠人精神则是在不打破现有框架下的精益求精。

目前,高职院校均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但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产品、技艺的更新换代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因此,单纯坚守工匠精神有墨守成规之嫌,但并不是说工匠精神过时,只不过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在工匠精神中融入创客精神,既培养学生专注的精益求精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者相辅相成。

(五)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听中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遂应变革教学方式,将“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从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实现学生学习从被动接收向主动探究转变。

培养“个性化、特色化”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实现在创造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循环过程,形成“激发创意——形成设计——制造产品”的学习循环过程。同时强调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通过“做中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创客实践活动,不断地尝试,最终实现创新创业。

(六)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打造创客导师团队

面对创客导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资源,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导师团队建设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校外管理专家、青年创业英才、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或者是实践教授。通过打造多元跨界导师团队,以满足学生在创客活动中的需求,并且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同时通过校外导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也会了解到目前创新创业的形势,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

参考文献:

[1]罗冰.中国创客3.0: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入“全民创客”时代[N].科技日报,2015-04-23.

[2]吴俊杰,梁森山.Ledong Scratch互动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研究(七)——基于自制光敏扫描仪谈STEM教育[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7).

[3]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

[4]“3D打印技术是实现创客教育的桥梁”[EB/OL].http://news.zol.com.cn2016-05/06/581/5817860.html.

[5]何世忠,张渝江.踮起脚来,你能更早看到阳光(上)——从地平线报告看创客教育 创客运动——学习变革的下一个支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

[6]阎小强.谈谈历史学科中的体验式学习[J].生活教育,2010(8).

[7]柯洁.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障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8).

[8]李杰.基于“创客空间”模式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5(23).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