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煎中药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观察
2017-03-05曹焕光
曹焕光 李 湘
(1.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2.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8月—2017年7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喉源性咳嗽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0~70周岁,平均年龄(32.5±2.3)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3.5±0.6)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0~70周岁,平均年龄(34.2±3.8)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3.7±0.9)个月。两组患者就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用药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治疗方案:苏黄止咳胶囊(药物由江苏杨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45 g/粒,3粒/次,老人及小孩酌情减量,口服用药,频率3次/d。连续治疗2周。
(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用药免煎中药结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用免煎中药方剂治疗,组方:白芍9.0 g,桂枝9.0 g,干姜9.0 g,法半夏9.0 g,炙甘草9.0 g,蜜麻黄9.0 g,五味子9.0 g,防风9.0 g,桔梗9.0 g,南杏仁9.0 g,紫苏子9.0 g,莱菔子9.0 g,陈皮9.0 g,细辛3.0 g。1剂/d,分早、晚二次温服,烧开热水,每次200 mL冲服,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疗效、咳嗽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为对比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差异。疗效判定依据如下:(1)痊愈,经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主症分值为0;(2)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显著缓解,主症分值较治疗前下降2级以上;(3)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部分改善,主症分值较治疗下降1级;(4)无效,尚未达到以上标准(注: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例(%)]
表2 两组患者咳嗽症状对比(x±s)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37/50)明显更高,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症状对比
对比两组咳嗽症状,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为(2.1±0.3)d,咳嗽消失时间为(4.6±0.5)d,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论与讨论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37/50)明显更高,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咳嗽症状,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为(2.1±0.3)d,咳嗽消失时间为(4.6±0.5)d,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表明:免煎中药联合苏黄止咳胶囊对喉源性咳嗽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分析认为,苏黄止咳胶囊是目前临床治疗喉源性咳嗽的首选药物,该药以“风咳”理论组方为基础构成,可在止咳平喘的基础之上兼具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降低气道组织高反应性的方式发挥抑制咳嗽的价值。同时,免煎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以宣肺祛风、利咽止咳为作用机理。组方中桂枝入药具有宣肺散寒之功效,细辛、干姜能够温肺化饮,法半夏可和胃降逆,五味子具有敛肺止咳的价值,莱菔子、陈皮等可祛风除湿,桔梗则有利咽止痒之功效,白芍可和营养血,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共奏宣肺祛风、利咽止咳的功效[1]。苏黄止咳胶囊祛风、止咳平喘为主,小青龙汤加减以温肺散寒为主,二者联合应用于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能取得良好效果,可能与岭南地区常年气候温热,居民饮食上喜冷饮、过度依赖清热祛火凉茶,从中医体质上来说多属于脾胃虚寒;或患者过服抗生素类药物损伤后天脾胃阳气,致脾胃弱寒,肺气虚弱,通调水道功能失调。喉源性咳嗽患者以风、风寒症为主[2],对此类患者遵循宣肺祛风、利咽止咳原则进行治疗,将免煎中药与苏黄止咳胶囊相互结合,能够使喉源性咳嗽患者气道组织敏感性状态得到缓解,进而在用药后短期内起到控制并缓解咳嗽症状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免煎中药结合苏黄止咳胶囊对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效果确切,对提高临床疗效、加速咳嗽症状的缓解与消失有重要意义[3],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陈昆仑,李丹青.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4):1928-1929.
[2] 何剑荣.368例喉源性咳嗽患者中医体质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0):1493-1494.
[3] 张勉,雷蕾,陈潇等.中药治疗320例喉源性咳嗽证候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