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保健应用社区计划免疫的效果评价
2017-03-13田洪玉
田洪玉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李园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700)
儿童预防保健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其社会关注度逐渐上升,因而,如何提升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效果,已经成为社区健康工作的重点。社区计划免疫是规范化、系统性的管理方式,应用效果突出[1]。本研究就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涉及本社区的208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有106例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社区计划免疫的儿童,视为研究组,男55例,女51例,年龄0~6岁,平均(3.12±0.83)岁;有102例为2013年5月—2015年5月,未接受社区计划免疫的儿童,视为参照组,男53例,女49例,年龄0~6岁,平均(3.13±0.81)岁。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社区计划免疫,仅常规进行儿童免疫性疾病宣传工作,儿童家长自行带儿童接种相关疫苗。
研究组:采取社区计划免疫,对社区儿童的出生信息及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准确详细的登记和记录,制定儿童疫苗接种干预计划。出生24 h内:乙肝疫苗接种;月龄1个月:卡介苗接种并二次接种乙肝疫苗;月龄2个月: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月龄3个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及儿媳脊髓灰质炎疫苗;月龄4个月:二次接种百白破疫苗和并第三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月龄5个月:第三次接种百白破疫苗;月龄6个月:第三次接种乙肝疫苗;月龄8个月:接种麻风疫苗;18~24个月龄: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4岁:再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请家长认真准确填写接种卡,登记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情况,保留家长有效联系方式,定期取得联系并了解和掌握儿童相关疫病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儿童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预防接种信息中的计数部分用%进行表示,比较两组发生率差异,应用卡方检验,若P值<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在观察时段中,研究组儿童中,均未发生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肝、白喉、破伤风等相关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为0%,参照组儿童中,有3例发生百日咳,2例发生白喉,1例发生脊髓灰质炎,1例发生破伤风,发生率为6.86%。研究组儿童的免疫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8,P=0.006)。
3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不断提升,医疗保健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儿童健康保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儿童机体及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成熟阶段,免疫力相对低下,对于各种病毒、细菌,耐受性不够高,一旦感染并引发相关疾病,往往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即会对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因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证社区儿童免疫性疾病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对于保障儿童身体健康,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率,确保儿童良好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免疫计划,是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本组成,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分析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了解本社区儿童的体质状况后,制定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接种计划,计划以儿童的月龄为基准,规定各个时段的疫苗接种工作,能保证儿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应疫苗的接种,从而确保儿童对相关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生率[3]。另外,社区计划免疫以社区为组织载体,计划实施的便利性和时效性也更高,且在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中,也能起到突出效果。
本研究中,对本社区2015年6月—2017年 6月间,采取社区计划免疫之后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未实施前本社区儿童相关免疫性疾病的防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取社区计划免疫后,本社区儿童中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低至0%,显著低于未实施前的6.86%,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突出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社区计划免疫,能够显著提升免疫接种工作效果,降低儿童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保证儿童预防保健效果,值得推广。
[1] 李惠科,李伟智,马晓萍.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94-195.
[2] 陈艳君.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J].心理医生,2015,21(22):249-250.
[3] 陈晓伟.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6,6(3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