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则
2017-03-04范小青
范小青
苏州小巷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他就走到苏州小巷这里来了。他站在小巷的这一头,朝着小巷的那一头张望。噢,这就是苏州小巷,是拿光滑灵透的鹅卵石砌出一条很狭窄很狭窄的街来,像古装戏里的长长细细的水袖,柔柔的,也有的时候有点弯,这弯,就弯得很有韵味,叫你一眼望不到边,感觉很深,很深。
他就跟着这种很深的感觉走了。有一辆人力车过来了,他要让它经过,他的身体就已经靠在路边的墙上了,等人力车过去,他可以正常走路,就看见他身体的一侧,左边或右边的肩膀那里,已经擦着了白色的墙灰,他是用平静的眼光看了看身上的墙灰,用轻轻的手势拍一拍,就继续往前走了。正如从前有一个人写道:“不念出声咒骂,因为四周的沉寂使你不好意思高声地响起喉咙来。
小巷深处是一片静谧的世界,如果长长的小路是它的依托,那么永远默默守立在两边的青砖,黛瓦,粉墙,褐檐,便是它忠诚的卫士了,老爹坐在门前喝茶,老太太在拣菜,婴儿在摇篮里牙牙学语,评弹的声音轻轻弥漫在小巷里,偶尔有摩托穿越,摩托过后,又有卖菜的过来,他们经过之后,小巷更安静了,四周没有喧哗,没有吵闹,有远处运河上若隐若现的汽笛声。
这个人就走着走着,他呼吸着弥漫在小巷表面的生活的烟火气,他想,原来深深的小巷是肤浅的,是一览无余的呵。其实,其实什么也不用说了,因为这时候,他看到一扇半掩着的黑色的门,一种说不清的意图,让他去推这扇门,他的手触摸到了生锈的铜环,门柱在门臼中吱吱嘎嘎地响。
他不曾想到他推出了另一个世界。秋风渐渐地起来了,园子的树叶落了,叶子落在地上,铺出一层枯黄的色彩。他踩着树叶,听到松脆的声音,有一些乌青的砖,让脚下的小路绕过障目的假山和回廊,延伸到园子的深处,有一个亭子的亭柱剥剥落落,上面的楹联依稀可辨: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旧了的小园,是另一种风景,留得残荷听雨声,他想起了从前读过的句子。这是一个深藏着的精彩的天地,它是小巷的品格,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将它留在僻静的那里,他是要继续走路的,他又经过小巷里这一扇和那一扇简朴的石库门,他是不敢再轻视它们了。在这个简单的门和这个平白的墙背后,是有许多东西的。假如我是个诗人,我会写诗的,他想。
后来,他听到一个妇女在说话:“喔哟哟,隔壁姆妈,长远不见哉。”
他是完全不能听懂她们的吴侬软语,但是从她们的神态里,他感受到家常的温馨。他真是一个聪明而敏感的人。
从前,在平常的日子里,一个人在苏州的小巷里随随便便地走走,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
看茶去
清明前的一天,我們去洞庭东山的茶村,看茶农采茶。天气阴郁着,时时飘下些细碎的小雨,春寒犹在。而我们中的好几个人,因为今天要来看茶,头一天特意听取天气预报,结果上了当,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气温也高,大家便换上春装来看茶了,这就被冻着了,但是情绪却是高的。因为要拍电视,茶农先集中在一处,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四散到茶树中。茶农大多是些妇女,年轻的,也有年纪稍长的,穿着随意的衣服,在绿的茶树丛中,点缀出许多色彩。她们灵巧的手上下飞舞,像歌里唱的那样,“姐姐呀,采茶好比风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将嫩绿的细小的卷曲着的叶子摘下来,扔进背篓,她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笑眯眯的一一解答,她们的笑容和吴侬软语,就很像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
同行中有一个人在说,从前释加牟尼坐在茶树下悟禅,苦思冥想难以得道,释加牟尼就摘了几片茶叶塞进嘴里咀嚼,茶的苦涩清香洗净了心肺的浊气,释加牟尼顿悟。他说了之后,就有好些人,也将随手摘下的一两片两三片茶叶嚼了起来,品咂着未经烹炒的生茶的天然意味。
有一位朴实的老茶农,带领我们去看他的试验田,他试验的无根迁移栽培法获得了成功,使得碧螺春茶叶的产期提前了,产量也有所提高,他说,现在全村的茶农都早跟着他学呢。我们说,全村的人学你,那你又是跟谁学的呢,他说,我是看电视看来的,电视上的农业科学节目,讲的是其他地方,讲的是无根迁移栽培别的农作物,他就想,别的农作物可以,我的茶叶行不行呢,他就试了,试着试着,就成了。后来雨越下越大,我们纷纷跑回停在村口的汽车上,茶农就骑上了他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沿着山路下去了。我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认不认识字,或者是文盲?我从车窗里看他的背影,看到他的套鞋上裤管上,沾满了泥巴。
看茶的活动继续着,我们还要去看最精彩的炒茶,去看炒茶前的拣剔,去看茶农的那一双神奇的手,怎么在180摄氏度的热锅里将茶叶搓揉成形,搓团显毫,然后,我们还要品茶,要谈一谈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只是且慢,此时此刻,站在洞庭东山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万顷太湖碧波浩渺,我们的思绪,也已经飘荡去很远很远了。
洞庭东山在太湖边,这个伸入太湖的半岛上,长满果树,掩映着许多的明清古建筑,茶叶就生在这些果树下,古屋旁,所以它们悠久,又香,从前曾经被叫作“吓杀人香”。那时候它还是野生的茶树,就长在山壁间,农民经过的时候,闻到它的香味,惊呼地说:啊呀呀,香得吓杀人。后来康熙皇帝来了,当地的官员拿这种香茶请康熙,康熙喝了茶,大加赞赏,但是想了想,他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康熙说,别叫什么吓杀人了,你们看这茶叶,又是碧绿的,又卷曲如螺,又是早春时候下来的,我看就叫碧螺春吧。
据说,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明前的最后一次摘采了。茶树是非常慷慨的,仅明前的日子里,就能供茶农摘采好几批,而且,采得越多,它们就生长得越快也越多。过了清明,在雨前(谷雨前),也依然还能采好几次,再往后,茶叶老一些了,还能做成炒青,浓香,而且经久耐泡,所以有人说,虽碧螺春名闻天下,这里炒青,也是独树一帜的。
茶树尚是如此,我们站在茶树前,应该有人会想到,我们如何努力自己的人生,为自己也为他人多做一点事情呢。
感悟江南
江南是山水的江南。但是江南的山不够高不够险峻,江南的水也不是壮阔的,是秀水青山,是笼在雨水雾气中的,是细气的美,便孕育出柔软温和的江南性格来了。
江南是性格的江南。许多的江南人,他们性情平和,与世无争。明代画家沈周,就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那时候他的画出了名,求画的人很多很多,每天早晨,大门还没有开,求画人的船已经把沈家门前的河港塞得满满的。沈周从早画到晚,也来不及应付,沈周外出,也有人追到东追到西地索画,就是所谓的“履满户外”。沈周实在来不及,又不忍拂人家的面子,只好让他的学生代画,加班加点,才能应付。但这样一来,假画也就多起来,到处是假沈周。沈周知道了,也不生气,甚至有人拿了假沈周来请他题字,他也笑眯眯地照题无妨。有一个穷书生,因为母亲生病,没有钱治病,便临摹了沈周的画,为了多卖几个钱,特意拿到沈周那里,请他写字,沈周一听这情况,十分同情,不仅题字加印,还替他修饰一番,结果果然卖了个好价钱。号称“明代第一”的沈周如此马马虎虎稀里哗啦好说话,按照现代人的看法,这实在是助长了歪风邪气,支持了假冒伪劣,但沈周就是这么一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充满江南味的江南人呀。
江南的男人尚且如此,江南的姑娘又是如何呢?我们看,一个江南的姑娘在树下等着心上人,可是她等呀等呀,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来小伙子,她望眼欲穿,但并不生气,也不恼怒,她轻轻地念叨着:“约郎约在月上时,等郎等到月斜西;不知是侬处山低月上早?还是郎处山高月上迟?”焦急失望的心情都是那么的委婉感人,唉呀呀,找这般好脾气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的江南姑娘做老婆,小伙子可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哪怕是在矛盾和斗争中,江南人也常常是宽容和宽厚的。苏州寒山寺的寒山和拾得,是唐代贞观时的两位高僧,一对好朋友,在传说的故事中,他们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但即使是菩萨的化身,即使是高僧,他们在人间,也会有人间的烦恼,人间的种种矛盾,他们也要体验。有一天,寒山实在被搞得难过了,他去向拾得求教,说,拾得呀,我本来是想和人好好相处的,但是这世上的人,他们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怎么办呢?我如何对他们呢?拾得听了,他微微一笑,说,寒山呀,这不难,你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和拾得的对话,千古流传,苏州人骄傲得很,你看看我们苏州人,就是这样的,多么好说话,涕唾在脸上,随他自干了。
可能有许多人要跳起来了,要发怒了,要问一问了,难道我们江南人,就是这么个孬种的形象,这么懦弱,严重缺钙,甚至连骨头也没有了?江南就没有刚直的人?当然是有的,苏州的史书上有一段记载:宏治时,葑门外卖菱老人,性直好义,有余施济贫困,后与人争曲折不胜,自溺于灭渡桥河中。因为与人争,争不过人家,一气之下,投河自尽了。这般的刚烈,这般的激烈行为,使人怦然心动,为之肃穆,为之长叹。
只不过,这毕竟这是苏州人中的少数。正因为少,才显得可贵,显得重要,显得特别,所以,一个默默无闻的卖菱老人,上了史书。
宽容和宽厚,创造出宽松的环境来,江南人在宽松环境中,节省了很多力气,也节省了很多时间,节省下来干什么呢?建设自己的家园。就拿苏州来说吧,大家知道苏州美丽富饶,经济发达,可这美丽富饶和发达的经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里自己长出来的,是苏州人创造出来的,蘇州人省下了与人争争吵吵动手动脚的时间,辛勤劳动建设出一个繁荣的苏州。苏湖熟,天下足,这是说的苏州人种田种得好,农业富足,近炊香稻识江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等等,是苏州的农民干出来的,当北方人在焐热坑头的时候,苏州的农民已经下地啦,从鸡叫做到鬼叫。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红栏三百桥,都是苏州人创造出来的,他们没有把精力和血汗浪费在无谓的争斗中,而是浇洒在土地上,使得苏州这块土地,越来越富饶,越来越肥沃。
江南人细致的地方很多很多,但江南的精细不是死板的,而是生动鲜活的。就说苏州的刺绣,要把一根头发丝般的丝线,劈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最要求细的,甚至要劈成六十四分之一,比如绣猫的鼻子胡须,当然是越细越好,越细越生动,苏州人讲究这一套,苏州人追求高超的艺术,苏绣于是闻名天下了,精美、细腻、雅致,大家说,苏绣是有生命的静物。
江南是园林的江南。园林的江南,培养出了江南人精致而又平淡的生活习俗。
江南又是老宅的江南。许许多多经典的老宅,遍布在江南的城市和乡村;许许多多的江南人,都是在江南的老宅中长大起来。江南的老宅,为我们提供了独特优越的读书的氛围,潜心苦读和专心创造,江南人永远不会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江南还有许多古老的小镇,它安详地浮在水面上,永远在流淌着,又永远地静止着。小镇上有一些深藏的古街,是清朝一条街,或者是明朝一条街,街面是用上等的青砖竖着砌成人字形,沿街有几家旧式的茶社,随便地进去,泡一壶茶喝,紫砂的茶壶,虽算不上什么极品上品,却也是十分的讲究,喝着茶,看着古街上经过不多的乡人,看他们的神情是悠然自在的,四周没有喧哗,没有吵闹,偶而的蝉鸣鸡啼,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味。我们坐着,看着,也许奇怪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少呢,茶社的老板说,清早的时候,人是多的,现在都有事情忙去了。原来,在表面安静的背后,也有着一个忙碌的世界呢,那就是现代的当代的江南世界吧。
江南是让我们走、让我们看的,更是让我们感悟的。感悟着江南,我们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