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学

2017-03-04赵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学生

赵军

摘要:双语教学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商务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既熟悉商务,又通晓外语的多元化经贸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商务外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促进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31-02

传统商务外语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课与外语课相脱节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通晓专业知识,但对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不强,不具备运用外语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这既不符合新时期商务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能较好的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一、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1.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国家教育部于2001、2003及200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这些文件的颁布,使高校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重要性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推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开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通过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发展趋势。

2.世界经济发展对多元化、应用型经贸外语人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随着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间的较量与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有义务为国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既具备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通用语言,在未来的发展、信息交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多角度、多渠道提高人们的英语水平,特别是通过商务课程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水平,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培养国际经贸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3.符合商务外语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商务外语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其框架多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这其中涉及的各类单据、文本内容大多是用英文表示的,对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课堂上教师完全采用汉语授课,则无从体现商务外语课程的特点,也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开展实施双语教学,既是商务外语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4.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出发点。正如王斌华教授指出:“双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径;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明显优于接受单语教育的学生”。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利于学生运用外语从事相关商务工作,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经贸外语复合型人才。

二、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

商务外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充分地说明在该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由于地域差异、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商务外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这类模式中,商务外语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中文为主,适当穿插一些简单的课堂英语用语,学生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主要适合那些英语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同时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也不高。

2.混合型。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商务外语课程教学主要以英文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及英语教材,英语授课的同时用中文做解释和说明,学生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采用英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以便听懂教师的英文讲解,理解英文教材内容。

3.浸入型。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全英语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全英文授课,使用原版英语教材,学生的作业、平时测验、期末考试都采用英文形式。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英语既是课堂学习的工具,也是课堂学习的内容。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该熟练应用英语向学生授课,讲解说明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用英语作为工具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当前,我国商务外语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论采用哪种模式,都不要偏离双语教育的目的:获取学科专业知识,营造双语环境,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探索出一条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双语教学在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如教学方式、教材、师资队伍等困扰,只有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商务外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商务类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教师在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学中多采用“以译代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真正实现商务外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英语与学科的结合。

2.教材缺乏。教材与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习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关联,是各种教学理念的体现。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当前商务外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目前,适合我国高校的商务类双语教材较为匮乏,这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网络等手段积极搜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材料,并将其逐渐地融入到商务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各高校可组织教师根据国外原版教材,结合实际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商务双语教材。这样既可以有效改善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材不足的窘境,也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双语师资队伍薄弱。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实践。一直以来,商务外语课程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可对商务学科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提高其英语水平和用英语教学的能力;同时,对部分英语教师进行商务专业课程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商务学科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熟悉商务课程的性质及特征;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将这部分教师送至国外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英语、商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双语经验的教师及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扩充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可以建立高等院校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静,张肃.国际贸易实务课双语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刘超.中外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4]王本华.双语教学简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罗依平.论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應对措施[J].高教论坛,2012,(3).

[6]夏纪梅.现代外语教材练习的质量观[J].外语界,2002,(1).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