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层分层方案的分析
2017-03-04秦蓝薇
秦蓝薇
【摘要】2016年5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挂牌公司分层管理试行办法”(简称“分层办法”),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6月24日,入选创新层的953家公司名单公布。本文基于创新层的分层结果,将创新层企业的分层标准和各项数据与创业板企业进行对比,得出创新层与创业板企业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
【关键词】分層;创新层;创业板
一、引言
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7670家,但2015年的成交金额却不足5亿,流动性差、融资效率低是新三板存在一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2016年5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挂牌公司分层管理试行办法”(简称“分层办法”),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对创新层企业将以提高市场效率为核心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优先进行融资制度、交易制度的创新试点,以提高融资效率和企业的业绩。2016年6月24日,入选创新层的953家公司名单公布,从6月27日起,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
二、创新层和创业板企业的对比分析
(一)标准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创业板企业的要求较高,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资产规模和股本总额均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同时满足三者的企业才可申请在创业板进行上市。而创新层的限制较少,仅对盈利性、成长性、市值和流动性三个方面进行规定,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标准即可申请分人创新层,要求较低。
在对953家创新层企业符合标准的统计中发现,符合标准一(盈利性指标)的企业有447家,符合标准二(成长性指标)的企业有501家,符合标准三(市值和流动性指标)的企业有173家。从符合各标准企业的数量可以看出,创新层企业的流动性较差,流动性低是创新层企业的一大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仅符合成长性要求的企业占创新层模拟名单中公司的有501家,占比过半,成长性企业占比最多,这体现了创新层更好的包容性。
将创新层企业和创业板企业投资价值数据进行整理对比,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创新层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ROE高于创业板企业,净利润的增速上,创新层增速为55%明显高于创业板25%的增速。然而在各公司的平均市值、平均市盈率和平均市净率这些指标上。创新层企业则不如创业板企业。
综上,创新层中挂牌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均显著低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而创新层的整体成长性和盈利性高于创业板,同时从近两年创新层和创业板的亏损企业占比来看,创新层的投资风险整体可控,说明投资风险整体可控。所以,压制创新层估值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流动性不足。
三、创新层分层情况总结
(一)创新层VS创业板
创新层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远超于创业板,而创业板企业的估值和市值则是创新层企业的3-8倍,相差较大,导致该差距的原因是规模的差距和流动性带来的估值差距。在投资方面,创业板更注重PE的投资,创新层则更加注重成长性的投资。未来期间内,如果创新层企业继续保持现在的高成长性,随着创新层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的成熟,创新层企业各方面指标将会由于创业板。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创新层流动性
分层本身便很可能带来资金分流,也可进行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将市场90%以上的资金或将注意力集中在新三板10%-15%的创新层公司上。在国家政策支持上,首先,扩大做市商数量。5月27日,证监会表示拟开展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参与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此方案将引入更多的做市机构,该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目前允许投资新三板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券商资管、信托产品以及基金专户等,但规模依然较小,国家应逐步放宽度机构投资者的限制,引入公募、保险和社保等更多机构投资资金。最后,降低个人投资者门槛。个人投资者的标准为500万元,在创新层成熟、风险可控之后,监管机构可适当降低个人投资者的门槛,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
(三)加快差异化政策的推行
新三板分层是其市场制度完善的前提基础,在分层方案正式落地后,新三板应当加强差异化制度安排、制定和实施,对不同层级挂牌公司实施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不断提高市场效率、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对创新层优先进行融资制度、交易制度的创新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