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觉察与呈现

2017-03-04黄小琴刘丰林舒剑萍魏鹏程李玲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

黄小琴 刘丰林 舒剑萍 魏鹏程 李玲玲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与状态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让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描述了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公识课程的准备与教学过程中运用动力沟通三个金刚结构理论与六大抓手(即时觉察、即时呈现、系统觉察、清晰呈现、动态觉察、适度呈现)技术,结合高校教学要求,获得了一些有效的实践课堂体验与心得。

关键词:教学;觉察;呈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25-02

课堂上普遍有“低头族”、“睡觉族”等现象,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如何让心理学落实到学生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获得富有成效的关系和价值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洽逢高校呼唤教学改革,学校教务与教师发展中心都非常重视新的教学理念,笔者在学习中正好偶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文忠博士开创的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将其运用到教学课堂中,颇有感触与启发。

动力沟通是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团队沟通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它既是教学内容,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手段与技术,包含了现代课堂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翻转式课堂”等理念。人际关系公识课重在理论联系实践,笔者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運用“自我金刚”(自我沟通稳定自己)、“沟通金刚”(人际沟通达成效果)、“语言金刚结构”(团队沟通激发兴致)理论作指导,用即时觉察、系统觉察、动态觉察、即时呈现、清晰呈现、适度呈现六个抓手技术来应对课堂过程。采取“备自己(提升自己内在力量稳定感、随时应对现场发生的任何状况)、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共性与个性及所需)、备课程(对课程内容透彻理解、能将理论融入生活举一反三)、备现场(带着觉察之眼关注课堂里的每个学生与背景,去感受当下,随时根据现场变化根据教学目标做出适当调整)”的备课方式,时时处处对自我、他人及背景共同构成的课堂现场进行关注、觉察与呈现,收获了以往难以企及的课堂状态和好的效果。

一、运用“自我金刚”结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觉察与呈现

教师的自信与魅力对课堂效果具有极大影响。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金刚”结构,它是由顶端的自我反审认知与底座的身体、感性、理性通过中间自我感的连接共同构成的最稳定的同级键四面体。利用它可以随时显现与完善课程中自己的状态。比如:最初讲台上的笔者莫名就会紧张出汗,如果遇上课堂纪律不佳,会更加慌乱焦躁,有受挫感,从而生气,指责学生,甚至会使讲课兴趣骤然下降,匆匆敷衍结束授课。将笔者的感受、思想、行为纳入到“自我金刚”框架,金刚结构立马显现教学中的笔者缺失了的顶端自我反审的眼光,被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认知(理性)、身体(行为)牵扯着上串下窜,呈现出自我结构的匮乏、游离、失控。当意识到这点,开启自我觉察之眼,运用动通“稳定自我=金刚美人”的修炼之路“美人术”,通过关注呼吸为主线,体验、感受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完全的接纳、理解、赞美、感恩自己,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觉察之眼,即自我反审认知。如今渐渐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踏实轻松与宁静自信,并将自己当作媒介与教学工具来稳定自己与课堂。如,笔者面对在课堂念错同学名字学生哄堂大笑时的尴尬窘迫转变为即时觉察并利用这种情形扰动课堂,即时呈现同学们对笔者念错别字的关注及开心,表达笔者的收获快乐与感谢,并一起开怀大笑。

二、运用“沟通金刚”结构指导教师对学生及教学的觉察与呈现

动力沟通提倡沟通参与者(至少沟通主体)要有一种反审的眼光,随时能够跳出局外在一个更广阔的区域看问题,就此构成一个“沟通金刚”结构。

学生是教师的授课对象,只有了解他们内心的状态与需求,才能针对性的将课程传递给他们。如第一次课程是关系的建立(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关系),让学生分组相互介绍认识,直接去体验关系建立的过程。第一次作业就是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体验后的感受,并写出最初选这门课的缘由与对课程的期待与建议。

学生作业呈现出喜欢有自己或伙伴们参入的游戏互动等体验课方式,不喜欢无趣的理论课程。他们很期待进行人际交往,有的希望学习如何认识陌生人,有的是如何保持与好友的深厚友谊,有的想学习与教师如何打交道,有的想学习如何交到异性朋友,有的渴求与家人改善关系,有的正在恋爱的情侣们则渴求如何更好地相爱相守,都需要寻求怎样与不同关系的人保持良好状态与沟通的技巧,等等策略。将其纳入“沟通金刚”结构框架,课程经由笔者与学生以及我们的背景和顶端反审共同合作达成。一方面体会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设计出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与知识点相符的互动游戏与讨论话题,实现课堂的充分体验与分享,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惊喜与收获,在愉快、轻松中掌握高效沟通的技巧。

三、运用“语言金刚”结构指导师生对课堂现象的觉察与呈现

课程都需要课堂现场去检验与实现。动力沟通的特色就是强调对现场感的把握。学生只有保持对课堂的兴趣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语言金刚”结构的顶点就是兴趣,因此灵动的课程导入是课堂效果好的关键部分。比如,一次沟通实践课上,6点15分上课,迟到的同学直接请到讲台前站笔者身边,不一会有7人站到讲台上了。于是笔者对同学们说:“今天迟到的同学就站在这听课了”。话音未落,就见有2名同学立即转身走出教室(这是笔者未料到的),笔者即时觉察到同学们的惊奇,于是笔者赶紧稳定自己,立马出去叫他俩回教室来(说一会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接着笔者让他俩说说为什么要走。他俩回答基本一致:“我是很想听这课的,但是要让我站在这听2小时话,我肯定不舒服听不进去的,与其学不到什么内容,还不如直接回宿舍睡觉更划算”。笔者又让其他站在讲台上的同学分别说说他们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有的说很内疚,虽说有事情耽误,但毕竟迟到了,给大家道歉;有的站着低头说自己比较紧张;有的说自己身体轻微发抖出汗;有的同学则说没有什么感觉;等等。同样的问题提问在坐的学生,又看到与感受到了什么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又会是怎样的状态呢?“立马走出教室”是被教师的语言所扰,认定教师说站着上两节课是真实的,于是立即付出行动。教师同样的言语让不同的人反应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将是造成各种关系中的误会、矛盾、冲突的源头。这些就是我们要具体讨论的有关沟通中语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与语言引发不同沟通效果的原因探讨。同学们对此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中。通过课堂现场的觉察与呈现让同学们直观体验,主动思考各自重要关系中的自己了。

总之,经过一年来在教学中运用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有意识地利用“自我金刚”结构的框架,觉察自己的身体、感觉和思想,也能够通过“语言金刚”结构的运用,增加学生对于现场的觉察,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更是通过“沟通金刚”结构的运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对背景的觉察,提高沟通的效果。希望今后能够更加注重现场互动和网络技术,让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更密切,塑造更有魅力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公识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动力沟通理论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2]王文忠,庞云.《教师心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中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3]王文忠,李萌,李霞.《做自己的咨询师—动力沟通之心理咨询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中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