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建议

2017-03-04夏章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

夏章建

摘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高职院校探索实践校企深层次、紧密性合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引导管理、配套政策、督导相关政策的落地等职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政校企合作;顶层设计;配套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28-02

一、校企合作艰难不前的主要原因

1.高职院校“魅力”不够,难以成为“意中人”。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实力仍然较弱,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由于双师型教师缺乏、设备陈旧、专业核心实践不足等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次,从当前人才供求市场情况看,就业状况仍处于买方市场,用人成本较低,企业有较多的挑选余地。再次,受高职院校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弱等问题的制约,不能满足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相关需求。总之当前高职院校自身“魅力”不够强,难以成为企业的“意中人”。

2.企业顾虑重重,不愿成为“追求者”。首先,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然而高职院校作为事业性教育单位,为企业提供直接经济利益的能力非常有限,企业出于追求经济的本性,使得校企合作中企业天生动力不足。其次,校企合作中企业投入成本较高。在校企合作,特别是工科类专业,设备场地等投入性高,还要在实习时以挑选师傅带徒弟等相关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投入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校企合作中企业承担风险也较大。一方面由于学生生产经验少、不熟悉操作规程,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还易发生工伤事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难度;再者学生的跳槽现象普遍,稳定性差。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现实让不少企业觉得校企合作是个“负担”,使其不愿主动成为“追求者”。

3.政府定位不准,没有发挥主体责任。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的高效运行,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有效干预,因此搞好校企合作同样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力主导,需要国家财政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发挥主体责任,进行顶层设计。一方面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分别属于不同行业,不同的主管部门,需要政府相关专业部门与教育、经济、财政、税务和劳动等部门协调沟通;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促进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但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够,很多都是原则性、指导性政策,难以落地。再次,没有统一规划和发展目标。当前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滞后、层次不深、成本较高、效果不佳等问题。虽然各地校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多数都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浅层次低水平的重复。主要是因为政府游离于校企合作之外,政府的职能缺位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运行的机制。

二、确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顶层设计、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

1.各级政府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督导考核校企合作工作。要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就必须成立从上到下的各级校企合作政府管理部门,明确赋予其职权,使其具有完善的功能、明确的责任和较高的权威,统筹管理督导。首先在国家层面,出台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功能、职责等统一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各自权力和义务及配套相关规定。其次,各省一级政府安排教育、财政、税务和人力资源等部门联合成立组成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统筹制订全省校企合作规划、配套政策、管理督导考核方案,指导、督导、考核、奖惩各院校及各地方政府校企合作完成情况。同样,各地方政府也要成立由教育、财政、税务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组成的相关机构,具体制订本地区高校的校企合作规划、配套政策、督导考核方案等。真正建立起从上到下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出台、督导校企合作优惠政策的落地,统筹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

2.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色,协调统一制订区域校企合作规划。各地市级校企合作管理部门,结合本辖区产业特色、高校专业实力等相关资源制定本辖区的校企合作区域规划。(1)在区域内合理梳理各院校的专业结構,鼓励特色院校建设,形成各院校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2)在区域支柱企业、主要行业寻求与学院重点特色专业相适应的合作企业,形成以重点院校优势专业为龙头的校企合作示范效应。整合资源,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统一规划。这样既有利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提升,也有利用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区域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3)兼顾沿海、省会城市等发达地区的各种资源,根据高职院校各自学生就业及专业特色适度布局,有利吸收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

3.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在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区域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间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主导示范。地方政府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应结合区域重点经济特色,以促进重点经济发展,促进重点企业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职院校对口专业及相关院系,对双方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主导示范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1)重点寻找特色、重点、支柱企业,分析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确定部分车间、部门进行实质性校企合作;政府校企合作管理部门主导,成立相关合作领导、管理机构、运行组织机构及保障机制,以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双方可保持原有资产不变,增加新的职能;也可分割各自部分资产和资源联合成立合作学院或新的股份公司。在全新的体制机制下充分赋予其新的功能,形成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这样有利用充分利用企业设备、技术等资源,带动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直接服务区域经济重点环节,同时也促进学院特色的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及时兑现、考核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激发校企合作动力,保障其规范运作,提高合作质量,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合理补偿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成本,及兑现相关优惠政策。首先政府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考核制度。以工科学生实习这例,企业担心的就是学生安全,为有效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可将学生实习实训纳入到《劳动法》保护范围,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可与企业员工同等对待。其次合理补偿校企合作成本,及时兑现相关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合作动力,形成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让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的建立。应特别重视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合理正向补偿机制的建立,建立起政府购买企业培训服务为主的系统优惠政策。从发达国家和我国没海地区成功经验来看,政府制定并实施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正向补偿和奖励政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即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来激励企业。

总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以区域范围内企业为主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主导地支柱产业资源重组示示范合作,健全管理督导考核及相关补偿制度,及时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佳有效配置,形成高效、和谐的运行体制机制,满足校企合作各方合理的利益诉求,形成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政、校、企三方统筹联动,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紧密性、长期性的校企合作格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新华社,2010-07-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北京:国务院,2014.

[3]杜世禄,黄宏伟.高职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77-79.

[4]李玮炜,贺定修,苏江.“政校行企”职教联盟实践探究[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03).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