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2017-03-04姚锦
姚锦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就如何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班级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班级风貌
体验教育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品质、提高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少年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教育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明理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体验式教育的视角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呢?如何构建体验式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体验式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无论层次、不分城乡,无一例外只是对书本知识或权威学说的记忆教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对书本知识或权威学说的熟知、熟记。这种教育产生出来的,是毫无个性、不会思考的、单纯地追求书本知识或权威学说的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在班级管理中,不管是保姆式的,警察式的,还是裁判式的管理模式,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当代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可是,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严重地压制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改变现状,构建体验式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加强班级管理的需要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在特定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班级集体是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最优化的实施对象。体验式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在行之有效的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逐步参与管理体验,使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高效运转。
班主任积极尝试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生活。从长远来看,这就为学生个体提供了多方面的教育机会,包括展现自我、认识自我、理解别人、适应班级生活需要、自主管理与民主参与班级生活。
(三)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家长抱着“孩子只有一个,我们一定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照顾和最多的爱”的想法,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包干。但是,孩子需要在锻炼中成长,在困难和挫折中不断磨炼,逐渐成熟,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合理安排生活。
体验式行为的实践,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参与管理,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反思一系列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改变传统的班主任专制局面,营造平等、和谐、合作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学生认识到管理是一种服务的意识。
二、体验式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自主管理
(一)“放权”班委会
班委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认真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放权”于班委,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因此,可以积极推行学生自主申请、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班长组织班委会,制订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由全班同学讨论、修改并获得通过。班干部的工作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
例如,我班每个学期开展一次班干部评选,评选出班委以后,每次班里开展活动,都由班干部去讨论,由他们制定活动的方案。每次大扫除,班干部安排人员带劳动工具,组织学生进行清扫活动;每次课外活动,也是由班干部讨论、组织。而老师只是作为顾问,给学生当参谋,然后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开展活动。
(二)流动班长制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但是,这样做却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流动班长制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具体做法是:每周推选临时班长。经民主推选产生临时班长;班长组建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这种形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三)“自治”靠集体
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要使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人人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理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三、体验式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的措施是自主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最终是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自我教育实现的。因此,最成功的教育是那些提供给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机会的教育,最成功的教育者是那些唤起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人。
(一)体验式的养成教育,日日进行
所谓“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指在班级管理中,以体验为基本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亲身实践,把习得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它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通过“体验”和“自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通过开展体验式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为学生自省体验提供载体。
就班级活动来说,日常性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它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也是实践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主打阵地。
(二)体验式的班级活动,周周开展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开展体验式活动,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管理实效。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亲身去感受,用心去体会什么是优良品质。这些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避免乏味的说教。
在班级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主角。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真正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始终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并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主动体验,充分展示各自的潜能和力量,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活动不能间断,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而每周一次的体验活动就是最好的实践。
让学生自办班周报也是每周进行体验式养成教育的舆论正规阵地。班集体形象和良好风气的形成要靠实在的行为,也要靠舆论宣传,所以办板报和班报是最佳的选择。并且,学生可以通过班报提出对班级工作的建议,以及对已经进行过的活动进行体验和评价。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达到了加强班级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正海.小学生体验式行为促进班级民主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2]雷恒平.生态体验式班级管理模式新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3]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