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职质量年报缺憾与职教学术期刊的责任

2017-03-04叶桉

职教论坛 2016年31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文化建设

摘 要:连续五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记录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对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报告主要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企业参与”、“政府责任”、“服务贡献”和“应对挑战”等方面,比较全面展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但在“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两方面,却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总体较普通高校落后的现状,凸显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瓶颈和办学质量水平滞后性问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对高职院校克服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促进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巨大作用,在创建国家优质学校中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目前虽然大量存在,功能和作用却未充分发挥,必须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在期刊的宗旨定位、编辑组稿和品牌塑造方面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有机结合,为优化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提升综合实力给予强大持久的动力和平台。

关键词:高职质量年报;科学研究;文化建设;职教学术期刊

作者简介:叶桉(1956-),男,北京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杂志社社长,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德育研究”(编号:zj1312),主持人:叶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1-0070-05

受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7月15日在京发布,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这部连续第五年秉承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以“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企业参与”、“政府责任”、“服务贡献”、“应对挑战”六大方面展现了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报告,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记录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策应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时期,为职业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提供的不可多得的量化依据和建设样本。正如报告主编所言,五年来报告“基本形成了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基本形成了编制质量年报的定位”、“基本形成了质量年报的三级发布体系”、“基本形成质量年报的第三方语境”[1]。特别是今年的报告首次发布了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引起强烈反响,具有榜样作用和导向意义。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和主要类型之一,同样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责和任务。基于此,报告在“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两方面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总体落后的现状,凸显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瓶颈和办学质量水平滞后性问题;另一方面引出一个深层次和新角度课题,即专门刊发职业教育学科领域学术论文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包括高职院校学报(下同),如何遵循出版规律和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在学术期刊的宗旨、定位、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更新观念、有所作为,促进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进步,奠定高等职业教育更深厚更宽广的底蕴,给予高职院校更强大更持久的活力。

一、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宗旨定位须与之契合引导,担负起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应有责任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高等教育范畴,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这种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教育,虽然与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的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承担的社会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特点与不同,但是注重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却不因教育类型上的区别有所谓的“高低贵贱”或“轻视偏废”之分,它是办学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迅猛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浅、规模急剧扩张、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不成熟以及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上相对滞后等因素,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相比,总体上落后并且高职院校之间也极不平衡。这既是报告有意或无意未涉及之故,更是高职院校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上略低一等、底气不足和发展参差不齐之因。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一般大都为“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定位于“连续、集中、全面地反映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2]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設、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3]的教育,在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产业变革调整和职教改革呈现新特点、新趋势和新任务中,“职业教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条件”、“职业教育成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4],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做到科研立校和科研强校,将科研有机融入以技术应用类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之中,满足科技迅猛发展和职业岗位技术迅速更替对技术应用人才的技术、技能需求。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为各级行政机关决策提供参考”、“研究‘职业、‘技术为社会经济服务”和“研究教育科学,为人才培养服务”[5]的任务,这种“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应用活动”[6],都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给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文化软实力的聚集和打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也是高职院校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实现“量与质”并举提升、“硬与软”比翼双飞的正确路径。“职业学校是传承、弘扬和创新文化的场所,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崇高目标,是学校作为社会存在合理性的最为充分的理由。职业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其自身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是学校‘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精神表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7]因此,高职院校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8]。“文化时代”凸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中心地位,也彰显了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价值:所聚焦的专题、开设的栏目和刊发的论文,既可是当下相关理论研究的方向和趋势、必须把握和踐行的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又能搭建起诸如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等承继、弘扬和创新的平台,“或化为抗敌御侮的民族气节、立志报国的赤胆忠心,或化为咬定青山的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英雄本色,或化为自强不息的豪情壮志、敢于牺牲的英勇壮举,或化为勇攀高峰的创业风采、无私奉献的人生实践”[9],对开拓出一条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善莫大焉。

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基本特点在于“学术”,显著特征在于“文化”。学术是对学科问题的科学研究,所编撰组发的论文“在内容上具有学科性、创新性和科学性”[10],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新观点、新素材、新方法、新理论、新视域、新角度、新知识等,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还是“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专业性精神生产工作”[11]的载体,发挥着“反映学术研究成果,传播、交流创新的学术观点、学术理论、学术资料、学术方法,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繁荣”[12]作用,所折射出的高层次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可见,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在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中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二、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编辑组稿须给予重视倾斜,发挥出特定功能,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均衡持久发展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四大基本任务,其间既互为联系、缺一不可,又须以学术创新为核心和文化塑造为基础,这一任务的实现,职业教育学术期刊驱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意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从宏观层面看,“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13],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面临要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加强“创新驱动”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研究,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规律的重大课题。从中观层面看,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必须研究“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工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工程”、“示范性和骨干院校建设和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等课题。从微观层面看,高职院校教与学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制于新兴技术不断产生和职业岗位的迅速更替,迫使教师们必须持续进行科学研究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发展态势和前沿动向,运用和驾驭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高职院校是以“术”见长,不仅要以深厚“学术”作高质量教学的土壤,更要以德艺双馨的“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大国工匠的培养造就,给予高职院校更大更多的责任与任务。

高职院校虽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之一,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多数院校重视“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忽视或怠慢了“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尤其是存在“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师生和社会对高等职教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可度不太强烈,部分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以本科院校作为样本,不注重自身的特色,这些因素弱化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14],制约了高职院校可持续、有特色地发展。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在强化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其不仅能为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成果搭建平台,发挥办刊育人作用和凝集高层次与高水平作者队伍,并倡导学术规范和净化学术风气,成为评价工作业绩量化指标之一;而且“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推手”,是在“学术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学术组织、评价、交流和争鸣,创新学术‘附加值,在推动职业教育学术创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5]。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决策的实施,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正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高职院校量的发展和质的提升,像春风吹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园地,期刊界呈现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之状,可谓生机盎然。二是高职院校在创办优质学校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不能没有一流的职教学术期刊,它是学校重要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需将其纳入整体战略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三是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界的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教职员工和读者都迫切需要学术界对中国职业教育大发展带来的课题、问题和矛盾等作出新的科学指导、回答和化解;四是以教育学科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们,从教育学的本身乃至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不同角度与层面研究职业教育,涌现出大批有学术价值的成果,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正逢其时,大有作为。众所周知,学术期刊的水平前提取决于所刊登学术论文的质量,关键在于发挥从总编到编辑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是提高编辑部本身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把编辑团队打造成一流的学术研究团队,全面充分地做好刊物每一年度乃至每一期的专题研究;二是密切联系学术界,关注学界前沿动态,充分了解优秀学者的研究进展,紧盯优秀学术成果,把优秀的学术文章争取过来”[16]。在此过程中,编辑的选题与组稿,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与策略的系统配套方案,选取组织与职业教育既有直接的、现实的,又有宏观的、微观的联系的课题;文章尽可能体现学术的完整性、权威性、导向性和史料性,注重大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研究的交叉与渗透,开展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范畴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分支学科的比较研究,以丰富和准确的研究成果和情报信息,阐发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前沿态势、发展趋向、政策导向等,促进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协调发展和协同创新。

三、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是高职院创建国家优质学校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品牌塑造须与之呼应对接,共襄高职院校发展大业,实现殊路同归,共赢共享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高职院校大多在发展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基本定型,完成了外延型发展阶段,转为以内涵型发展为主的阶段,即紧紧围绕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强化科学管理和营造文化育人环境的核心,真正实现“科研强校”和“文化兴校”的愿景。然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相对较晚、底子薄、来源层次低且复杂,因此,在科研工作宏观面上,主要存在“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及组织建设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职教科研人员数量严重短缺”、“职业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和“职教研究内容薄弱”[17]等现象;在具体层面上具有“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科研条件不够成熟”、“科研制度有待改善”、“科研与教学相矛盾”和“科研方法指导比较欠缺”[18]以及科研工作“不切学校的实际、选题不正确、缺乏正确的研究方法等”[19]问题。在文化建设方面,当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理论研究缺乏文化积淀,教学改革缺少人文思路,人才培养缺失人文底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可度依然偏低,或为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20]。王亚南先生曾经说过,看一所大学,主要看它的师资力量、看图书馆、看学报。同样在今天,看一所高职院校也须看其学术期刊质量如何,这缘于“通过对稿件的审选和严格把关,以及在与作者一起从观点、论证到文字表述对文稿的讨论、修改,提高稿件水平的过程中,倡导、引领学术研究的一种风气,在促进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方面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能够聚合正能量”[21]。当下高职院校在创建国家优质学校过程中,既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也要求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必须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五个问题:“一是社会责任问题;二是学风建设问题;三是学术质量问题;四是产业化问题;五是提高管理水平问题。但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提高高校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问题”[22],以策应高职院校向更高阶段发展之战略。

首先,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要提高学术水平和文化品味,必须有高职院校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支撑,否则期刊将是无源之水;反之,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又会极大促进高职院校科学研究。这种互为依存、互为前提和互为促进的关系,使得科研工作和期刊建设成为“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虽然不是研究型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而是紧紧围绕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题展开科学研究,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即“一是要对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研究,也就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要对院校培养内容进行研究,选择、组织适合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和知识”,“三是要对院校如何培养人进行研究,不但要研究‘职业和‘技术的教学规律,还要研究学生‘职业和‘技术的学习规律”[23]。既然“职业教育科研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支撑和重要科学依据,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24],那么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品牌打造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创建国家优质学校建设,从选题策划到专栏专题设立下功夫、做文章:在服务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与咨询,对国家和区域职业教育政策方针制定与实施的应用型理论研究上出成果;在针对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探求、实践教学方法筛选等为主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上树标杆,“使职业学校的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铸造一大批学者型校长”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公关功能、推销功能和宣传功能”[25]。

其次,职业教育学术期刊要提高学术水平和文化品味,高职院校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其深厚的土壤和源泉,否则期刊将是无本之木;反之,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又将滋润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鱼水关系,使得文化建设和期刊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般高职院校大都“按存在形态不同,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按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产业文化、地方文化、大学文化;按影响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校共同遵从的文化、‘院系专业特有的文化(专业文化)”[26],期刊可“通过设置栏目、确定主题、组织作者、学术评论”[27]对其开展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这样“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解决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重大缺陷”和“有利于紧贴高职教育的特点,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28]。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其实就是要打造一种服务文化,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一种特殊属性”[29]。能不能实现从“中國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关键在于“把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之中,这既是文化特有的基础性地位和核心影响力的体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打造‘中国模式、走强国之路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30]。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倘若意识到高职院校应“将文化建设和办学方向定位在职业教育‘四化上,即教育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和终身化”[31]上的重要性,着重研究“打造致力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文化”、“建设与产业文化相互融通的专业文化”和“构建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课程文化”[32],那么它在引导高职院校培养造就“文化素质+职业技术”德艺双馨人才中将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

总之连续五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两方面,既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不足和发展的不均衡,又引出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如何推动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话题。作为具有特定功能、地位、价值、意义和作用的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对高职院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促进“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影响和大有作为的天地,从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再到期刊的总编、主编和编辑,必须将其作为事关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全局的工作加以做好做实。

参考文献:

[1]瞿帆.挑战永远在路上[N].中国教育报,2016-7-19(3).

[2][10][12][21]张积玉.文化强国战略下学术期刊的地位与作用[J].思想战线,2013(6).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

[4]鲁昕.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增刊).

[5][23]周敏娟,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13(18).

[6]李冀.教育管理辞典(第二版)[K].海口:海口出版社,1997:336.

[7]马成荣.职业学校文化:蕴涵构建与表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8]付小悦.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N].光明日报,2011-6-29(4).

[9]张世文.“文化时代”与大学建设的任务[N].光明日报,2010-4-4.

[1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17.

[13]李克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N].光明日报,2015-3-20(10).

[14]肖旭.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探析[J].才智,2013(26).

[15]刘倩,等.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坚实平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人就学术期刊资助答记者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23.

[16]刘祥柏.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质量[N].光明日报,2013-8-21.

[17][24]孙琳.我国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0(10).

[18]凌双英.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9]桂建生.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1).

[20][30]蒋旋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文化建设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7).

[22][27]田敬诚.关于高校社科期刊发展问题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5]陶侃.職业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与实施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1998(5).

[26]沈斌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4(20).

[28]刘自斌,等.“做强高等职业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1(7).

[29]孙吉林.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职教区域服务能力研究[J].职教论坛,2015(17).

[31][32]罗冲.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探幽[J].职教论坛,2015(26).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文化建设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科教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浅论科研对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功能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