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阅读之分析景中寓情
2017-03-04王诚远
王诚远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了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
——许俊文《乡村的风》
问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加以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写景状物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三幅图画,即“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乡村的风,表达了自己丰富深沉的情感。解答此题,需要体悟景物描写,也要抓住文中的抒情词句。
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物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技法指津】
写景状物散文是高考阅读题的难度之巅。究其原因,大约是学生难以读出景中所含之情。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所以,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
所谓的寓情于景,就是不用直接抒情的词句,在写景中间蕴含作者的感情,这种感情往往是复杂的。隐喻性和复杂性,导致了这种散文的阅读难度较大。那么,我们如何分析景中所寓之情呢?
第一,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因为要分析景中寓情,就偏执于景物局部,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的情感倾向。所谓“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要有结构意识。散文有一个特点——形散神聚。学生需要从貌似散乱的内容中,寻觅到作者结构文章的脉络,而这也正是情感思路。懂得这一点,对自己创作散文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要有修辞意识。修辞分为广义修辞和狭义修辞。狭义修辞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格”,广义修辞泛指对语言的一切修饰。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绝不直白,一定进行了积极的修辞。我们要努力讀出语言形式内部的信息,写景文字蕴含的情感。常见的修辞方式还是我们熟知的比喻、比拟、通感、排比等,同学们要克服畏难情绪,养成探究习惯。
第四,要有手法意识。散文和古典诗歌一样,强调营造氛围。传统诗歌的象征、渲染、烘托等手法在写景状物散文中频繁运用,同学们在阅读中要善于联想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