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多维解读
2017-03-04
景区“免费茶摊”
2016年7月30日,江西会昌汉仙岩景区一处半山腰休息处,八旬老人周文荣和往日一样,在这里为来往经过的游客免费冲泡茶水。几个烧水壶、开水瓶、自己种的茶叶,几张桌椅、几套茶具,为来往爬山的客人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休息场所。据了解,老人的家距这里2公里,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就上山,傍晚游客散去后再回家,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当茶摊旁的山泉古井干涸时,他还要走上几百米山路到山下挑水上来,确保游客们能喝上一杯免费的茶水。
在线浓缩
一位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将助人为乐的心思,用在了给景区的游客提供免费茶水上。
多维解读
1.个人善举。老人在景区里支起的“免费茶摊”,是一种纯朴的真善。很多人被这位善良的老人深深感动,将之作为学习的榜样。我们也应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更多地尽己所能、乐于奉献。
2.温情的“形象代言”。当越来越多的风景旅游场所,绞尽脑汁地“开发”着创收生财的经营门路时,江西会昌汉仙岩景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长年开放不收分文的“免费茶摊”,游客们喝下的,难道不是暖人心肺的迎客诚意和情怀广告吗?这种鲜活亲切的形象宣传,能更好更久地散发出温情魅力。
网络排行
排名、排行古已有之,之所以“于今为盛”,一大因素是搭上了网络传播的快车。如今打开微信,不仅各类榜单令人眼花缭乱,来自微友的投票、拉票也让人叫苦不迭。
现实中,不少排行常与利益紧密勾连。譬如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曾曝光一些沦为“刷单”重灾区的电商平台,让观众见识了黑箱操作的“标准工序”。生活中那些有形或无形的排行,往往散发着铜臭气息,既干扰公众视线、误导消费选择,又妨害公平竞争、损害他人权益,危害不容小觑。难怪有网友感慨,“排行排行,小心提防”。
在线浓缩
身处互联互通的信息社会,网络为人们获取资讯、理性决策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林林总总的排行乱象,也埋藏着形形色色的陷阱。
多维解读
1.独辟蹊径,调整思路。电商平台在联合监管部门严惩刷单的同时,不妨考虑在推荐排序和产品搜索路径上的变更,诸如利用大数据等方式来打击刷单行为,帮助卖家更好地找到目標客户,使得消费者可以精准定位,找到所需产品。
2.祸莫大于无信。排行乱象实质上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为自己贴上了不诚信乃至欺诈的标签。不专注于增强自身实力,而热衷于花钱买名气、烧钱刷口碑,这无异于本末倒置,迟早会得不偿失。无论对于机构还是个人,少一些“排名心结”,多一些“质量意识”,才是高明之举。
知识付费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认为金钱最重要,新世纪初的人认为时间最珍贵,那么这个时代无疑是信息最珍贵。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困扰在今天格外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随后,“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物和知名机构入驻“分答”,让公众对其关注热度居高不下,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
在线浓缩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在为知识付费模式的背后,应该做到物有所值,避免付费模式换来知识“贬值”。
多维解读
1.知识就是财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完善,无疑为网络平台上“知识付费”的繁荣,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机遇。通过网上服务,公众个人可以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让知识真正用在刀刃上,而收费模式的采用,更体现了“知识就是财富”。
2.完善法律法规。知识付费,一方面,价格与服务质量都应该予以界定,明确科学合理的价格指导区间;另一方面,应填补知识付费的监管真空,确保执法监管力量及时有效渗入,避免欺诈、敷衍等情形的出现,确保知识付费模式的规范、科学运行。
跳楼救子
深圳罗湖区莲塘一位63岁母亲跳楼,希望用自杀的方式得到保险公司30万赔偿款,来治疗儿子的强直性脊柱炎。这位母亲没想到,自杀并不能获得意外险赔偿,而且这份保险去年已过期。舆论发酵,深圳市慈善会德义基金联合深圳博爱医院向公众承诺,可为死者儿子提供免费治疗,帮助他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在线浓缩
濒临绝望的母亲为病子做出了最后努力,跳楼——以自己的死亡换取一份已经过期的意外保险理赔款。
多维解读
1.悲情母爱。无知也好,骗保也罢,大爱面前任何理性的指责都失去了言说的意义。或许稍感欣慰的是,母亲的死最终以一种悲剧的舆论效应,为儿子接受救助带来了希望,但这一极端事例的可悲之处也正在于此。
2.信息沟通机制。在社会救助日趋专业化的今天,需要打通救助项目与被救助者之间的信息障碍,防止信息阻滞延误救助效果。为此,民间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不能光看重组织的壮大与资金的积累,还要着眼于救助的有效性,在专项救助与受救助对象之间建立起敏捷的信息沟通机制。
开车玩手机
继杭州推出开车玩手机最高罚款100元并扣2分的交通安全举措之后,上海松江交警部门近日推出加码的处罚措施,开车玩手机,罚200元并扣2分,并且说到做到,一星期就查获了30多起开车看手机的违法行为。
这些年,因为开车玩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全国多地统计表明,开车玩手机,已经取代酒驾,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仅河南郑州一地,2015年前11个月立案的673起交通事故,就有104人死亡,而引发死亡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开车接打电话或玩手机。
在线浓缩
中国人的手机依赖症,已经发展到了“病”得不轻的地步。开车玩手机,几乎每天都在以血的事故呈现。
多维解读
1.法律设计之于危险驾驶,已经远远滞后。杭州、上海等地的处罚措施,是通过高清监控探头取证与路面执勤警力联动进行查处的。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难度。难就难在现有的处罚力度,远远起不到震慑作用,难在法律设计的动作总是被开车玩手机的人超车。
2.公民意识。酒驾可以从司空见惯的常态,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很大程度上是民意倒逼所致。其实开车玩手机,跟酒驾对于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危害,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法律面前,区别却很大,一个可以入刑,一个罚款扣分,客观上给开车玩手机者,留下了一片法无禁止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