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约束力心理维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公众观调查

2017-03-03唐芳贵

求知导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

摘 要:内约束力是自我控制力的高级形式,在价值观多样化以及社会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人们的心理变化越来越快,人们心理情绪的控制需要自我约束力的提升,内约束力对促进民众的心态平衡和行为自控,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境内692名民众的内约束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民众内约束力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在性别、年龄和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内约束力;公众观;问卷调查

当前,我国民众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分化和多元,通过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甚至国家机器等强制手段对民众的行为实施外在约束,其社会效果有限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必须通过民众内约束力的自我调控,让欲望相对理性,让心态相对平和,让行为相对自控。基于此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对民众内约束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关于内约束力,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内约束力内涵的把握存在较大差异。关于内约束力的代表性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侧重内约束力的先天性,认为人所具有的向群向善天性能够进行自我约束。二是侧重内约束力的社会性和道德性,认为个体能够抑制冲动、调节行为从而符合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三是侧重内约束力的心理性,认为复杂动态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是内约束力有效的核心所在。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内约束力是自我控制力的更为高级形式,是内隐自我和外显自我对内部认知与外显行为进行综合调节的能力,比自我控制力有着更为积极和建设性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根据座谈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形成初步问卷,并请同行专家评议后,形成40个自评项目的民众内约束力预试问卷。问卷预测是以湖南省党政机关、企业商业、事业单位、军人、农民、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取样500人,回收有效问卷483份。对这40道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不合格题目的统计指标主要两个,即鉴别力指数D和高低分组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依此标准共删除10道题,同时针对剩余题目再次征询心理学专家并稍作修订,最后形成的民众内约束力问卷由30道题组成。正式问卷包含敏感性、控制性、坚持性、慎微性和慎独性五个维度,每个维度6道题。

回答问卷时,要求被试在Likert 自评式5点量表上进行选择。从“非常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分到5分。各维度因子分为该维度项目的平均分,总分为所有项目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内约束力水平越高。

2.样本及资料处理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党政机关、企业商业、事业单位、军人、农民、大学生和中学生共720人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有效回收率96.11%。其中:男性366人,女性326人;党政机关95人,企业商业100人,事业单位102人,军人99人,农民90人,大学生105人,中学生101人;18岁及以下101人,19~39岁350人,40岁及以上241人。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民众内约束力总体状况

民众在内约束力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民众在内约束力总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中位数3,其中以敏感性均分最高(4.18),慎微性和慎独性均分最低(3.68、3.61)。表明民众内约束力总体水平较高,虽然对内约束力的认知水平(敏感性)较高,但在日常践行方面做得不够。

2.民众内约束力的影响因素

(1)性别差异。内约束力在性别上差异的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敏感性、坚持性、慎微性以及总体内约束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p <0.01;p <0.05;p <0.01),并且均是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2)年齡差异。以三个类别考查了年龄对内约束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统计分析见表3。

从表3可知,内约束力各维度在年龄变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就内约束力总体而言,40岁及以上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19~39岁的被试,而19~39岁的被试得分又显著高于18岁及以下的被试,即内约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发展趋势。

就内约束力各维度而言,在敏感性和控制性上,40岁及以上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19~39岁的被试,而19~39岁的被试得分又显著高于18岁及以下的被试,即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向。

在坚持性、慎微性和慎独性上,40岁及以上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19~39岁和18岁及以下的被试,但19~39岁的被试得分与18岁及以下的被试没有显著性差异,也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走向。

(3)职业差异。内约束力职业差异的统计分析见表4。

从表4可知,内约束力及各维度在职业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就总体而言,军人的内约束力得分最高(4.32),大学生的内约束力得分最低(3.78)。

事后比较分析显示,军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被试,党政机关、企业商业和事业单位的被试得分均显著高于大学生和中学生。

就内约束力各维度而言,在敏感性上,党政机关人员得分最高(4.40),中学生得分最低(3.91);军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被试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民、大学生和中学生,企业商业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和中学生。

在控制性上,军人得分最高(4.38), 农民得分最低(3.71);军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被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被试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民和中学生。

在坚持性上,军人得分最高(4.09), 大学生得分最低(3.71);军人、党政机关、企业商业和事业单位的被试得分均显著高于大学生。

在慎微性上,军人得分最高(3.81), 中学生得分最低(3.32);军人、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和中学生。

在慎独性上,事业单位被试得分最高(3.78),中学生得分最低(3.29);事业单位被试和军人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和中学生。

三、讨论

问卷调查分析表明,民众内约束力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敏感性、控制性和坚持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慎微性和慎独性处于中等水平。在内约束力维度的设计上,我们将敏感性、控制性和坚持性作为心理特质取向,而将慎微性和慎独性作为行为特质取向。

众所周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自我约束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因此,中国民众通过多年的传统文化熏陶,必然在自我约束的觉知性、敏感性、抗冲动性和抗诱惑性上表现出较高的心理特质水平,前述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慎微性和慎独性是中国传统美德——“慎德”的两个主要内涵,但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内约束力的慎微性和慎独性仅是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有关。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民众内约束力在性别、年龄和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就性别而言,女性不仅在内约束力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男性,并且在敏感性和坚持性两种心理特质水平、慎微性这种行为特质水平上也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对女性的要求更多、更高、更严有关,符合中国传统女性形象。

就年龄而言,民众内约束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发展趋势,这与心理学的社会化理论一致——内约束力是人社会化过程的产物。即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社会内化程度不断提高,内约束力也自然地得到相應提升。

就职业而言,军人不仅在内约束力整体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群体,并在内约束力的控制性、坚持性和慎微性维度得分最高,这可能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有关;而党政机关人员在敏感性维度上得分最高,事业单位人员在慎独性维度得分最高,这基本上符合相应的职业要求和特点。军人属于纪律部队,令行禁止是最核心的职业特质,其内约束力水平普遍较高是情理之中。我国党政机关是比较典型的科层制组织,对工作人员外在约束比较多,自然会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故其觉知水平(敏感性)高分是符合实际的。事业单位人员的慎独性高分可能与调查对象为教师和医生有关。社会上普遍认为,教师和医生的职业是一种良心工作,慎独是该职业应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要求从业人员无论是独处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均要认真对待个人言行,保持内心的专一和诚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管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还未进入职业领域,因此,处于人生社会化初期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在内约束力及其各个维度上得分均较低也是情理之中。

以上调查结果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一是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内约束力培养模式和途径研究,提升培养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将民众内约束力培养融入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文化,提升文化传统性与社会现实性的有机渗透和融合。三是要强化传统优秀文化的推广和践行。慎微慎独作为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道德推手,在当前社会道德失范问题凸显之际,尤显重要和迫切。

四、结论

民众内约束力整体及其敏感性、控制性和坚持性维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慎微性和慎独性处于中等水平。民众内约束力在性别、年龄和职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唐芳贵.大学生内约束力测度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 147-149.

[2]韩宗胜,陈建华.内约束力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社会心理科学,2014(1):57-62.

[3]赵青秀.民众内约束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付盼盼,刘仕材.内约束力的涵义及包含要素研究[J].环球市场, 2016(22).

[5]陈建华,陈 倩,王利皎.内约束力的心理健康与培养途径[A].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
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