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影响自主神经提高心房颤动疗效的理论探讨
2017-03-03杜海波
杜海波
【摘要】通过探讨耳穴压丸影响自主神经提高心房颤动疗效的理论依据,得出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与自主神经密切相关,耳穴压丸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提高心房颤动的治疗疗效。
【关键词】耳穴压丸;自主神经;心房颤动;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1.0.02
耳穴压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常用王不留行籽等中药贴压耳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自主神经异常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及调节失衡是诱发房颤并使房颤维持的重要因素,通过干预自主神经提高心房颤动的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拟就中医耳穴压丸通过影响自主神经提高心房颤动的疗效进行理论
探讨。
1 西医射频消融术干预自主神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
药物治疗无效的部分房颤患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构成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与迷走(副交感)神经在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由此以心房神经丛(GP)消融为主的去神经治疗亦成为房颤单独或辅助的介入疗法之一。然而GP消融带来的神经与心房重构现象也日益受到关注。徐毅等[2]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自主神经节激活在房颤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自主神经节激活产生肺静脉激动触发房颤;房颤过程中产生的心房碎裂电位为房颤持续提供基质。在肺静脉心房电隔离基础上行自主神经节消融可能有助于阻断肺静脉激动,并消除或减少房颤过程中的心房碎裂电位,同时作用房颤的触发和维持机制而治疗房颤。但神经节消融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杨淑萍等[3]研究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变化对早期复发的影响。房颤患者80例射频消融术后43例复发,37例正常,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天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天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均有显著降低可能会抑制患者术后早期复发。
侯应龙等研究认为刺激迷走神经或心脏神经丛(GP)可引起心房或肺静脉不应期缩短并诱发房颤;消融GP可消除心房或肺静脉诱发房颤的能力;刺激犬GP或在犬GP内注射乙酰胆碱可诱发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消融犬或房颤病人GP或使用自主神经阻断剂可使CFAE消失或减弱,提示自主神经与房颤关系密切。自主神经介导房颤的研究表明,干预心脏自主神经可以显著改善房颤的治疗疗效,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等问题,因此确立干预心脏自主神经治疗房颤的靶点、终点和干预路径,以提高房颤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房颤复发率和治疗并发症等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张彪[4]用耳穴贴压治疗快速型房颤。治疗前先描记心电图,然后在患者一侧耳廓上取穴:神门、交感、枕、皮质下、肾、心。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固定于以上穴位,稍微用力交替压迫15分钟后描记治疗后心电图,测定心室率。其机理在于贴压耳穴心、肾、枕、交感、神门、皮质下6个穴位能有效调节心系阴阳平衡,调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与肾上腺素的平衡作用,并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从而减慢心室率,对快速型房颤有良效。
郑英梅等[5]将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胺碘酮0.2 mg,3次/d治疗,治疗组则加用中药五味子5 g,琥珀10 g,三七15 g,肉桂8 g,共研细末,加冰片5 g,上述药末再加水及少量白醋调制成糊状,分别敷于选定的穴位心俞(双)、内关(双)、膻中、足三里(双)上,用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后每24 h更换1次,每10天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房颤病人疗效好,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
陈力等用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内关穴位埋线治疗。通过心电图、控制心室率疗效初步推测,内关穴位埋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房颤的发作,控制心室率,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从30例治疗组中初步发现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好,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疗效较差,疗效次之,而对永久性房颤几乎无复律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并无中途停药。
3 结 语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它们的中枢部在脑和脊髓内,正常或应激条件下,自主神经系统在维持机体的心血管系统的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颈部分支中的耳支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上神经节,向后外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所以耳穴压丸影响自主神经治疗房颤有西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六阴经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与耳相联系。因此,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耳穴压丸刺激手太阳小肠经的耳穴,即可通过互为表里的经络影响到手少阴心经,起到安神止悸,宁心除烦的作用,提高治疗心悸的疗效。
心房颤动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从中医耳穴治疗心悸的角度看,常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加上笔者治疗房颤的经验性耳穴,如内分泌,肾上腺,耳背心,耳迷根,皮质下等。心,耳背心与神门,可宁心除烦,安神止悸,直接增强心脏的功能,治疗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减轻房颤患者发作时的烦躁;胆可镇静安神;肝和脾可通畅气机,疏导气血,与内分泌共同调节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穴滋阴潜阳,养心安神,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故可以治疗心律失常;肾上腺也具备调节自主神经的功效;耳迷根穴可以调节迷走神经,纠正心律失常;肾穴常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悸;皮质下穴可以调整大脑皮质的功能,平衡兴奋与抑制功能,可治疗高级神经中枢引起的各种疾病,对治疗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
大量的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医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无效的病人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干预自主神经治疗房颤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手术疗效参差不齐,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有自身的局限性。2016年5月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心律学会年会上,俄克拉何马大学包博士带来《自主神经消融和房颤管理》的报告。包博士说目前房颤消融进展缓慢,各种消融新策略療效有限,因为房颤本身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因而消融治疗是姑息疗法,消融越多,新的房性心律失常越多。包博士把耳屏称为阴极,耳垂称为阳极,分别用耳朵夹夹住,通过这种低强度的迷走神经刺激可以预防甚至终止房颤。这项最新研究成果是耳穴压丸调节自主神经提高房颤疗效的又一力证。
综上所述,中医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有安神止悸,宁心除烦的功效,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预防和治疗房颤,改善房颤的症状和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曦敏,侯应龙.心房颤动去神经治疗的临床效应[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1):20-22.
[2] 徐 毅,魏 涵,陈 勇,等.自主神经节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11):804-807.
[3] 杨淑萍,姚 勇.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变化对早期复发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0):99-100.
[4] 张 彪.耳穴压丸治疗各型快速心律失常86例[J].中国针灸,1999,(7):402.
[5] 郑英梅,管学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房颤病人6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药物与人,2014,27(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