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效果分析

2017-03-02常佳

中外医疗 2016年33期
关键词:联合应用氢氯噻嗪缬沙坦

常佳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压心脏病应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联合应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压变化、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降压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应用;高血压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 R5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c)-014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 valsartan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9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48. Observation group of combined use of valsartan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valsartan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lood pressure change, adverse reactions and so 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8%,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but the observe group drop degree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0.4%, control group was 12.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Valsartan combined hydrochlorothiazid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Joint application;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高血壓心脏病是由于血压升高所导致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当血压处于较高状态时可增加心脏负荷,长期的高血压可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当左心室出现代偿性肥厚、扩张后就形成了器质性的心脏病[1]。中国人口结构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呈现上升的趋势,也成为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原因[2]。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氢氯噻嗪在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药。该文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治疗的9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方便选取的96例患者,男59例,女37例,年龄40~76岁,中位年龄(58.4±4.7)岁。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40~74岁,治疗前收缩压(168±6.5)mmHg,舒张压(1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2~76岁,治疗前收缩压(167±4.9)mmHg,舒张压(108±3.2)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00622)治疗,口服,用量8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国药准字H12020166)12.5 mg/次,1次/d,治疗效果不明显者药量加至25 mg。治疗周期为16周(两个治疗周期),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血压变化(收缩压、舒张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疗效判断

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将治疗效果分为:①显效:心功能在治疗后改善明显,程度>2级,患者收缩压下降≥20 mmHg,舒张压下降>10 mmHg;②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改善,且改善>1级,收缩压下降≥30 mmHg,舒张压下降至正常值,下降程度<10 mmHg;③无效:患者心功能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3]。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经过两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见表1。

2.2 血压变化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其中头晕2例,恶心2例,皮疹1例;对照组出现出现不良反应6例,其中头晕1例,恶心1例,皮疹2例,血脂异常1例,腹泻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疾病早期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当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时可导致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该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咳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不规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长期高血压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引起尿储留,心肌负荷增加,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从而造成高血压性心脏改变[4]。患者一旦出现左心室肥厚,应尽早治疗,使心肌肥厚得以逆转。

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所以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对高血压进行治疗[5]。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选择性的作用于AT1受体亚型,并阻断AngII与AT1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了血管的收缩及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6]。缬沙坦不影响体内的缓激肽水平,咳嗽的不良反应小,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影响心律,突然停用缬沙坦不会引起高血压“反跳”或其他不良反应。对多数患者而言,单剂口服缬沙坦2 h内即可产生降压效果,4~6 h达高峰,降压时间可持续24 h以上,长期服用亦可保持疗效。氢氯噻嗪是一种利尿药、抗高血压药,有研究[7]表明联合应用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可有效的改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效果显著。该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平均下降43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34 mmHg,下降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 mmHg和16 mmHg。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报道称,两者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可以有效的减低患者血压,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表现为头晕、恶心及皮疹。对照组出现出现不良反应6例,表现为头晕、恶心、皮疹、血脂异常及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0.4%和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8]不符。该研究认为,这可能与个体对药物的耐受差异、肝肾功能的不同及服药后患者饮食差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综上,在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方面,联合应用缬沙坦和氢氯噻嗪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降壓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玉萍,袁建平,张舸洋,等.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1 (30):5310-5311.

[2] 郭强.1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疗总结[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60-61.

[3] 艾燕.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115.

[4] 李方安.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5):22.

[5] 臧书梅.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12-113.

[6] 草元存,李响玲.马来酸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6(1):20-29.

[7] 凌红日.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8-90.

[8] 范秀杰.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0):13-14.

(收稿日期:2016-08-22)

猜你喜欢

联合应用氢氯噻嗪缬沙坦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研究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浅析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用于高血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