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7-03-02张春乐��

山东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当代大学生问题

张春乐��

摘要: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但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影响着其顺利就业。本文找到了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及用人单位方面出发分析了原因并找到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当代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最关注和最担忧的就是就业问题,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有认知心理问题、情绪心理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

(一) 認知心理问题

1、自我认知不准确。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自我认知不准确。第一,自负心理。在就业中存在自负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反而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第二,自卑心理。在就业时存在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缺乏勇气和自信,害怕和逃避竞争,影响了就业。

2、对就业环境认知不准确。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单位和就业环境不去做深入的了解、透彻的分析就一味追求在跨国公司、高层政府部门、全国500强企业工作,基层工作却被大学生认为条件差,工作辛苦而无人问津。对就业环境的不准确认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难就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 情绪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部分大学生想尽快的走进职场,又怕这份工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求职时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担心自己没有经验,现在选择的职业会留下遗憾等都会使大学生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心理使得大学生惶惶不可终日,对待事情变得急躁,提不起兴趣。

2、抑郁心理。大学生在就业时,被就业单位拒绝,屡屡受挫,一直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产生了抑郁心理。有抑郁心理的大学生情绪低落,心情压抑,封闭自己,对自己拥有满意的职业失去了信心,不利于自己的正常就业。

3、患得患失的心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需要机遇,但当代部分大学生往往不经思考和分析就随便找个工作,草草签合同。然后也不认真工作,没有职业规划,把目光投向自认为更好的单位和工作,最终错失了良机。

(三) 社会心理问题

1、从众心理。在就业时,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追求企业名气,工作舒适,高薪资;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工作,不愿去基层工作。在就业时盲目从众,会受不必要的挫折,错失就业良机。

2、攀比心理。部分大学生虚荣心强,喜欢争强好胜,易形成攀比心理。在就业时总拿其他同学的就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不想差人一等。这种心理会使得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工作失之交臂。

3、急功近利心理。有急功近利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只想从事条件好、薪资高、又轻松的工作。这种心理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面愈来愈窄,影响其就业率。

4、依赖心理。有依赖心理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为不愿主动地争取就业机会,不愿承担工作责任,甚至有不愿工作,只想啃老的想法。严重的依赖心理,不仅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不占优势,而且即使就业成功也易被市场竞争淘汰。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这些客观原因。

(一) 主观原因

1、综合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不相适应。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没有跟上就业的新形势。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未能全面了解,未能正确认知自我,在就业时易形成盲目从众心理。

2、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业目标过高,准备不充分。当代大学生普遍来说,相对于生理发展心理成熟晚,承受能力差。部分大学生定得就业目标过高,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易遭遇困难和挫折。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缺乏足够的准备,不主动的搜集和整理自己心仪企业和职位的信息,不认真准备就职材料,不注重学习面试技巧,从而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

(二) 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大学生的就业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势必少不了给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第一,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部分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找的工作稳定,薪资高,福利好,社会地位高。部分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使得就业目标过高,导致难就业。第二,父母的观念传统。不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孩子综合能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

2、学校原因。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学校环境的影响。第一,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某些专业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毕业大学生结构性的过剩。第二,与校外合作不充分。部分高校只强调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校外的交流和合作不充分。这就使得学生对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充分,不能更好的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也会导致用人单位不了解学生,产生疑问,担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敢轻易接纳学生。第三,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部分高校没有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辅导,部分高校还没有专门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咨询辅导机构,有的没有专门的人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和讲座,使得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3、社会原因。第一,就业压力增大。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人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未能正常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第二,就业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有供给需求信息不畅、职业指导不给力,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就业缺乏公平性等,给大学生顺利就业带来了困扰。第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各类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等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就业时不得不考虑利益因素而影响就业。第四,存在招聘歧视。目前,招聘市场上存在的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毕业大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就业。

4、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近些年来,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难免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标准。第一,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标准中的“硬指标”。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把毕业于“211”、“985”等重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党员、学生干部等“硬指标”作为自己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给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二,用人单位盲目的追求高学历。这样的做法易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而提出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不仅大学生本身要进行自我调适,而且要注重家庭教育、加大学校改革的力度、积极发挥社会的作用以及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一) 主体调适

1、 通过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最基本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地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

2、 提高求职心理能力,合理的定位求职目标,做好求职准备。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就业策略,寻求适合自己的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并考虑社会政策等社会因素,合理客观的确定求职目标。主动的搜集和整理自己心仪企业和职位的信息,认真准备就职材料,注重学习面试技巧,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 客体调适

1、注重家庭的教育。第一,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自身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合的职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孩子的人生价值。第二,父母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父母要注重提高孩子的獨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

2、加大学校改革的力度。第一,合理的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合理客观的发展市场上需求大的专业,摒弃市场上需求小的专业,不断地发展市场上不可缺少的“冷”专业。第二,加强校外合作。通过与校外合作,让企业、单位、教育机构等更好的了解学校的实力、学生的能力,相关学科的水平和影响力,为毕业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搭建较好的平台。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高校要积极的进行就业指导,积极的宣传和正确的分析国家就业政策,收集和整理就业单位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对就业政策和求职单位有全面透彻的了解,避免盲目求职。分析以往毕业大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确定求职目标,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就业技能的培训。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办模拟招聘会,使得学生更好的准备求职简历,熟悉招聘流程,掌握面试技巧,更加顺利的就业。

3、积极发挥社会的作用。第一,政府应努力扩大就业机会,扩宽就业渠道。一方面,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适当的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就业机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扩宽就业渠道,冲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制定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大学生到西部边远地区,基层艰苦地区就业。第二,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缩小各个地区的发展差距,改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就业环境。对就业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得就业市场更加的公平有序。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限制人才流动的政策。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四、减少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招聘市场应减少各种歧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就业心理环境。

4、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合理的选才标准。第一,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道德素质、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和业绩等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而不仅仅只是看“硬指标”。第二,用人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未来计划及岗位需求,建立合理的选才标准和人才使用机制。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愈来愈突出,影响着其顺利就业。本文找到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包括认知心理问题、情绪心理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及用人单位方面出发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心理问题,顺利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胜贵等.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2).

[2]袁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4(4).

[3]戴树根.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3).

[4]吴振宇.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1(11).

[5]郑云恒.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当代大学生问题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