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沟通支起有效监管的“桥梁”
2017-03-02张海蛟
文 张海蛟
良好的沟通支起有效监管的“桥梁”
文 张海蛟
在安全生产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对工作推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企业创办者,绝大部分都是社会的高素质群体,能取得这个群体的支持,就会争取到绝大部分的支持。而宣传教育是一个最为有效的、且不可或缺的沟通推手。
安监人常说:安监是在以得罪人的方式保护人。为什么会得罪人?因为,安全生产需要投入,需要消耗利润,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便与企业所得利益追求方向相背。可又为什么说是保护人?首先是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不因生产经营行为受到伤害,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每个企业和公民共同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其次安全生产既是一张行业和社会信誉的名片,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盾牌。一场事故可以让企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甚至直接被事故消灭。所以,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也是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的监管执法、排查治理,甚至是处理处罚,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服务,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对社会生产经营环境的一种坚守和呵护。安全监管的出发点是如此,理念导向也应该如此。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许多制度措施难以落实,工作要求难以推进,究其根源,还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俗话说:“话若讲得清,牛肉敬得神。”理论上说,每一项法律、制度、措施的出台,出发点都是维护绝大多数公民的权利,但要在工作实践中能有效推动落实,前提是必须取得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争取绝大多数人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否则,监管部门哪怕是不眠不休,也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因此,实现良好的监管沟通,是推进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宣传教育就是伐谋的传统手段。成功的宣传教育,定能直击心灵,同频共振,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是准确把握受众的个性。必须要搞清楚对谁沟通?沟通什么?当前,安全生产宣传重点有五类受众群体:政府部门、安监队伍、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群众市民。每类受众群体都有不同的特点,宣传教育组织者需准确把握,机动灵活。在宣传教育工作中也需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需求。
二是善于把握受众的欲望。要搞清楚受众对象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要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受众对象熟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清楚推进安全监管的目的。通过细致入微的宣传教育,把无形呵护化为有形利益,从而引发受众对象的欲望共鸣。
三是善于把握受众的情感。法治并非冷漠的代名词,受众亦非简单的机器。法治不容私情,但法治也不能脱离人的情感而独立存在。沟通需要把握好情感,把情感当润滑剂,融入温和的人文关怀,从心理上让受众心平气和地接受宣传教育。以理宣传政策措施,以情打动受众理念,由此,良好的沟通,才能支起有效监管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