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游泳“神器”

2017-11-01编译李忠东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救生圈神器潜水

编译 李忠东

安全游泳“神器”

编译 李忠东

游泳是一项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进行的有规律的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重要的健身方式。由于游泳是在水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展开的,因此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掌握了一定游泳技术的人,都必须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Ploota智能救生圈

雷纳·菲克斯奇是德国曼海姆地区一名游泳爱好者,一次家庭度假期间发生的游泳事故给了他发明一款游泳安全气囊的灵感。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37.2万人因溺水而亡,远超过因火灾造成死亡的26.5万人。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筑物的防火,但用于预防溺水的资金却要少得多。滑雪、驾驶和山地自行车等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防护设施,唯独游泳非常缺乏这类装备。”菲克斯奇指出,“尽管市场上也有很多种防止溺水的装备,然而没有哪一款能够在出现危急情况时进行卓有成效的干预,让游泳者的头部一直保持在水面之上,这点是至关重要的。我随即产生了发明世界上第一款传感器控制的水下气囊的想法。”

菲克斯奇发明的安全气囊名叫Ploota,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使用。外形看上去像一把自行车锁,内置有利用二氧化碳充气的安全气囊,有一定的重量。虽然戴在脖子上不一定美观好看,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比穿着救生衣下水优雅多了。而且Ploota对正常水上活动不会造成什么不便,加上水的浮力作用,佩戴者下水后就会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出现溺水危险时能让头部始终保持垂直于水面上,以确保安全。

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Ploota会自动弹出两个气囊,将潜在溺水者带回水面呼吸,脱离危险,原理和汽车遇到迎面撞击时触发安全气囊有点相似。Ploota智能救生圈有个自动感应器和人手启动按钮,位于佩戴者下巴的下方。当自动感应器感知到佩戴者头部在水下持续超过30秒时,就会判定出现危险情况,自动触发释放两个充气气囊,再次把佩戴者的头部拽出水面,从而化险为夷,整个过程几秒内就能完成。除了设备自动监测之外,佩戴者如果感觉自己快要溺水了,也可以使用人手启动按钮来启动安全气囊,以保证自身安全。Ploota为安全气囊充气的是一个横插在项圈上的一次性二氧化碳气瓶,可随时进行更换,这样还可以重复利用。

人手启动按钮还可应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水性好的人游泳的时候腿抽筋了,这个时候自己可以将其按下,充气气囊就会打开帮助佩戴者浮在水面。Ploota在不游泳时也能派上用场,在浴缸中容易晕倒或者滑入水下的人群(特别是老人)也可以佩戴。

目前,Ploota正在Kickstarter进行众筹,已经成为一款火爆的防溺水产品,预定价为65美元(大约合人民币444元),这是一个套装,里面包括了几个安全气囊和二氧化碳盒,综合起来看性价比还是可以的,预计将于10月份发货。

△ Ploota智能救生圈

SCORKL便携式安全潜水装置

潜水是最有魅力的运动之一,但是一般人在水下憋气不到30秒就受不了,想要潜水离不开氧气。大多数呼吸管只能让人在水下呼吸两分钟左右,就得露出水面换气,否则就可能出现险情。而且负重潜水装备需要人们进行大量训练,考取执照后才能使用。传统的氧气瓶非常笨重,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除非有专业教练的指导,否则初学者想要使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否有更方便在水下短暂玩耍又能安全体验潜水乐趣的“神器”呢?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设计师戴维·霍尔莫尔富有创新精神,研制出一款名叫SCORKL的便携式潜水装置,为人们安全地打开了水下世界的大门。它采用“超轻+便携”的设计模式,大小跟矿泉水瓶差不多。每次充满氧气,便能满足潜水10分钟的呼吸需要。

SCORKL便携式潜水装置采用标准的便携氧气罐参数制造,并且符合全世界所有潜水设备的制造标准。在它的头部,一侧为便携式潜水装置的标准接口,与传统氧气罐相同,可以随时按需充气。另一侧配备有气压计,告知你剩余空气的准确数值,随时掌握里面的氧气含量。

SCORKL使用起来也很简单,首先向里面充入氧气,然后放在使用者口中,便能让他们在水下冒险。如果潜水的地方有专业的大型氧气管,通过SCORKL提供的标准接口直接充氧。倘若没有专业氧气管,可以使用配套提供的打气泵向里面灌入普通的空气。就像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一样不会非常吃力,即使女孩也同样可以独立完成。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打气泵,它实际是一个高压手动氧气泵,能够达到3000psi的标准。

“我最开始看上了一种叫做Subwing的装置,但是必须有一个能让我在水下停留几分钟并足够小巧的呼吸装置。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因此决定动手研制,才有了现在的 SCORKL。”霍尔莫尔在谈到设计初衷时说,“虽然只够在水下玩10分钟,但是这个简单小巧的设备还是挺方便的,就是不知道挂在嘴上方不方便潜水。”

Subwing是挪威工业设计师西蒙·西维尔森会发明的船拖水下“飞行”装置,由sub和wing组合而成,含“水底的翅膀”之意。只要将Subwing系到一艘船上,然后你潜入水中抓着它,当船行驶时,你就会像在滑翔一样,只不过是在水下而已。

△ SCORKL便携式安全潜水装置

△ 无人机能比救生员快4分钟抵达出事现场

在夏天,光是游泳冲浪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了,带上SCORKL绝对让你深切感受大海深处的魅力,尽情体验潜水的乐趣。目前,SCORKL便携氧气罐已经开始在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发起众筹,目标为3万澳元(大约合人民币15万元)。早鸟起价99澳元(大约合人民币507元),“氧气罐+转接头”的套装价格为199澳元(大约合人民币1019元),“气罐+转接头+打气筒”的套装价格为398澳元(大约合人民币2038元)。

紧急救援游泳者的无人机

继去年在著名的大西洋海滩上成功启动无人机紧急救生项目后,法国今年又有3架紧急救援无人机在西南部的努韦勒-阿基坦海滩地区巡航,以帮助救起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挣扎的游泳者。

无人机重3.9公斤,每小时的飞行速度80公里,能比救生员快4分钟抵达出事现场。它在遇到有人求救时,会马上根据编程设定,熟练地把救生圈扔到水里,助求生者一臂之力。“赢得时间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启用无人机救助游泳者在世界上尚属首创,去年帮助50名游泳者摆脱了险境。”法国黑尔珀无人机制造公司的安东尼·加夫德表示,“是无人机拯救了那些在水里挣扎的人们,使得他们死里逃生。”

根据美国医学协会今年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心脏病是最要命的一种疾病,尤其是游泳者因突发心脏病而失去宝贵生命的病例不在少数。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能够在心脏病患者突发疾病的时候采取一些抢救措施,就可以使患者化险为夷。无人机可以比救护车更快地将除颤仪运到事发现场,帮助拯救心脏病患者。目前,美国某医院统计心脏病发作患者的存活率只有8%~10%。尽快实施心脏除颤术,用电脉冲重新启动心脏,被认为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瑞典研究人员公布的报告称,通过缩短心脏病发作后的关键介入时间,无人机递送易于使用的装备可能会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的几率。瑞典对无人机测试的结果显示,它们将除颤器送到医院外病人的时间比医院传统的救护车平均快16分钟。□

(编译自www.dailymail.co.uk,newatlas.com)

责任编辑 / 周洋 / 1026414103@qq.com

猜你喜欢

救生圈神器潜水
潜水者
古代降暑“神器”
Cartoons
在海中
智能救生圈
美肌自拍神器 一拍就有大长腿
快乐潜水
潜水去
自拍神器
简易野外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