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3-02刘小燕
刘 贝,刘 军,刘小燕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湘潭市雨湖区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刘 贝,刘 军,刘小燕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十三五”时期,湘潭市雨湖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产业扶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分析了该区蔬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猪及水稻等5个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地位,就全区发展产业扶贫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抓好产业培育、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夯实组织保障等发展建议。
产业扶贫;雨湖区;现状;对策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发展农村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径,长效之举,可以使贫困人口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有效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湘潭市雨湖区不属于扶贫重点县、面上县,没有贫困村,建档立卡时的贫困户 3 045 户,7 124 人,已于 2015 年全部脱贫,其中通过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的扶持对象有 1 654 户,2 723 人,涉及楠竹山镇、万楼街道、先锋街道、长城乡、姜畲镇和鹤岭镇6个乡镇(街道)56个行政村。该区将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立足农业,着眼二三产业,打造种养业繁育、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发展,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确保稳定增收并逐步致富,实现 2020 年与湖南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1 区域概况
雨湖区隶属湖南省湘潭市,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该区地貌类型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其中丘陵面积 380.65 km2, 占 84.33% ;平 原 面 积 70.74 km2, 占15.67%。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17.2℃,年均降水量 1 320 mm,无霜期 273 d。土壤以涟水河河流冲积物形成的砂壤土为主,土层较厚,肥力中等。该区现有耕地面积 0.877 万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 22.02%。 其 中, 水 田 0.795 万 hm2, 旱 地 0.082 万hm2,分别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90.65%、9.35%。境内湘江、涟水绕区境东、西边缘而过。据统计,该区水资源源可利用量 3.94 亿 m3,现有水利设施可供水量 1.37 亿 m3,农业需用水量 1.30 亿 m3,总灌溉面积0.994 万 hm2,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能够满足区内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雨湖区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生态绿心地带,是湘潭市的商贸、科教、文化中心。2016 年,该区国土总面积 451.39 km2,辖 2 个乡、3 个 镇、12个街道办事处。截至 2015 年末,该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 182 281 户,常住人口 59.83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45.03 亿元(区域),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81 718 元,增长 9.80%。
2 雨湖区产业扶贫现状
2.1 产业扶贫的种类
在区委、区政府主导下,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形成具有雨湖区特色的种植业、健康养殖业以及相应产品加工业的扶贫主导产业雏形。一批贫困户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实现了脱贫。从近年产业扶贫实施情况看,蔬菜产业对扶贫的贡献十分明显,同时结合区内资源禀赋和农户种养习惯,蔬菜成为雨湖区产业扶持增收的主导产业,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猪养殖及水稻为产业成为扶持增收的辅助产业。
2.2 增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地位
2.2.1 蔬 菜 2015 年,雨湖区蔬菜总播种面积达到0.620 万 hm2,蔬菜总产量 21.47 万 t。其中,产业扶贫区蔬菜播种面积 0.537 万 hm2,蔬菜产量 18.59 万 t,分 别 占 该 区 蔬 菜 总 播 种 面 积 和 总 产 量 的 86.67%、86.59%。雨湖区现有 27 家规模蔬菜专业合作社,涌现出了强安、溢绿园、仙女和三汇等一批蔬菜规模化生产经营示范基地,有5家基地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家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注册登记了雨芙、溢绿园、湘鲜、强安、绿丰和争鲜等6个工商注册品牌。该区上市蔬菜品种超过50种,其中九华红菜苔、犁头莴笋、泉塘子的辣椒和西兰花等在市场上影响较大,产品市场欢迎度高。雨湖区作为湘潭市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城乡结合区,承担着湘潭市和长株潭城市群城区蔬菜的供应任务,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城乡两个市场对蔬菜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发展蔬菜产业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2.2.2 特色水产 2015 年,雨湖区水产养殖面积 0.180万 hm2,总产量 0.68 万 t。其中,产业扶贫区水产养殖面积 0.117 万 hm2,产量 0.58 万 t,分别占全区水产养殖面积和总产量的 65.19%、85.29%。该区水面 1.333 hm2以上的水产养殖场 232 户,出现了一批克氏原螯虾池塘高效养殖、泥鳅、观赏鱼等养殖户(场),辉宏水产养殖场的泥鳅水花苗、寸苗市场前景看好。产业扶贫区应充分利用池塘养殖水面,大力推广池塘健康标准化精养技术,建设一批亩产吨鱼精养池塘,支持台湾泥鳅、金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加快发展。
2.2.3 花卉苗木 2015 年,雨湖区花卉种植面积 37 hm2,鲜切花 197 万枝,盆栽观赏植物 19.75 万盆。主要分布在产业扶贫区的长城乡和万楼街道,其中,长城乡花卉种植面积 32.667 hm2,鲜切花 120 万枝,盆栽观赏植物 15.50 万盆 ;万楼街道花卉种植面积 4.333 hm2,鲜切花 77 万枝,盆栽观赏植物 4.25 万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推动,花卉苗木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将是雨湖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
2.2.4 生 猪 2015 年, 雨 湖 区 生 猪 存 栏 37.14 万头,出栏牲猪 73.56 万头,猪肉产量 5.52 万 t,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 96.17%。其中,产业扶贫区生猪存栏30.23 万头,出栏生猪 60.26 万头,猪肉产量 4.52 万 t。该区有宏宇、五源、友辉3个原种猪扩繁场,有先锋、正兴等 6 个良种猪繁殖场,560 个生猪规模养殖户共存栏母猪 3.98 万头,存栏生猪 50 头以上的养殖户共有 700 户,存栏 200 头以上的养殖户 50 户,3 家规模猪场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发展生猪养殖易受环境容量制约,应积极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沙子岭猪等特色养殖和种畜种苗养殖,大幅度提高特色养殖和种畜种苗养殖在养殖产业中的比重。沙子岭猪肉目前市场价位约 100 元 /kg,高出普通肉价3倍,因量少,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2.2.5 水 稻 2015 年,雨湖区水稻总播种面积 1.880万 hm2,总产量 13.12 万 t。其中,早稻种植面积 0.896万 hm2、 产 量 5.81 万 t, 中 稻 与 一 季 晚 稻 种 植 面 积0.012 万 hm2、产量 0.09 万 t,晚稻种植面积 0.972 万hm2、产量 7.22 万 t。产业扶贫区水稻播种面积 1.531万 hm2,总产量 10.66 万 t,分别占该区水稻总播种面积的 81.45%、81.25%。产业扶贫区内的泉塘子超级杂交水稻中试基地为国家级水稻科技创新平台,其中,重点百亩示范片1个位于姜畲镇清泉村,示范面积7.2 hm2;千亩示范片 2 个,示范面积 164.133 hm2。目前,产业扶贫区共有种粮大户 81 户,种植规模在 6.67 hm2以上的专业种粮大户 19 户,占种粮大户总数的23.45%,种粮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口感好、营养高的绿色优质大米需求趋旺,开发水稻休闲等多功能市场前景看好。
3 发展产业扶贫优劣势分析
3.1 产业发展优势
3.1.1 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雨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将产业扶贫工作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雨湖区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雨湖区精准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和《雨湖区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这一系列重大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方案措施的出台为发展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1.2 农业生产基础较好 雨湖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湘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分别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区)、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先进单位。该区主导品种主要有蔬菜、生猪、水稻、经作等。水稻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0.620 万hm2,是湘潭市蔬菜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生猪规模养殖户达 2 672 户。雨湖区流转农村土地 1.175 万 hm2。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3 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雨湖区内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17家科研机构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级稻泉塘子中试示范基地、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湘潭市原种场、沙子岭猪扩繁场等农业科技平台,与国家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蔬菜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为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1.4 区位优势明显 雨湖区内交通便捷,拥有沪昆、岳临和长潭西3条高速公路,湘黔铁路、沪昆高铁等2条铁路。长潭西线等6条城际骨干道路将雨湖区与长沙市区连成一片,320、107 国道在此会合。湘江航道直达洞庭、长江。雨湖区距长沙黄花机场仅 30 min路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2 产业发展劣势
3.2.1 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增强 近年来,随着湘潭市城区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占用区内较多的农用土地,农用地逐年减少。其次,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区内较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其水利功能发挥,一些道路和项目建设,造成原有农田水系破坏,改变了农田水利环境。
3.2.2 产业转型发展压力增大 目前,雨湖区水稻和生猪两大传统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分别高达18%、55%。因农田面积减少、种稻比较效益低、服务城市的农业功能变化,水稻生产的主导地位应该适度下调。生猪养殖是一种比较效益较高的农业产业,但容易受环境容量的制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雨湖区如何顺利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保持农业整体可持续发展,还存在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经营等多方面的问题。
3.2.3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农业生产的发展必然要受气候性、地域性、季节性特征三要素制约,其中气候条件起关键性作用。2015 年,雨湖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0 万 hm2,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其次,由于管理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尚未跟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仍是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对策建议
4.1 抓好产业培育
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结合雨湖区扶贫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与扶持对象关联度高、扶持对象能够广泛参与的以蔬菜产业为主、以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猪养殖及水稻为辅的增收致富产业,围绕种养业繁育、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发展,确保每户有 1 个以上增收产业。到 2020 年,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 667 hm2,带动 1 408 户,2 322 人 ;改造水产养殖规模 200 hm2,带动 161 户,274 人 ;新建花卉苗木基地 133.333 hm2,带动 112 户,193 人 ;年出栏生猪 2 000 头以上,带动 105 户,170 人 ;建设高产优质稻示范基地 400 hm2,带动 238 户,400 人从事劳务生产。
4.2 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产业化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给予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二是研究制定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监管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政策措施,完善土地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机制[1]。三是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多渠道拓宽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生产的融资平台。四是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争取增加农业保险种类,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提高补损保赔额度,完善保费补贴和理赔制度,降低产业经营生产风险[2]。
4.3 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建立健全部门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源头不变、渠道整合、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整合模式,对中央、省、市、区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将土地项目整理,农田水利项目、美丽乡村项目、农发项目、精准扶贫项目等涉农资金有机整合,统筹安排,协调投入,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优势,释放财政资金放大效应[3]。二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多元联动长效发展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推进产业扶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4 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科研院所等为依托,大力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二是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5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使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4]。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主要解决困扰农户发展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等难题,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
4.6 夯实组织保障
一是严格执行区党政一把手责任制,研究解决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负责抓好全区扶贫产业发展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责任追究制,确保每个产业项目建设都有联系领导、有责任单位、有负责人员、有工作机制、有经费保障。三是严格执行每月一督查的工作机制,每个月集中督查一次开发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1]官锡强 .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J]. 资治文摘 ·管理版,2009,(1):60.
[2]余 兰 . 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93-96.
[3]邓文飞 . 当前湖南省农村扶贫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J]. 农村建设与发展,2015,26(10):212-213.
[4]李 博,左 停 .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 Y 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 [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66-73.
(责任编辑:肖彦资)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 in Xiangtan City Yuhu District
LIU Bei,LIU Jun,LIU Xiao-y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the main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Yuhu District Xiangtan City was to develop industrial poverty, and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rket position of the 5 industries, such as vegetables, special aquatic products, fl owers nursery stock, pigs and ric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develop the industry cultivation,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linkage, an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al security.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Yuhu Distric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F320
A
1006-060X(2017)03-0094-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03.027
2017-01-18
湘潭市雨湖区农林局合作项目(2016)
刘 贝(1986-),女,湖南长沙市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利用。
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