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7-04-15苏文苹汪善荣顾泽鑫白琴芳
苏文苹,汪善荣,顾泽鑫,白琴芳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干部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民族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苏文苹,汪善荣,顾泽鑫,白琴芳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干部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通过对来自云南省 1 183 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当前云南省村干部队伍在性别、年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有所优化,带头致富能力有所提高,这为村干部治村理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保障,但在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待遇偏低,后继乏人等;为此,针对不足提出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班子,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村干部的胜任力和推进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等相关建议和意见。
村干部;队伍建设;云南
村干部队伍建设对村“两委”职能的有效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科学合理的村干部队伍结构,就不可能实现对村的高效有序管理,村经济也难以得到较好发展。云南民族地区的村干部是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带动者和促进者,村干部素质能力、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1-2],为更好地了解、掌握民族地区村干部的素质状况和队伍建设情况,对来自云南省的1 183 名村干部进行深入调查与访谈,并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 自 云南省 16 个州市 129 个市县 628 个乡镇813 个村的 1 183 名村干部。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 2014~2015年参加村干部培训的 5 期 1 290 名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1 085 份 ;其次通过项目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98 份。因此项目组共发放问卷1 39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 183 份,有效率为 85.11%。
1.2.2 访谈法 选取 16 个州市 36 个县 58 个乡镇的29 名村民、56 名村干部、16 名大学生村官、8 名选调生和31名乡镇长就村干部的素质、思想状况、队伍建设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座谈。
1.2.3 软件分析法 应用 SPSS11.5 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频次、比例等统计。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 183 名 村 干 部 中 有 男 性 村 干 部 959 人, 占 总人 数 的 81.07% ;女 性 村 干 部 224 人, 占 总 人 数 的18.93%,男女比例为 4.28 ∶ 1。政治面貌以中共党员为主,有中共党员 1 034 名,占总人数的 87.40%,群众有149 名,占总人数的 12.60%。年龄以 40~50 岁为主,占总人数的 49.70%,年龄最大者 65 岁,年龄最小者26 岁。学历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占总人数的 68.47%,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有 203 人,占总人数的 17.16%。民族以汉族为主,占总人数的 48.69%,除汉族外,人数较多的民族为彝族、哈尼族、白族,人数较少的民族为布依族、阿昌族和摩梭人。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已婚人数 1 132 人,占总人数的 95.69% ;未婚人数 38人,占总人数 3.21%,离异人数 13 人,占总人数的1.10%。从任职情况看,大多数村干部是 2 届、2 届以上连任,占总人数的 72.19%,首次任村干部的有 329人,占总人数有 27.81%。1 183 名村干部中有村主任421 人,占总人数的 35.59% ;副村主任 89 人,占总人数的 7.52% ;书记 532 人,占总人数的 44.97% ;副书记 63 人,占总人数的 5.33% ;两委委员 78 人,占总人数的 6.59%。从工资待遇状况上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大致是在 1 000~2 000 元之间,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村干部工资待遇在 2 500 元左右,一定程度反映了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2.2 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2.1 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心 根据问卷调查、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可知目前村干部所做的工作按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大致为 :(1)带领村民群众搞好本村经济发展工作,帮助村民脱贫增收致富;(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3)接待上级领导的检查、视查工作 ;(4)农村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5)提高村干部自身综合素质 ;(6)宣传科技知识、科教兴农 ;(7)村医疗卫生及各种福利工作 ;(8)村基础教育发展工作 ;(9)维护村民利益,向上级反映村民意见和建议等。多年来农村工作内容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其工作重点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在城中村、城郊村地区,征地拆迁后的补偿问题、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是村干部面临最为棘手的几大问题,也是平时工作的重点难题;而在一些边远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是这些地方发展的首要问题。
2.2.2 村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分析 村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对其队伍职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没有科学合理的村干部队伍结构,就不可能对村进行高效有序的治理[2],经济得到较好地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云南省村干部队伍在性别、年龄、学历等结构方面都有所优化,这为村干部更好地治村理政提供了基础。
(1)性别结构有所改善。近几年来,由于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女性村干部的人数和比例都在逐年增加和提高。2010 年第四届换届选举后,94.8% 的村已实现女委员进村党支部或村委会 ;2013 年第五届换届选举后,女书记、女村主任、女委员占总数的百分比比往届高出了 0.6、1.4、5.1 个百分点[3]。并且1 183 名被调查者中有男性干部 971 人,女性干部 212人,男女比例为 4.58 ∶ 1,表明村干部队伍性别结构趋于优化。
(2)年龄结构趋向适中。面对繁杂的农村工作,如村干部年龄小没有工作经验,年龄过大则没有充足的精力,相对而言,年龄在40岁左右的往往较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精力充足、能担当,更能胜任村干部。据统计,2009 年云南省 50 岁以上的村干部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年龄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的需要。但经过近几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发展,云南省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得到了优化。在 1183 名调查对象中,年龄在 20~30 岁的有26 人,占总人数的 2.20% ;30~40 岁的有 356 人,占总人数 30.09% ;40~50 岁之间的共 588 人,占总人数49.70% ;50 岁以上的有 213 人,占总人数的 18.01%。四个年龄阶段的人数比为 1 ∶ 13.69 ∶ 22.62 ∶ 8.19,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发展趋势,表明云南省村干部年龄结构正向合理化发展。
(3)学历结构趋于优化。教育是一个人积累社会资本和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学历则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主要标准[2]。2009 年,在云南省 3.5万名的村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 28.80% ;结合调研结果,在 1 183 名村干部中,小学学历的有 32人,占总人数的 2.70% ;初中学历 386 人,占总人数的 32.63% ;高中学历的有 424 人,占总数的 35.84% ;中专学历的有 138 人,占总人数的 11.67% ;大专学历的 174 人,占总人数的 14.71% ;本科学历的有 26 人,占总数的 2.20% ;本科以上学历的有 3 人,占总人数的 0.25%。表明第五届村干部的学历仍以初、高中学历为主,但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表明学历结构趋于优化。
(4)致富能力有所提高。不同时代,对村“两委”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如在解放初期,重家庭出身和政治上的表现,而在现阶段,致富与带富能力成为村干部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能力[4]。在关于“村干部应具备最重要的素质”的调研中,67.72%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办事公道的正派作风 ;16.08% 的认为应具有能处理各种关系保持稳定的能力 ;14.29% 的认为要有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热情。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渴望摆脱贫穷、脱贫致富心理的日益强烈,村民群众开始注重要求村干部的决策谋划能力,能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找到增收致富的门路和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从担任村干部之前的职业看,1 183 名调查对象中,24.66% 的是村里的经济能人,21.69% 的是村里的技术能人,38.84%的是在村里具有较好口碑的人;而从村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看,12.91% 的是具有经济实体或有种植、养殖项目,比较富裕 ;46.88% 的是比大部分群众好。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村干部具有一定的致富、带富能力,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属于村里的“先富群体”。
2.3 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3.1 村干部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云南省村干部队伍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结构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对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就明确提出了在 2000 年实现女性在各级权利机构占 30% 的目标。但据 2013年云南省妇联统计,当选的女性书记只占总数的 4.8%;女性主任占总数的 5.3%,女性村民委员占总数的24.1%,实际调研中的 1 183 名村干部,男女比例为4.28 ∶ 1,说明村干部中女性比例偏低的现象。在年龄结构方面,近几年村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有下降趋势,并且逐步进入一种相对合理的状态,但从年青干部队伍的角度看,30岁以下的所占的比例较小,在实际调研中,30 岁以下的村干部也只占总人数 2.20%,因此须进一步提高年青村干部所占的比例,以保持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后继有人。在学历结构方面,目前,云南省村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仍以初高中学历为主,虽然大专、大专以上学历也逐年增多,但一些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书记、老主任仍是小学文化,这种学历结构与当前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已不相符,也无法满足今天的新农村建设。
2.3.2 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有待增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脱贫致富带富能力成为村干部必备的重要素质。在关于“影响村干部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的问卷中,选得最多的是村干部素质不高,待遇不高;其次是村干部制度执行不力、村干部不团结和村干部办事不公道、不透明。结果表明,综合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作用的发挥,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致富带富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群众脱贫致富[5]。
2.3.3 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以及村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依法行政是村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云南省也通过加大村干部专题培训力度,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和落实手机报等方式来提高村干部对各种政策的了解、熟悉、掌握能力和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的水平以及正确地处理好农村社会的法理情关系。但在调研中也发现,随着换届选举的日益激烈,威胁、贿选、伪造选票等不规范选举行为仍有存在,在关于“选举中是否存在威胁、贿选、伪造选票等不规范选举行为”中,85.08% 的村不存在以上不规范选举行为 ;13.23%的村是一般 ;还有 1.69% 的是很严重。调查中也有村民反映当地的一些村干部存在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的行为,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
2.3.4 村干部经济待遇偏低,后继乏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工作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繁杂,而他们的经济待遇却偏低。据调研,云南省大多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在 1 000~2 000元之间,经济发达的地区,村干部待遇在 2 500 左右,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也让村干部常感到“生活上没盼头、政治上无奔头”。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村里有能力、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村干队伍也出了后继乏人的现象。
3 加强民族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需要,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面对云南省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3.1 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班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村干部队伍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因此必须严入口关,切实做好村干部的选好聘优工作。一是竞争择优。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选举中,要加强对参选人员德的考查,并认真做好对参选人员的跟综、考查、管理工作,确保把综合素质较好的参选人员选进村干部队伍中,真正选拔出一批“政治上有头脑,带富上有本领,治村上有能力,处事上有公心”的优秀村干部队伍。二是拓宽村干部的选任渠道。要打破对参选人员身份、职业、地域的限制,用政策待遇来留人、吸引人,鼓励那些综合素质高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经济能人、技术能人、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农村青年返村任职。三 是加强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村干部的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挂钩,对于表现优秀者,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重奖,而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予批评,情节严重者应予辞退,同时在考核过程中要增加其透明度,让村民参与到考核过程中,让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2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村干部的胜任力
针对云南省民族地区村干部受教育程度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现状,应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工作,提高村干部的胜任力。一是干部培训,需求先导。培训组织部门应围绕着村干部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做好需求调研工作,并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从而突出培训的实效性[6]。二是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调训、轮训、跟班学习、基地培养等多样的培训方式来进行村干部培训。三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应将培训与动态跟综管理相结合,培训组织部门要对已培训结业的学员开展跟踪回访、质量评估、后续服务等工作,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3.3 推进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自 2008 年 开始 实施 大学 生村 官政 策的 8 a 来,大学生的参与让村官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促进了云南省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知识结构;也为云南省选拔干部开辟了新途径,培养锻炼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宣传、繁荣农村文化、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有志青年找准了自己发展方向,获得了在农村开创了一番新事业的机会,也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因此云南省应继续推进大学生村官选拔制度,提供机会,让更多的有志青年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1]袁国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干部履职尽责的实然状况和应然要求—对云南民族地区村“两委”干部素质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思想战线,2012,38(1):124-126.
[2]陈 斌 .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 LH市村两委换届选举为例 [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134(4):37-44.
[3]苏文苹,倪 峰,白琴芳 .边疆民族地区村“两委”女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现状调查 [J].经济研究导刊,2015,273(19):182-183.
[4]郝 颖,张素罗 .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河北省 720 个 农 户 的 调 查 [J].安 徽 农 业 科 学,2013,41(5):2321-2323.
[5]范柏乃,戴 悦 .我国村干部队伍建设及其对策研究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3):127-134.
[6]石世锐 .对提高村干部培训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基于县级党校教育培训的调查 [J].中共铜仁市党校学报,2013,59(1):31-33,46.
(责任编辑:朱 蓓)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adres in Ethnic Areas
SU Wen-ping,WANG Shan-rong,GU Ze-xin,BAI Qin-fang
(Rural Leader Colleg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PRC)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ith 1183 village cadres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village cadre team in Yunnan has been optimized in terms of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 structure. The ability of leading to rich has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it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village cadres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governanc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rawback, such as some cadr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not enough good, the ability of leading to rich, using administrative power by law and social management wa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economic treatment is low, shortage of reserve tal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cadres, choose the village cadres team,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improve the competency of village cadres, andpromote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 cials.
village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Yunnan Province
D267.2
A
1006-060X(2017)03-0105-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7.003.030
2016-11-2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14C062Y)作者简介:苏文苹(1978-),女,云南临沧市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植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