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欣赏中的情感因素

2017-03-01曾国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意境诗词诗人

曾国权

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中,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夺目。诗词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以伦比的高峰。人们喜欢诗歌,不仅仅因其具有优美的语言,更因其具有深远的意境,厚重的社会底蕴,如同一壶味郁香浓的美酒,令人细细品尝玩味。

诗词是一种最有语言美的艺术。它往往以优美凝练的句子给读者带来诗情画意,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深沉的思考。诗词也是一种充满神性和灵感的艺术。读诗可以使人脱俗,使人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欣赏诗歌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道德情操、美育教育都很重要。

为此,针对欣赏诗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诗词诵读应投入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艺术。诗人在创作时,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如宋代婉约派诗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此第,怎能一个累字了得!

这首词是她在异族入侵,家乡难回,丈夫已逝的情况下写的,心情自然极其糟糕。不是吗?风冷心寒,的确“最难将息”:孤雁哀鸣,令人触景生情:黄花满地,更使人想到青春易逝:更兼雨打梧桐到黄昏。这次第,确实不是一个“愁”字了得的。还有她后来写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都表现了她当时国破家亡夫死的悲痛心情。读者在诵读这两首词时,如果不能将心比心,投入自己的情感,就会让作者表现出来的伤感很苍白,很无力,很难达到感人的境界,会让诗词没有灵性,没有神韵。诗人在创作词时,往往将自己的全部情感熔铸在所要歌咏的事物上面,读者应该体会这种情感,让自己处在那样一种氛围中;读者应该投入这种情感,在诵读过程中慢慢去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的情感。作者的心就是读者的心,读者的情就是作者的情。这样,你才能“原汁原味”的去理解,去感受作者的心境,感受诗的艺术魅力。

一首优美的诗词,如果没有好的诵读,就无法把握作者的情感,也就很难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果在诵读时能够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起伏,处理好诵读快慢的节奏,尝试着找出自己与作品思想的共鸣,必将使诗词的内涵进入更高的境界。

二、通过诗句设想意境,在意境分析中把握情感

如果在欣赏诗词的时候,根据诗句设想当时的意境,感觉就会身临其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通过其所要歌咏的事物表达出来。如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要紧抓住“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泪尽”、“南望”等词语,想象这些词语所创设的意境,想象作者在这些词语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稍作分析就会发现:“河”“岳”的辽阔壮美,寄托着作者对故国的热爱,表达了对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的强烈愤慨。“泪尽”更含无限辛酸,“眼枯终见血”,那些情系故园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铁骑扬起的尘灰,隔不绝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而“南望”,又极力表现了诗人的希望、失望而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爱国之心。至此,“遗民盼归”图就清晰可辨的显露出

来了。

又如马致远的曲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俗话说月是故乡明,家是故乡好。“枯”“老”而“昏”的异地令游子思乡,“桥”“水”“家”的宁静令飘泊者思亲,道“古”风寒马“瘦"令行旅之人厌倦飘零。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原本没有感情,但结合作者的心境,想象当时的意境,这些动植物也就有了生命,有了灵性,通了人情,读者就会感悟到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衰败、凄凉、孤寂、厌倦漂泊”的情愫,让沦落天涯的游子读罢神伤泪下。因此,在想像意境时就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看到作者的

内心”。

三、对名句的重点分析,更要调动情感

优秀的诗篇之所以长盛不衰,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中有几句经典之句,让人久读不厌,极易记住,成为名句,成为“诗眼”。如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一首壮怀激烈,慷慨悲壮的战歌,唱出了那个时代抗敌卫国的最强音。如果理解了这精彩绝伦的一句,也就掌握了全词的主旨。再说,这十四个字,娓娓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驱驰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賞”。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洁的美德,多么凌云的壮志!又如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这首词虽写闺怨,但因作者要求改革政治而受政敌的打击,屡遭贬谪的苦闷心情隐约可见。而本句,就是这种失意寡欢心情的曲折而集中的反应。不妨请想: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人越伤心,花愈恼人。”有道是:风情万种寄春花,乱红不解伤心事。不难看出,这一句就是理解这首词的关键。这些“诗眼”有画龙点睛之神韵。从名句入手,容易投入感情,更易调动读者的感情。

诗词是文学中的文学,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她用精炼的语言,深邃幽远的意境,使人充分领略到生活的美,哲理的美和情感的美。热爱生活的人必然会喜欢诗,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必然会酷爱诗,因为那里充满了感情,处处有“情”。

猜你喜欢

意境诗词诗人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晒娃还要看诗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