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7-03-01刘东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课堂

刘东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互动式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而高效的教学形式。此种活动模式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近年来,我们也会从一些讲座和公开课上了解到,合作探究已经深入人心。无论什么课型,教师都会安排形式多样的合作探究,大有不合作就不课改之势。当然,合作学习也会大大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但是合作学习在当前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随意建组的形式主义,教师主导作用衰退,对课堂讨论交流问题方向把控能力欠缺,学生主题发言的意识较差,甚至会出现意识放任自流的现象,这可严重违背了课改的本质。那种只注重合作探究的“形”而忘了“神”的教学改革只会使课改与教育初衷渐行渐远。

如何才能使合作探究更优化,就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深入准确的探究合作学习的内涵,才会让课堂探究更深入更有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让自主学习成为合作的基础。

小组合作探究既然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就需要让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深入持久的互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需要积极准备才会在交流中有创造性的发挥。然而,教师常常因为对小组成员缺少深入了解,对合作学习的目标略显随意,探究时机的掌握不够准确,就会使得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上的繁荣。表面看上去似乎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状态,但实际上组内合作学习一直被那些成绩优良、热爱发言的学生主宰,而一部分基础薄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不懂装懂,随势附和而已 。看似热热闹闹的合作互动其实只是几个人表演罢了,大部分人并未真正参与到合作中,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合作的积极性也会丧失殆尽。

其实,我们并不反对集体合作,但扼杀学生个性发展的形式主义合作是要反对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合”的基础。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努力让自己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个性化发展。“合”是“作”的必要总结。学生在组内交流后,会形成自我的正误判断,并获得不同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学生也会在交换意见中为他人提供有益帮助,也使自己在交流中得到能力提升,真正将集体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使小组构建科学合理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设置小组合作缺乏对合作探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把握。他们简单的将学生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围坐起来进行讨论,就认为形成了互动交流,似乎承认只要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学,就是合作探究。于是,大部分教学者按照就近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其实此种做法并未反映学生的意愿和尊重个性差异,而只是按成绩好坏简单拼凑。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在合作中的角色分配,也不能及时调控和评价学生在组内的交流情况,导致学生活动放任自流,随意表达而缺了章法。课堂看上去群情激昂,热闹非凡,实则效果寥寥,课堂变成了任人驰骋的跑马场。

相反,合作的真正意义是促进学生学习。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会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绝不只是哗众取宠的课堂点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促成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遵照“异质互补,组间平衡”的原则,让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组内异质是客观的,要让合作中人人有事干,就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人爱好,使其在探究讨论中获得独一无二的地位,并且要公布完成任务的规则。这样才会让学生有章可循,形成优势互补,课堂才会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共享成果”的新模式。

三、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受备课理念的影响,自然而然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程序都是教师备课计划时確定的,学生在课堂上只会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很少会提出创造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凸显人本思想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运用而生,并不断成为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主流教学模式。但这个原则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将合作探究过程确定为教学重点

有句广告语,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应在乎目的地,而应在乎沿途的风景。其实,教学也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排斥结论,而是需要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享受快乐。教师之所以苦苦追求合作结果,主要原因就是将合作结果落实在某一问题的答案层面上,将过多的合作集中在困难问题讨论上,正因为如此,那种过于形式化、套路化的互动也未能摆脱传统教学那种请君入瓮式的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可能的到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突出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学生若能在活动中能深入有效的参与,获得成功的快乐,那么结论并不一定需要统一。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自信获取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总之,只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张扬个性,互补互动,就会是合作精神的到最大化的展示。

五、努力提升话题的探究价值

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好的问题往往会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会顿时激发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不少教师为了实现充分合作的课堂愿望,不是提问过简单,就是问题太大,让课堂出现冷场现象,或为了追求创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课堂到了无法收拾地步。这样的合作,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没有培养出合作精神,使合作流于形式。

因此,若师生作了充分的课前预习,那么合作学习的问题就应该是师生共同关心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讨论下去,一定会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获得成功的自信。

总之,合作探究的归宿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任何课堂交流都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预习,有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后在组内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班内交流。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独学中解决不了问题,就会合作交流的欲望,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位的交流,才会有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成功。

挂一漏万,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如何能使合作更有效,还需每一位同仁进一步探究,因为自主合作探究是一项既有观念又有行动的系统性工作,自己虽然取得了一点进步,但依然要走很长的路。我们更要不断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工作方式,才会在后续的研究中取得新成果。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