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提高教学效率

2017-03-01孙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课程

孙亮

一、课程改革现状及基层教学遇到的问题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的前进,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方向十分正确,具体课程改革落实到基层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的,改革的目的就是去掉不完美不适合甚至是不科学的东西,我们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一次实验,实验就要在落实实践中接受检验,不好的地方调整,好的地方发扬光大,顺应时代需要。客观地说目前基础教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偏多偏难、科目偏多且与课程目标有一定的偏离,考核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等,无论是学科与活动课程的整合,还是分科与综合课程的互动,无论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兴起,还是学科课程内部的整合,在设计理念上都是兼顾学科、社会和学生发展三个方面要求的,寻找三者最佳的契合点,确保课程的实践应用价值,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要求。课程目标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实现,课程的设置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整合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优势明显

纵观时代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的不断变革刷新已经超越了我们目前课程所能达到的更新速度,唯有掌握新技术,用新技术进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这其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强调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表现出以下一些优势:

1.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推动下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學习理念不断发生变革,旧有的一些理念在不断的被冲击,慕课、公开课、反转课堂各种新应用都让学习变得有趣高效多样,时空限制越来越小。

2.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和规律。

3.它是教师必要的演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密度。

4.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

5.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们有更多更好的空间来实现我们学科教学质量的升华。

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它可以突破我们教室的墙壁,可以突破学校的围墙,它可以把任何地方的生动活泼的东西简单地带到我们的课堂中。它可以再现生活,重现历史,让学生充分走进生活,打开思路。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把学生的照片、形象地呈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他的优点可以放大,他的问题也非常清晰,它就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因为这样的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效果更好。

信息技术的优势明显,效果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方式方法,力争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发挥它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科教学更高效。信息技术,现专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学科整合,将整体的各个局部重新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整合就是整体协调、互相渗透、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除了当作工具在教学中简单应用和体现,还要把它融入了学科教学,使学科整体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有效进行体验、探究、合作、接受性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信息技术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采用最佳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

三、有了新技术支撑,我们更要大胆实践,放胆前行

深入探讨和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偏离不盲目教学理念与核心教学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天然的实践优势。我们不怕失败,我们也不能失败,新的技术只会让教学效率更高,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发展的舞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1.大胆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困难,在学中练,在学中悟,在教学中不断提升

在实践中,感觉率先垂范,引新技术进课堂,克服困难,先试先行。积极向上级提出必要的要求,完善校园硬件设施设备的配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到有准备,软硬件都落实,不让任何一方拖教育教学的后腿。

2.注重学习和交流,深化对整合理论的领会和认识

前期充分准备,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意义,各教研组能够定期落实组内研讨,安排中心发言人,交流心得体会,逐步在寻找“整合点”,追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达成度”方面形成共识,并成为评价“有效整合”的重要标准。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来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交流研讨,通过专家的引领提升课题研究的层次和质量。

3.新旧整合优势互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多看多听,积极参与研讨和交流,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吸取一些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自我促进,为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传统教学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仍应该继续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继承和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应用的关系。不能剥夺学生通过传统媒体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能“剥夺”学生直接感知的机会。不能“剥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仍然是学生,该由学生学具操作就能更好解决的问题,却要用机器取而代之无疑是从人灌走向机灌。

信息技术只要合理利用就一定能在学科整合,学科融合中发挥它独特的功效,让后期的教育教学从根本上发生变革,现在也正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