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
2017-03-01任靖宇
【摘要】随着“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了良好的挖掘和推广,彰显了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首创价值,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活动的效果,注重制度的保障性和机制要素的协调性,运行状态逐步改进,活动成效日趋显著。
【关键词】 “善行河北” 中华传统美德 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号召每名燕赵儿女,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河北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河北人、做一个孝老敬老的河北人,在社会上树立助人为乐光荣、见难不助可耻,知恩图报光荣、以怨报德可耻,惠民利民光荣、坑民害民可耻,信守承诺光荣、坑蒙拐骗可耻,孝敬长辈光荣、虐待遗弃老人可耻的导向。依托“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平台及其各种载体,燕赵大地上呈现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浓浓风潮。
“善行河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善行河北”以丰富的载体和科学的举措弘扬了中华美德,广大党员带头倡导、积极参与,并有效带动了全民参与。“善行河北”活动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善行河北”活动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具有独特社会标识意义的、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无形财富,是强化主流价值、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推进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这一奋斗目标的坚实道德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不断影响着公众的精神世界。“善行河北”活动在社会道德建设的决策和管理领域进行了成功实践,构筑了系统的宣传教育引导、榜样典型示范引领、道德实践養成相统一的活动体系,使中华美德弘扬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体现了管理创新。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自发起至今,积极追求社会效益,紧密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活动开展深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大力弘扬了中华美德。“善行河北”活动从纲领性布局逐渐展开,制度建设得到了跟进,“善行河北”活动月报和定期督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等制度相继出台,相关考核、奖励、帮扶制度陆续建立,保障了善行河北活动的良性有效推进,补充了社会公益制度的缺失。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自发起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各地普遍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文明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个体等运行要素有机地统一在活动平台和各项载体之中。在各级文明办的有力倡导下,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纷纷响应,各类善行服务队(小组)如雨后春笋遍布燕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工作模式上,“善行河北”活动体现了从以权威为本的模式设计向以事实为本的模式和以设计为本的模式的过渡和改进。这种改进来自于组织者的实践积累和自下而上的经验启示,体现在组织力量的调整、机构的完善充实、活动主题的推陈出新、活动内容的扩展和以内容决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载体的创新等。机制的改进总体体现在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帮扶机制、联动机制等方面。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善行河北”活动的优化和深化
强化主导。在“善行河北”活动中,河北省文明委作为权力部门,其权力范围的活跃性关系到“善行河北”活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过程和结果。除了运用好考核、奖励机制外,尚需在多措并举的同时,增强各项举措的专注性。既要创新设计工作举措,又要在每一项举措上,严抓、深抓、抓实。建立弹性强、适应性强的主导作用机制,是加强主导力量的着力点和方向。只有大力加强党委的推进力度,“善行河北”活动才能更有效地针对当前社会文化生态,才能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从强化主导作用的方向看,主要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提升“善行河北”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宣传思想传播力度,让“善行河北”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让“善行河北”与中华美德弘扬有机地统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程中,带动更广泛的参与主体。二是加强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善行河北”活动发挥规模效益和时间效益,让“善行河北”无人不参与,无时不扬善。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以善动河北、善满河北为目标,带动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随处大兴中华美德之风。
完善机制。“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要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在时间上不设期限,要不断打造公民道德建设新常态。二是在内容上,要不断总结和提炼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结合社会道德水平状况,直击道德建设中存在的根源问题和流弊,扩展“善行河北”活动内容。三是在载体上,要不断促进“善行河北”各类载体的优化,同时要不断推陈出新,创设新的载体和活动形式。四是要在健全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帮扶机制、联动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善行河北”活动的动力机制,激发各类主题活动的磁力效应。
制度设计。除了需要不断完善推进“善行河北”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各项促进措施之外,还应十分重视制度体系的系统设计。在机制内部,制度设计处于轴心地位,制度建设重在强化党委对善行河北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推进“善行河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纲要、“善行河北”活动理论研究制度、“善行河北”工作组织制度、“善行河北”活动动员制度等。这些制度重在解决好“善行河北”活动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和目标侵蚀问题,重在为“善行河北”活动的深入提供理论支持问题,重在通过制度解决具体活动中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问题等。在机制外部,应该在党委主导下,加快构建完善的辅助制度。这种辅助制度是作为社会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制度。如企业在善行河北活动中如何担当社会职责、个体每周参与志愿服务一小时等。此外,党委、政府各部门还要切实结合职能优势和部门优势,将“善行河北”活动有机地融合于良好发挥部门职能之中。社会管理部门还应及时推出社会救助制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公益组织建设。
要素整合。促进运行机制中各要素的协同性和能动性是“善行河北”活动优化和深化的基本路径。各级党委政府、制度、社会组织、群体和个体等主体要素以及活动载体、内容等客体要素,通过可行模式进行整合,有利于实现“善行河北”活动上层次、开新局、增实效。从整合模式看,一是对已成功开展的活动加以整合,实现层次和效果的提升。提升的路径是通过经验总结实现改进,改进后的活动避免了原来活动的不足;或者在活动改进中充实一定的专业队伍和专业技术,提升活动质量。二是在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植入“善行河北”的客体要素,使“善行河北”活动有机地融入工作、生产、生活和各类社会活动中。三是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升“善行河北”专兼职管理和服务队伍素质,促进要素整合并作用于活动之中。四是要素组合,选择“善行河北”主客体要素进行组合,实行一主体多客体、多主体单客体、多主体多客体组合方式,实现“善行河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载体优化。承继载体、创新载体、泛化载体是载体优化的几种现实选择。几千年来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形成了诸多有效载体,迄今为止也依然是富有价值的传播形式,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而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已经成为载体创新的首要选择。借助民间和群众智慧,捕捉群众之喜闻乐见,也是拓展载体的方式之一。
(作者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善行河北”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关系研究》(项目编号:HB14SH00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任靖宇、解佐欣:《中国历史上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与载体研究》,《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责编/潘丽莉 宋睿宸(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