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媒體人看到的江蘇
2017-03-01郭茵娜
唐代杜甫曾題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濃濃秋意,詩情畫意的江蘇正是到訪的好時節——日前江蘇省台辦與《台商》雜誌社共同舉辦的「歷史、文化、創業——台灣新媒體人看江蘇」,邀請資深企業顧問吳建宏等一行共7位專家,進行各項交流。
本次的行程囊括古都文化、創意創業及新媒體趨勢等多樣面貌,從蘇州到南京,走訪數個名勝古跡,體驗經典文物及庭園山水之美,如:參觀蘇州「小橋、流水、人家」典範的木瀆古鎮;枕著山塘河水聽一出昆曲的動人體驗;深入蘇州刺繡研究所一窺蘇繡奧秘,讓新媒體與古文化互相激蕩,成就兩岸深遠的交流分享。
創業園區讓創意夢想生根發芽
江蘇,積攢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建立許多名流古今的文化勝景,而在孵化新創企業上也不遺餘力,因此,在這次多元的行程中,也參訪了三個不同特色的園區——「蘇州姑蘇區創夢空間」、「南京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眾創碼頭」,以及蘇家文創小鎮「鄉伴蘇家」。
目前,大陸各地青創基地正積極向台灣青年招手,其中,創夢空間是蘇州古城首家創立兩岸青年創業交流的平台。在拜訪時,看到創客們都洋溢著創業的激情,本身是創業者的邁思設計顧問李敏雲總經理,特別關心台灣青年落地的狀況,聽聞大部分創業者正穩步成長,她十分欣喜表示:「蘇州創業環境相當良好,不僅台商落地數量很高,而且彼此支持團結,非常適合創業青年在此孵化生根。」
位於南京的「眾創碼頭」也致力於優化兩岸青年創業對口交流機制,對此,新局企管網執行長王友倫提供他的看法:「有一些年輕卻十分專業的企業人士,不論談吐或學識都相當卓越。但小池塘很難有大魚,在台灣頂多就是中小型公司,如果能換了一個環境,發展就完全不同。」他認為台灣的青年不必妄自菲薄,不過,眼光一定要放大、放遠,絕不能坐井觀天。
有別於一般創業園區的「鄉伴蘇家」,保留原生態的鄉村風味,特別引起眾人的關注。曾經榮獲「福建龍岩觀光紀念品設計大賽」六項金銀銅獎得主的曾永壽表示:「蘇家文創小鎮處處有文創氣息,可看出整體規劃別出心裁,也深刻體會大陸政府發展鄉村經濟的用心與決心!」
七位專家與各園區專案領導、團隊,充分做出交流之後,雙方都大有收穫,並期待日後的合作機會。
這趟行程參訪不同面向的創業園區,對此,團長吳建宏顧問深表感謝地說:「我經常走訪各地孵化器,但是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江蘇創業園區的概況,可見主辦單位的用心安排,使我們一行人能有深入了解的機會。」
「紫峰獎」展現台商開拓創新的群體精神
創業需要多方支持,而企業發展更需各界合作!
一直以來,江蘇被譽為對台經貿合作大省,在蘇台企數量多、分佈廣、種類全。因此,江蘇省台辦2016年首度頒發「紫峰獎」,以獎勵江蘇省境內投資的傑出台商,希望傳遞台商開拓創新、堅忍不拔的形象。得獎企業除了光寶集團、華碩集團等大企業,也特別選出30家成長型企業,以及10家青年創業型企業,讓獎項具有更多的代表性。
受邀參加「紫峰獎」頒獎典禮的7位專家,對江蘇此舉紛紛讚歎不已,長期輔導中小企業的吳建宏顧問,看到當年許多輔導的企業獲獎,更是與有榮焉。從事企業培訓的陳志明顧問在觀禮之後有感而發表示:「原以為大陸經濟起飛,對台資企業的重視不若以往,但這次參訪行程中,我們備感尊重,尤其隆重舉辦頒獎典禮,讓大家相當感動。」
兩岸新媒體交流對談
為了讓兩岸交流激蕩更多火花,除了解企業從孵化到成功發展的概況,主辦單位也舉辦多場交流對談,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其中,針對華文世界新媒體的趨勢與應用,兩岸的新媒體人在「江蘇議事園酒店」進行交流討論。
江蘇方面的與會者有新浪江蘇新媒體運營總監、楊子晚報編委、微信《讀史》總編、《丹丹說天氣》總編等,都是擁有眾多讀者與粉絲的新媒體。江蘇新媒體代表們侃侃而談,關於應用新的媒體工具在規劃與傳播上的效益;而台灣新媒體人也非常開心有此交流機會,紛紛提出多重視角的觀點,現場互動非常熱絡。
匠心文創行銷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豪就以自媒體角度提出看法,他表示:「除了創造自己的高流量外,也應該營造一個客觀、可信的平臺,使得兩岸的自媒體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儘管目前兩岸使用的資訊平台不同,渠城出版總編輯郭茵娜則認為:「不論載具如何改變、平台如何遷徙,大家都需要優質、有價值的內容,因此,新媒體人還是要致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性。」
難能可貴的蘇台新媒體交流,藉由彼此觀點碰撞,激發更多思想新火花,團長吳建宏也給予高度肯定。在交流會尾聲,江蘇省台辦李衛華副主任發表了期許:「兩岸新媒體各有精闢的見解,希望藉由彼此分享,為兩岸發展形成強而有力的鏈結。」
這一趟豐富的參訪之旅,時值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眾人也在細雨中登上中山陵,大家格外有感,前人費了洪荒之力,推開時代巨門的洪流,今人也該用盡智慧心血,共同創造繁榮新象。
期待台蘇新媒體未來繼續深度的交流,落花時節再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