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学困生心中智慧的灯

2017-03-01黄素容

新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思圆柱长方体

黄素容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的赏识是学生发展的最大动力,特别是面对学困生时,教师更应该持有耐心、宽容的态度。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会学困生倾听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困生往往是这样的:教师讲课时,他们走神,表情木讷、目光呆滞;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他们无暇聆听、心猿意马,心儿早早地飞出教室;做练习时,无从入手,左顾右盼,希望抄到其他同学的答案。如此学习状况,如何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所以培养倾听的习惯是首要任务。

培养学困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性。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以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神算思思吗?星期天,思思去乐乐家玩,见他正做一道题:8000÷125=?思思看了后马上答道:“等于64。”乐乐用竖式计算,果真是这个答案。乐乐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得数呢?”思思笑着说:“我是请商不变的性质帮忙呀!”同学们,你们想掌握这个本领吗?通过故事导入,立刻引起学困生的好奇心,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本课教学在笔者的预计中顺利展开了。

另外,在培养学困生倾听的过程中,千万要不吝鼓励评价,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看到学困生在注意听讲时,笔者经常会说:“你听得真认真啊!这就是对老师和同学最大的尊重,老师喜欢你!”若有举手的,笔者都会给他们机会,“哇,你能帮他提建议了,让他明白自己的不足,谢谢你!”“孩子们,他的回答好吗?多棒呀!”……一句赞扬,一个眼神,一抹微笑……点亮了学困生心中学习的明灯,驱走了他们内心的惰性,树立了他们学习自信心。

二、教会学困生提问的能力

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只有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渴望,才能促使他们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学困生的困难在于,他们对学习的激情不像非学困生那么高昂,他们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基于以上原因,作为一线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如在教学“9加几”时,笔者创设了小朋友喜欢而又熟悉的购物情境:“好消息!好消息!名人学具店进了一批新货了。瞧!无尘铅笔每盒9元,创新水笔每支5元,健康橡皮每块2元,无毒涂改液每盒9元,便利文具盒每个7元等。孩子们,你们想买哪些学习用品?请根据以上信息试着提出自己喜欢解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话音刚落,各小组包括学困生都提出了很多的相关数学问题,如“一盒无尘铅笔和一支创新水笔一共多少钱?”“一盒无毒涂改液和一块健康橡皮一共多少钱?”等,并能快速解答,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潜力得以充分地激发。这样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

三、教会学困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时代需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如教学“认识分米、毫米”。

1. 认识分米。

(1)量一量:小组合作测量1分米长的铅笔,直观认识1分米的长度。

(2)认一认:告诉学生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再次感知1分米的大小。

(3)摆一摆:小组合作,用几根1分米的铅笔摆出1米,理解1米=10分米。

(4)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长度为1分米?

(5)用身上的尺子一柞测量课桌、椅子等,感受几分米的长度。

2. 认识毫米。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等活动,感受学习毫米的必要性,建立毫米的概念。

3. 沟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数学是一个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一个个知识点连接成线,再把线连接成网,以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整体性和宏观把握。因此,在学习分米、毫米后,笔者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整个教学过程笔者深度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享受到“摘到果子”的快感。在这个“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思考等方式,理解认识分米、毫米,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意义,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在课堂中,笔者做到“形离而神不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程度,适时引导他们观察,适度点拨,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效展开教学。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笔者适时地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在组内组间交流中争取发挥主人翁精神,找机会动手,找机会表达,展开思维,捕捉收获。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教会学困生感悟的能力

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自我领悟,才能形成一定的感悟能力。而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其产生学习的感悟能力。

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笔者先在屏幕上直观展示一个圆柱经过N等分之后,发现N越大,展开图就会无限接近长方体,学生根据动态直观的展示图,发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底面積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整个推导过程,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一是观察转化;二是比较感悟。每一个环节都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究、思考、比较和推理,这个过程点亮了学生心中智慧的灯,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得到碰撞,获得了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数学活动经验在“做”的过程中和“思”的过程中得到积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感悟。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能。针对学困生,教师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尤为重要。教师的帮助能够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带领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点亮他们心中智慧的灯。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思思圆柱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陆思思作品
田思思作品
The Exploration of Group Work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