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碰到天花板之後會怎樣

2017-03-01

台商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競爭娃哈哈產品

生意難做。這是很多老闆目前經常說的一句話。事實也是如此。2016年10月,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稱,飲料大廠娃哈哈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94億元(相當臺幣2200億),跟前一年相比減少226億,幾乎是腰斬一半。

這數據似乎說明了一個問題,娃哈哈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負增長。正如很多企業老闆哭喊生意難做的一樣,大家都遇到了同樣的經營問題。據專家分析,從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娃哈哈已經出現斷崖式下滑趨勢,如果不能及時做出應對,娃哈哈將面臨崩盤的風險。

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在2010年成為胡潤富豪榜和福布斯富豪榜雙榜首富,在2013年被更年輕的王健林、馬雲取代後,「下坡路」成為宗慶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在出席「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時對外表示,世界經濟危機還遠遠沒有過去,甚至還可能繼續惡化,例如飲料行業以前都是每年20%以上的增長幅度,而近幾年增速卻降到了個位數,2015為5.8%,2016年上半年僅有2.8%。儘管娃哈哈還是全大陸第一的品牌,但也出現負增長,市場變化之大,可想而知。

其實,各品牌的飲料本質上並無太大區隔,為何霸主地位可以長期占據,認真來分析哇哈哈勝出的內涵,其實「競爭力」是很脆弱的,因為品牌大、知名度高、銷售量大,通路商進貨必須多,消費者才會方便購買,因此,業績就多、營業額就會上升,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過,一旦有新口味的商品加入戰場,或者競爭對手搞惡性殺價促銷活動等,都會衝擊品牌產品銷量,最重要的是,當市場景氣低落時,品牌企業產品的業績就會馬上面臨崩盤式的下滑。哇哈哈的情況就是這樣。

「競爭力」是很脆弱的

也就是說,哇哈哈也好,其他飲料品牌也罷,其實都是靠「通路」和「據點」創造業績,一旦「通路」和「據點」遭到衝擊,業績必然下滑,因為飲料產品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更談不上「技術含量」,最主要的是,「能夠替代的產品太多」,不是消費者「必須」要選擇的「消費」,全靠「廣告」和「便利性」衝業績。

大家看目前市場上一些大品牌的商品力有何多特殊?其實沒有,他們之所以當霸主,是因為據點多。可是這很危險,因為大鯨魚遇見小鯊魚,還是會受傷的。

從娃哈哈的案例,大家自然會聯想到旺旺、康師傅的業績會怎樣?等著瞧吧!

猜你喜欢

競爭娃哈哈產品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企業投資經營系列談同業競爭問題全面解析
美國的企圖是想「剪中國羊毛」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宗庆后这次真的改口了,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娃哈哈困局:老司机碰上新问题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