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意义探究

2017-03-01李小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

李小霞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和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患者中菌血症患者60例为A组、肿瘤高热患者30例为B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液培养、血清PCT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当菌血症高热时,大多数患者血液PCT水平已升高,但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报告时间较血清PCT升高迟;发热后72 h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较发热后24、48 h明显降低(P<0.05)。感染控制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未控制组(P<0.05)。结论:连续进行血PCT检测,对菌血症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预后判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疑菌血症患者接受血清PCT与血液细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有效缩短诊断时间以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菌血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有益。

【关键词】 菌血症; 血清降钙素原; 血液细菌培养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674-6805(2016)36-0046-02

Exploration on the Diagnosis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for Bacteremia/LI Xiao-xi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6):46-4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PCT) detection and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in the diagnosis of bacteremia.Method:Among the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bacteremia were selected as group A,30 patients with tumor hyperthermia(group B) and 30 healthy subjects(group C)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blood culture and serum levels of PCT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The PCT positive rat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P<0.05).When the bacteremia patients were with high fever,the PCT level of blood was increased in most patients,but the time of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positive was later than that of serum PCT.72 h after the fever,the blood bacteria culture positive rat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24 h,48 h after fever(P<0.05).The level of PCT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t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blood PCT test i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emia illness and the prognostic of treatment effect.Suspected bacteremia patients with serum PCT and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combined detection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diagnosis tim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it is very useful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bacteremia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Bacteremia; Serum procalcitonin; Blood bacterial culture

First-authors address:Sanm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Sanming 365000,China

菌血症主要是指细菌经患者感染的伤口或者体表入口,进入患者的血液系统,之后进行繁殖并随血流全身播散,使得患者出现全身血液感染的疾病[1]。菌血症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菌血症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血液细菌培养是菌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具有结果滞后、阳性率低、培养时间长等缺点,因此,寻求可靠、快速的检测方式辅助诊断菌血症意义重大。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根据PCT水平来判断患者的具体感染情况[2]。本文主要针对血清PCT以及血液细菌培养在诊断菌血症方面的价值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1年来临床诊断为菌血症患者60例为A组,肿瘤高热患者30例为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PCT和血液细菌培养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男女之比为36∶24,年龄36~75岁,平均(45.69±5.21)岁;其原发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1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B组男女之比为17∶13,年龄39~76岁,平均(46.03±5.19)岁;C组男女之比为19∶11,年龄34~77岁,平均(45.57±5.31)岁。三组受检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 PCT检测使用法国梅里埃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血培养为法国梅里埃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

1.2.2 操作方法 A组对象在入院或住院期间发热,体温38 ℃以上,分别在高热期及发热后24、48、72 h采集静脉血3 ml进行PCT检测,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法(双抗体夹心)法[3]。B组肿瘤患者于高热时采静脉血,C组健康体检者按常规采空腹静脉血,与A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PCT检测。同时,A组研究对象于使用抗菌药物前均采集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并调查和记录A组血液细菌培养瓶仪器报阳时间;B组患者血液細菌培养操作同A组,培养结果均阴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对A组发热时PCT阳性率与B组、C组PCT阳性率进行对比,对A组患者高热时、发热后24、48、72 h的PCT阳性情况同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对A组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进行对比。判断标准:血清PCT大于0.5 ?g/L判断为阳性;血液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排除污染菌可能)判断为阳性,5 d内未出现细菌生长判断为阴性[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PCT阳性率对比

A组患者阳性率为88.3%(53/60),B组阳性率为6.7%(2/30),C组阳性率为0,A组患者在高热时血清PCT阳性率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60例菌血症患者PCT阳性率及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

当菌血症高热时,大多数患者血液PCT水平已升高,但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报告时间较血清PCT升高迟。发热后72 h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较发热后24、48 h明显降低(P<0.05),见表1。

*与细菌培养报阳比较,P<0.05

2.3 菌血症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对比

60例菌血症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43例,未控制17例,治疗后,感染控制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未控制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P<0.05),见表2。

3 讨论

菌血症主要在患者炎症早期阶段发生,是细菌进入患者的血液系统,并在患者的血液内增殖扩散,如未及时对症治疗,病程迁延发展为败血症或急性全身多脏器转移感染,后果非常严重。目前,诊断菌血症的金标准是血液细菌培养,但是血液细菌培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需要在抗生素使用前或者急性发病期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血液培养阳性率受细菌数量多少的影响;血液培养时间较长,不能支持临床的早期诊断,影响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等。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在菌血症诊断中应用,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预后的改善。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为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在判断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中的作用显著[4]。相关报道提示,PCT具有高度特异性,在细菌感染早期就明显升高,而在病毒感染尤其严重病毒感染时PCT仍保持低水平,是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敏感指标[5]。正常情况下,PCT在人体中的含量极低(≤0.05 ng/ml),若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以及细菌内毒素出现升高的情况,PCT水平也会相应的升高。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血清PCT水平会在感染2~3 h左右出现明显上升的情况,因此,血清PCT可以作为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菌血症患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肿瘤发热患者及健康人群,与林琳等[6]的报道相符,认为PCT检测有利于鉴别细菌感染性发热和肿瘤发热。

本研究显示,菌血症高热时,多数患者血液PCT水平已升高,24~48 h阳性率最高,72 h后有半数患者PCT水平下降至正常,感染得到控制,部分患者(43.3%)PCT下降较缓或感染未被控制。说明连续进行血PCT检测,对菌血症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预后判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细菌增殖后,方能达到可检测水平,且需要对报阳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至完整培养报告发出,一般要3~5 d,对于临床的细菌感染诊断支持是很大的不足。与血液细菌培养相比,血清PCT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特别是一些症状不典型且病情进展迅速的菌血症患者,及时、准确的PCT检测报告,可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准确用药,为患者赢得了抢救的最佳时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值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是一重要的指标,利于临床对患者在菌血症早期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有报道认为,PCT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是一致的,且其水平的升高与动态变化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7]。相关研究表明,菌血症患者在休克情况缓解后,其血清PCT水平会比休克时的浓度降低50%左右,而因菌血症死亡的患者,其血清PCT水平会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8]。因此,血清PCT水平可以对菌血症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反映。本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种差异,感染得到控制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未能控制的患者(P<0.05)。当患者PCT值持续不降且进行性升高,则提示感染未被控制,患者发生败血症可能或预后不佳。

综上所述,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标志物,检测快速简便,在菌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PCT检测不能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只能经验用药,治疗中有应用耐药抗生素的可能。而细菌培养弥补了PCT检测的不足,可以最终鉴定出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总之,血清PCT与血液细菌培养联合检测,在菌血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利于诊断时间的缩短和准确率的提高,同时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琳华.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102.

[2]王梅.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8):134-135.

[3]姜莉,杨洪芬.浅析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9):53.

[4]黄英,刘后联.降钙素原: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标志物[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30(5):198-200.

[5]孔万权,庄荣,魏大臻,等.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9,38(16):2018-2019.

[6]林琳,孙晓非,谭肖鹂,等.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的价值探讨[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1):48-51.

[7]刘传桂.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4(9):1760-1761.

[8]曹春来,陈益明,徐立冬,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血培养阳性结果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8):931-934.

(收稿日期:2016-08-02)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探析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探讨
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