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孩子做作业也要讲究方法
2017-03-01华川
让人头疼的作业提醒
每天晚饭都是儿子先吃完,然后一个人去沙发上“葛优瘫”。我一边吃着一边提醒:“吃完了就去做作业,早点做完再玩儿”。
“才吃完,我还得休息会儿,”儿子说。
几分钟后,我提醒第二遍:“已经休息一会儿了,赶紧去做作业!”
可儿子说:“我还是没休息够”。
我回斥:“你就拖着吧,搞不好今晚又熬夜!”
说完我就接了个工作上的电话,接完电话又发了几条微信。不知忙活了多久,猛然抬头,发现儿子还在沙发上“瘫”着,禁不住怒火中烧:“你怎么还没去写作业?当我的话是耳旁风吧?你写不完作业别去睡觉!”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儿子烦躁地站起身,慢吞吞地去翻自己的书包,整个面部表情,行为动作,都笼罩在一种极不情愿的负面情绪里。
不到十分钟,儿子故意摔着铅笔说:“不会写,写不好!”
我怒火中烧……
学习如何“管教”孩子的成果
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为了改变,我不停地学习、探索、上培训课。半年过后,我成为一名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的家长讲师。
现在,孩子每晚的作业前奏大致相同:儿子先吃完晚饭,然后“瘫”在沙发上玩布偶。
“川川,你之前定的计划是几点开始写作业?”
“六点”。
“你现在看看挂钟,快到时间没?”
儿子看了一下,回答:“只差五分钟了,可是今天晚飯吃得太晚,我想多休息一会儿。”
“没问题,吃多了需要消化一会儿,告诉我你想休息多久?”
“嗯,十五分钟,不,半小时!”
“半小时?我觉得太长了点儿,要是半小时后才写作业,今天的睡前故事就得取消了”。
儿子顿了顿:“那就一刻钟吧。”
“好的,你再看看挂钟,分针指到几是一刻钟?”
“指到‘2我就去写”。
“没问题!”
6点过9分,我再次提醒儿子看挂钟,他看完就默默地站了起来,很平静地开始写作业了。
原因分析
最近半年,因为坚持执行“温和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模式,我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改善了很多,孩子也更容易沟通与合作。
除了亲子关系,具体的沟通方式也很重要。大多数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面临的问题跟我从前一样:“我也想跟孩子好好说话,可是好好说他就是不听啊”。
关于孩子拖延,其原因如下:
家长的指令“不合理”(至少在孩子眼里如此)比如,才吃完就让写作业,动画片看到一半就被勒令弹钢琴。
家长的“指令”不明确 有时候同意让孩子多休息一会儿,有时候又不同意。究竟休息几分钟?为什么必须是这个时间?孩子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所以拖一刻算一刻。
究竟该怎么做
对于学龄儿童,有必要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作息表的制定,要让孩子充分参与,全家一起在“民主”的氛围下讨论,既要考虑孩子的上学、休息时间,也要考虑家人的协作配合时间。定好的方案可以由孩子自己书写记录(最好配上图片),然后挂在显眼的位置。每天提醒孩子按计划执行。
“作息表”不是万能的,每天的实际生活难免会有点“小意外”,所以需要给孩子一定的灵活空间。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孩子参加某个活动累了。就像我家晚餐的场景,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但是一定要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再休息十分钟,或者五分钟?选项可以由家长提出,选择由孩子自己定。对于自己选定的结果,大多数孩子都会遵守。
家长跟孩子“沟通”或“提醒”,少用祈使句,多用疑问。家长语气或态度,自始至终保持温和而坚定。
养孩子是一场修行,每一道难题都是自己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课堂。如果大家还有耐心,我再回放分析一下“提醒作业”的现场。
解析情景
“川川,你之前定的计划是几点开始写作业?”(半年前我就让孩子一起参与制定了他的“家庭作息表”。)
“六点”。
“你现在看看挂钟,快到时间没?”(以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客观事实。不是妈妈要求他做什么,而是客观事实要求他必须做。)
儿子看了一下,回答:“只差五分钟了,可是今天晚饭吃得太晚,我想多休息一会儿”。(生活中常见的“小意外”。)
“没问题,吃多了需要消化一会儿,告诉我你想休息多久?”(给孩子一定的灵活空间,通过提问寻找解决方案。)
“嗯,十五分钟,不,半小时!”
“半小时?我觉得太长了点儿,要是半小时后才写作业,今天的睡前故事就得取消了”。(当发现孩子的选择超限,提出自己的建议。)
儿子顿了顿:“那就一刻钟吧。”
“好的,你再看看挂钟,分针指到几是一刻钟?”(继续提问,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指到‘2我就去写”。
“没问题!”(孩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只要家长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给他选择的权利,孩子会珍惜自己“做主”机会,也会遵守自己的承诺。
共建规则,彼此尊重,亲子关系从此不同。
(华川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