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山羊病例中主要蠕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7-03-01吴胜会黎朝生张世忠
江 斌 吴胜会 林 琳 黎朝生 张世忠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2.福建省宁化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福建宁化365400)
福建省山羊病例中主要蠕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江 斌1吴胜会1林 琳1黎朝生2张世忠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2.福建省宁化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福建宁化365400)
为了解福建省山羊蠕虫病的流行情况,对来自福建省各地送检的308只山羊所检出的蠕虫按照不同日龄、不同月份以及不同饲养模式进行分类统计。6月龄内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6~12月龄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肝片吸虫、同盘吸虫和食道口线虫;12~18月龄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肝片吸虫、同盘吸虫和食道口线虫;18月龄以上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同盘吸虫、肝片吸虫、食道口线虫和阔盘吸虫。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下半年感染率略高于上半年。舍内饲养的山羊蠕虫感染率较低;山上放牧的山羊易感染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和阔盘吸虫;在荒田或河边放牧的山羊易感染肝片吸虫、莫尼茨绦虫和同盘吸虫。羊群在不同阶段、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蠕虫的感染情况有所不同。调查结果为福建省山羊蠕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福建省山羊蠕虫流行病学调查
蠕虫病是山羊的主要寄生虫病。据调查,福建省内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肝片吸虫、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阔盘吸虫、同盘吸虫以及食道口线虫等[1]。为了了解这些蠕虫在不同日龄段山羊、在不同季节以及在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的感染状况,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对全省各地送检的308只山羊病例所检出的幼虫进行分类统计。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羊只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期间,以全省各地送检的308只山羊病例为调查对象。其中按照山羊日龄段分类,0~6月龄段92只,6~12月龄段138只,12~18月龄段57只,18月龄以上21只。按照检月份分类:1~3月份85只、4~6月份80只、7~9月份74只、10~12月份69只。按照饲养模式分类:舍饲11只、山上放牧188只、荒田放牧46只、山上与荒田轮牧63只。
1.2 方法检出的蠕虫按照蠕虫学完全解剖法对308只山羊进行蠕虫检查和计数,并参考有关文献和图谱对检出蠕虫进行形态学鉴定[2-5]。
1.3 统计方法按照不同日龄段、不同月份、不同饲养模式进行分类统计,试验数据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处理。
2 结果
2.1 山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表1看出,在308只送检山羊中检出35只感染肝片吸虫,总体感染率为11.4%,其中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月龄以上组检出肝片吸虫阳性羊分别为2只、13只、14只、6只,占相应日龄段山羊的比例分别为2.2%、9.4%、24.6%和28.6%,0~6月龄组与其他3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12~18月龄组与18月龄以上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组中检出肝片吸虫阳性羊分别为6只、7只、12只、10只,占相应月份山羊病例比例分别为7.1%、8.8%、16.2%和14.5%,上半年2组与下半年2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舍饲、山上放牧、荒田放牧以及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中检出肝片吸虫阳性羊分别为0只、7只、16只、12只,占相应饲养模式山羊比例分别为0%、3.7%、34.8%和19.0%,荒田放牧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山羊肝片吸虫病多发于6月龄以上山羊,且日龄越大,感染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7~12月份多发;以在荒田和河边放牧多发,也见于山上和荒田轮牧饲养模式,而舍饲圈养羊没有检出肝片吸虫。
2.2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表2看出,在308只送检山羊中检出209只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总体感染率为67.9%,其中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月龄以上组检出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羊只分别为69只、101只、35只、4只,占相应日龄段山羊的比例分别为75.0%、73.2%、61.4%和19.0%,18月龄以上组与其他3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 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组中检出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羊只分别为48只、47只、59只、54只,占相应月份山羊比例分别为56.5%、58.8%、79.7%和78.7%,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舍饲、山上放牧、荒田放牧以及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中检出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羊只分别为4只、137只、28只、40只,占相应饲养模式山羊比例分别为36.4%、72.9%、60.9%和63.5%,舍饲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多发于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三个阶段,而18月龄以上则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下半年相对多发;在各种饲养模式下均可感染,其中山上放牧感染率最高,而舍饲感染率较低。
2.3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表3看出,在308只送检山羊中检出105只感染莫尼茨绦虫,总体感染率为34.1%,其中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月龄以上组检出莫尼茨绦虫阳性羊只分别为47只、49只、8只、1只,占相应日龄段山羊的比例分别为51.1%、35.5%、14.0%和4.8%,12月龄内2组与12月龄以上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组中检出莫尼茨绦虫阳性羊只分别为22只、24只、31只、28只,占相应月份山羊比例分别为25.9%、30.0%、41.9%和40.6%,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舍饲、山上放牧、荒田放牧以及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中检出莫尼茨绦虫阳性羊只分别0只、58只、21只、26只,占相应饲养模式山羊比例分别为0%、30.9%、45.7%和41.3%,舍饲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12月龄内羔羊的莫尼茨绦虫感染率高,而12月龄以上中大羊检出率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下半年略多于上半年;不同饲养模式中以荒田放牧感染率最高,其次为山上和荒田轮牧、山上放牧,而舍饲圈养没有检出相应病例。
表1 山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表
表2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表
表3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表
表4 山羊阔盘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表
表5 山羊同盘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表
2.4 山羊阔盘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表4看出,在308只送检山羊中检出26只感染阔盘吸虫,总体感染率为8.4%,其中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月龄以上组检出阔盘吸虫阳性羊只分别为0只、0只、18只、8只,占相应日龄段山羊的比例分别为0%、0%、31.6%和38.1%,12月龄内2组与12月龄以上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组中检出阔盘吸虫阳性羊只分别为4只、5只、9只、8只,占相应月份山羊比例分别为4.7%、6.3%、12.2%和11.6%,1~3月份、4~6月份2组与7~9月份、10~12月份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舍饲、山上放牧、荒田放牧以及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中检出阔盘吸虫阳性羊只分别0只、17只、2只、7只,占相应饲养模式山羊比例分别为0%、9.0%、4.3%和11.1%,舍饲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阔盘吸虫只见于12月龄以上羊只,而且呈现日龄越大、感染率越高趋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下半年较多;不同饲养模式中以山上放牧组和山上与荒田轮牧组感染率高,在荒田放牧组感染率较低,而舍饲圈养组没有检出相应病例。
2.5 山羊同盘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表5看出,在308只送检山羊中检出78只感染同盘吸虫,总体感染率为25.3%,其中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月龄以上组检出同盘吸虫阳性羊只分别为4只、30只、31只、13只,占相应日龄段山羊的比例分别为4.3%、21.7%、54.4%和61.9%,12月龄内2组与12月龄以上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 12月份组中检出同盘吸虫阳性羊只分别为16只、17只、24只、21只,占相应月份山羊比例分别为18.8%、21.3%、32.4%和30.4%,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舍饲、山上放牧、荒田放牧以及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中检出同盘吸虫阳性羊只分别0只、43只、15只、20只,占相应饲养模式山羊比例分别为0%、22.9%、32.6%和31.7%,舍饲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6月龄以内羊只较少感染同盘吸虫,6月龄后随着日龄增加,感染率逐渐增高;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7~9月份感染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4~6月份和1~3月份;不同饲养模式中以荒田放牧组感染率高,其次为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以及山上放牧组,而舍饲圈养组没有检出相应病例。
2.6 山羊食道口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表6看出,在308只送检山羊中检出107只感染食道口线虫,总体感染率为34.7%,其中0~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月龄以上组检出食道口线虫阳性羊只分别为5只、53只、35只、14只,占相应日龄段山羊的比例分别为5.4%、38.4%、61.4%和66.7%,12月龄内2组与12月龄以上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组中检出食道口线虫阳性羊只分别为20只、22只、36只、29只,占相应月份山羊比例分别为23.5%、27.1%、48.6%和42.0%,上半年2组与下半年2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舍饲、山上放牧、荒田放牧以及山上和荒田轮牧组中检出食道口线虫阳性羊只分别1只、71只、11只、24只,占相应饲养模式山羊比例分别为9.1%、37.8%、23.9%和38.1%,舍饲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表明,6月龄以内羊只食道口线虫感染率较低,而6月龄以后随着日龄增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2月龄以上2组感染率均超过60%;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7~9月份感染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4~6月份和1~3月份;在不同饲养模式中舍饲圈养组感染率较低,而山上放牧组和山上和荒田轮牧组感染率都比较高。
表6 山羊食道口线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表
3 小结与讨论
1)在福建省,山羊的主要蠕虫病有肝片吸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莫尼茨绦虫病、阔盘吸虫病、同盘吸虫病以及食道口线虫病等。不同的蠕虫病,其相应的流行病学有所不同。6月龄内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6~12月龄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肝片吸虫、同盘吸虫、食道口线虫;12~18月龄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捻转血矛线虫、肝片吸虫、同盘吸虫、食道口线虫、阔盘吸虫;18月龄以上山羊感染的主要蠕虫有同盘吸虫、肝片吸虫、食道口线虫、阔盘吸虫。有些蠕虫(如肝片吸虫、同盘吸虫、阔盘吸虫、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有些蠕虫(如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随日龄增加而减少,这一结果与国内一些学者的调查结果类似[6-12]。上述6种蠕虫在福建省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7~12月份的感染率略高于1~6月份。在4钟饲养模式中,舍内饲养的山羊蠕虫感染率较低,野外放牧的山羊蠕虫感染率较高,其中肝片吸虫病、莫尼茨绦虫病、同盘吸虫病多见于在荒田或河边放牧吃水草的羊群;捻转血矛线虫病、食道口线虫病、阔盘吸虫病、多见于在山上放牧的羊群。若存在多地放养或山上与荒田轮牧的羊群,则蠕虫感染的种类会比较复杂。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相当多的羊只会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蠕虫混合感染。
2)针对羊群在不同日龄、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蠕虫的感染情况有所不同,在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驱虫方案。对舍内圈养的羊群,主要考虑驱捻转血矛线虫和食道口线虫等线虫,每年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驱虫3~4次即可;对在荒田放牧、河边放牧或山上与荒田轮牧的羊群,主要考虑驱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绦虫为主,每2~3个月采用驱肝片吸虫药(如三氯苯达唑、硝氯酚、碘醚柳胺)、驱同盘吸虫药(如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阿苯达唑)、驱绦虫药(如氯硝柳胺、吡喹酮、阿苯达唑)交叉驱虫;对在山上放牧的羊群,主要考虑驱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阔盘吸虫、绦虫为主,每2~3个月采用驱线虫药(如左旋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驱阔盘吸虫药(如吡喹酮)、驱绦虫药(如氯硝柳胺、吡喹酮、阿苯达唑)进行交叉驱虫[13]。上述几种饲养模式的驱虫方案,可通过对羊群驱虫前后粪便中虫卵EPG监测结果来进一步优化。
[1]林琳,江斌,吴胜会,等.福建省山羊病例中寄生蠕虫感染情况调查[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6):575-579.
[2]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391-395.
[3]黄兵.中国家畜家禽寄生虫目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9-502.
[4]黄兵,沈杰.中国畜禽寄生虫形态分类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513.
[5]李祥瑞.动物寄生虫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124.
[6]林永和.三明市山羊寄生蠕虫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1995 (3):21-22.
[7]蒋琨,郭正,解天珍.云南黑山羊寄生蠕虫的初步调查及防治效果[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0,8(4):59-60.
[8]冯平,于三科,屈雷.陕西榆林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调查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6):117-119.
[9]龙文波,杨国师,杨国良.黔东南州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2,10(2):17-20.
[10]宋娟,陈素芬,杜必前,等.福泉市山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2):28-29.
[11]何绍江,罗锦定,石涛.中国四川凉山州山羊寄生虫调查及防治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1995,6(2):36-39.
[12]王寿昆,郭果为,林永和.福建省大田县山羊的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生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1998,9(3):281-285.
[13]朱模忠.兽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40-191.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the major helminths of goats in Fujian province
Jiang Bin1Wu Shenghui1Lin Lin1Li Chaosheng2Zhang Shizhong1
(1.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13; 2.Ninghua County Bureau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iculture,Ninghua Fujian 365400)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helminths of goats in Fujian province,classification of the detected helmint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ay-ages,months and feeding patter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308 cases from different places in Fujian province.The mainly infected helminth in goats of less than 6 months old were Haemonchus contortus and Moniezia;in goats of 6~12 months old,the mainly infected helminth were Haemonchus contortus,Moniezia,Fasciola hepatica,Paramphistomatidae and Oesophagostomum;in goats of 12~18 months old,the mainly infected helminth were Haemonchus contortus,Fasciola hepatica,Paramphistomatidae and Oesophagostomum;in goats of above 18 months old,the mainly infected helminth were Paramphistomatidae,Fasciola hepatica,Oesophagostomum and Eurytrimiasis.The infection occurred in all four seasons,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second half yea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first half.The infection rate was comparatively low in shed feeding goats;the mountain grazing goats were susceptible for Haemonchus contortus,Oesophagostomum and Eurytrimiasis;the goats feeding in the field and riverside were susceptible for Fasciola hepatica, Moniezia and Paramphistomatidae.The situations of the helminth infection we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stages,different seasons and different feeding patterns.The survey resul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helminths of goats in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goat helminth epidemiology survey
A
1003-4331(2017)01-0001-04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科研专项(2014R1023-4、2016R1022-7)、福建省重大科技研发平台(2014N2003-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基金(MYQJ2014-1)资助。
江斌(1964-),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兽医与畜禽寄生虫病研究,E-mail:jiangbin834295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