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素欣—不畏艰险嵌“明珠”
2017-03-01
原素欣—不畏艰险嵌“明珠”
原素欣(1900-1979年),辽宁省宽甸县人,现代著名水利学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3年后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改学土木水利工程,192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继续深造。
虽然身在海外,原素欣却一直怀着炽热的爱国情感。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东北三省沦陷。得知此消息后,原素欣毅然放弃学业,回到祖国,参加抗日活动,并于第二年参加抗日同盟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原素欣被任命为军事指挥,转战于北满、南满、绥远等地。当时我军物资供应不足,在与敌人周旋了数月后,粮饷无着,弹药匮乏。无奈之下,原素欣受党的派遣,赴北平筹款。不料,到北平后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并押往南京。后多方营救未果,几经周折,最终在张学良的书面担保之下得以获释。出狱后,原素欣被调往焦作工学院任教。至此,他的戎马生涯结束,但这短短几年的经历却已磨炼出他超乎常人的不畏艰险的品质。这样的品质,促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土石坝工程——鸳鸯池水库的建成。
鸳鸯池水库修建在黑河一级支流讨赖河的下游。原先这里冬天水白流,夏季贵如油。上游截,下游争,纠纷时起,械斗不断。早在明代,就陆续有人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但都未能根本解决问题。为了蓄讨赖河、洪水河冬春余水并调节夏季水,1942年,国家正式筹划建设鸳鸯池水库,原素欣被聘任为鸳鸯池水库主任兼副总工程师。他带领着刚从中央大学水利系、西南联大及武汉大学土木系毕业的十几位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施工。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环境动荡,条件艰苦,经费短缺,物资匮乏,又地处边远地区,技术装备十分落后。修坝要对坝基进行勘探,没有钻机,他们就向玉门油矿借油田的钻机;没有实验室进行实验,他们就找来飞机运送土料到重庆中央水利实验处进行实验;当地的小厂只能铸铜不能铸铁,就制造了铸铜羊足碾;没有大马力拖拉机,就用8匹马拉羊足碾碾压心墙土料,用硬木衬垫角钢铺设轻轨铁道;在兰州制造了串滚闸门和卷扬机;没有电,就用汽车轮毂带动抽水机进行基坑抽水……当时原素欣带领着年轻人创造性地克服了一切技术难关,历时5年,鸳鸯池水库终于在1947年建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西北大漠。到今天为止,它已经顺利运行60多年,现在的鸳鸯池水库作为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原素欣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水利事业,并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1935年,他到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任教授,后来组织筹建了中央大学水利系,是该校水利系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后,他担任过水利部门的多种重要职务,竭智尽力,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