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监管
2017-03-01施洪
施洪
【摘 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创得好,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创得不好,则带来新的风险。发生在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源于对金融创新监管缺失,给全世界金融安全带来巨大冲击。如何既利用好金融创新配置好金融资源,又防范产生金融风险,成为值得研究探讨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风险监管
从历史角度分析,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分金融创新史,金融结构的演进及深化无不渗透着创新元素。金融创新通过优化组合和重新配置,推动着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发展,但也有可能带来脆弱性、传染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创新风险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降低贷款信用门槛,住房贷款首付从标准的20%降到负首付。然而,从2004年6月起,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提高了借贷成本,促发房价迅速下跌以及抵押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1.金融产品创新过度引发借贷危机。许多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了让MBS容易出售,投资银行还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以中间级MBS为基础发行抵押债务债券(CDO),经过层层包装,向社会出售,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贷款人违约后投资银行只能收回房产,大量房产集中于投行手中,最终导致房产价格下跌,市场泡沫破裂。
2.金融创新缺乏监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银行利用金融市场迅速扩张贷款的规模,把放出的贷款进行分类归集并打包出售给一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并将这些贷款在资本市场上抵押发行债券。这样不但摆脱了对储蓄存款的绝对依赖,而且将贷款移出资产负债表从而转移了风险。解决了后顾之忧的银行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进行恶性竞争,为日后资金链断裂埋下巨大隐患。
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20世纪70年代后,制造业利润的持续下降导致了资本积累过剩,加之美国将众多低端产业转移至国外,大量过剩资本涌入了金融部门造成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1980-2007年美国金融资产流量相对于GDP的比例增加到0.418倍,非金融公司金融资产与实际资产之比由70年代的40%多增长至90年代的接近90%。金融化不断膨胀的结果必然导致资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
二、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的风险性特征
1.金融创新对资金流动的依赖性较强。资金流迅速流动才能带来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也高度依赖资金流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管理,进而提高资金收益。如果抵押贷款、证券反复高速运转的话,肯定能达到预期目的,然而美联储的连续17次加息阻滞了高速流转,成为当时金融创新的“魔剑”、进而带来金融危机。
2.金融创新风险隐蔽性较强。金融时时都有风险,一定程度上讲,一个阶段的金融创新是为了防范和分散特定时期的金融风险,所以金融产品设计风险隐蔽性较强。一般的金融产品设计以金融资产打包出售为前提,而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以虚拟的派生按揭资产进行出售,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3.金融创新风险蔓延性较强。整体而言,金融创新只是转移了风险,但并没有消除风险。链条式的金融创新产品,如果因某个环节“断链”,则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一连串不可避免的叠加风险。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先是在美国国内爆发,尔后在全球蔓延,全球各大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据估计直接经济损失为4000-5000亿美元,间接损失高达15000亿美元以上。
三、加强我国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启示
1.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诚信受益和失信受罚的案例宣传,不断增强社会公信意识、企业诚信意识和个人信用意识。以征信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加强信息共享、信用披露和信用分类评级等工作,健全信用信息查询和应用制度,加快推进信用信息有序规范开放,强化失信惩戒制度。通过简化产权登记手续、规范抵押物评估登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创新举措,切实解决担保抵押登记难、费用高,抵押物重复评估、多头登记等问题。
2.前移风险化解关口,切实防范增量风险。梳理存量信贷客户,充分运用贷后管理工具,及时预警,持续关注。准确研判和把握经济下行期信用风险的迁徙演化规律,提升风险预警预控的有效性,建立风险管理发现前移、预警前移、目标前移、重心前移的新机制。加强授信业务贷前、贷中与贷后全流程平行作业和风险跟踪,有效控制授信业务风险,落实岗位制衡与监督,及时、有效揭示风险。甄别判断属于重大信用风险事项,务必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按照规定双线路径上报,同时立即调配人员力量,快速行动,落实管控措施。
3.突出工作重点,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力量,调整、理顺监管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协调,加快构建部门联动、综合监控、分级管理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体系。加强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从投资立项、预算管理、资金拨付、资产盘活和债务控制等方面,加快形成“规模可控、权责明确、偿债有序、监管有力”的政府性资金平衡和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体系。同时,特别重视民间、产业金融风险的化解和稳控。坚决遏制和依法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彭雪峰.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J].中國货币市场,2008(12)16.
2.彭雪峰.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J].中国货币市场,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