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涉农资金打了“水漂”
2017-02-28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2期
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和地方投入的资金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各种乱象,有的猫鼠结亲套取资金,有的偷梁换柱挪用资金,有的浑水摸鱼侵占资金,有的瞒天过海截留资金,有的监守自盗贪污资金,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领补贴专业户”,把罪恶之手伸向了惠农资金,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干群关系的和谐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
“惠农”變了样,谁之过?事实上,为了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国家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配套的监督机制,各地也一直在下大力气治理涉农腐败问题,但乱象始终难以消除。之所以如此,表面看来,是由于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多头,种类多、分布散、标准低,一些地区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和使用,导致“惠农”变成“瞎折腾”,或者惠农资金管理不规范、不严格,存在“漏洞”和“盲点”,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但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司法惩治力度不够,以及个别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能正确看待手中权力,进而出现“乱作为”或者“不作为”。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是提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中之重。确保强农惠农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关键是要依法行政,要从严查处,既要“露头就打”,也要系统整治,用严查严打的威慑力,提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唯如此,强农惠农资金才能不会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