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鲜为王,评说当家

2017-02-28张飞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时评时事高考作文

张飞

笔者曾参加江苏高考阅卷,发现点开有些学生的试卷,一股陈腐味扑面而来,一些学生只知道在“故纸堆”里找东西,司马迁被宫刑了千万次,屈原跳江了千万次,项羽自刎了千万次……有限的老素材被反复咀嚼,让人很是乏味,没有任何的时代气息和活力,这样的作文怎么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那些既富有激情,又充满理性的触摸社会脉搏的“时鲜”作文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笔者试图以江苏高考新材料作文题型为例,在本文中探索“时评味”高考作文的写作准备和基本技法。

一、写作准备

(一)明了“时评味”的基本特征

时评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 ”。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影响。具体表现为五味:

(1)话题要鲜。特别讲究时效性,选取最新颖、典型的材料。

(2)论据要杂。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文学历史、生活百科各类材料都可以选用。

(3)观点要辣。具有深刻的思想,鲜明的立场,甚至辛辣的讽刺。

(4)语言要趣。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甚至嬉笑怒骂。

(二)建立高质量的“时评素材库”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关注时事以及社会热点,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学会使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括材料,提炼出适用材料的话题,平时用“片段训练法”就时事材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评论,论证不同观点。我们可以用以下形式的小卡片对时事素材进行积累、整理、运用。例如:

【事件】

1月22日,陆毅的妻子鲍蕾在微博晒出了女儿贝儿参加幼儿园的感恩活动的照片。照片中,陆毅与鲍蕾身穿传统的中式服装端坐于前,贝儿身穿红色小旗袍跪拜父母。

【时事评论背景】

近年来,感恩教育性质的讲座不断出现在校园。学校一般都组织成百上千的学生和家长参加,在现场讲师煽动性和鼓动性的言语刺激下,学生一边抹着眼泪又一边振臂高呼,在讲师的发号施令下鞠躬、下跪,场面尤为壮观。

【适用话题】

道德修养的养成 美德 教育的意义 感恩

【时事评论语段】

感恩不应该过于夸张,应该显得朴实、真诚;不应该沦为一时的表演,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应该持久而纯粹。许多时候,感恩不必拿到公开场合,也不必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再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只要孝顺何必下跪?如果不孝,跪有何用?父母与孩子本是平等主体,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一定下跪。缺乏人格上的平等和尊重,过度渲染下跪,只会导致孩子缺乏骨气,染上俗气。

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全班同学的个体小卡片进行整合,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阔彼此的视野,形成一个有着“源头活水”的时评素材库。供全班同学取之不竭。

二、基本技法

笔者以《读书滋养心灵》这篇作文为例,探寻“时评味”高考作文的基本写作技法。

(一)简评时事,引出观点

最近资料显示: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55本,俄罗斯50本,美国44本,而我们只有区区4本,而且绝大部分是教科书和教辅。比较之下,不禁汗颜:我们读书少得可怜!再扪心自问:我们可曾因为心灵需要读过几本书?

由面上的最新社会时事现象入手,体现“时鲜为王”的基本准则,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亮出观点,新鲜而自然,给人以思想的冲击与思考,耐人寻味。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点评,更能触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思维层次更高。

(二)推而广之,分析原因

国人不读书或许有诸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各色应酬,忙着出国考察等政务大事;商人根本用不着读书,因为中国是“市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是几个钱?农民工读不进书,他们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低,收入也很低,读书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奢侈之事。教书育人的教师恐怕也不怎么读书,中学教师教学工作太忙太累,没有精力时间读,大学教师在为课题文章翻书、查书。恐算不上真读书。而真正的阅读是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这样的阅读又是极少极少的,长此以往,我们的心灵缺乏“源头活水”,也就成了一片荒原。

本段着重探究国人不爱读书的原因。从官到商,到农民工,再到教师。议论面扩大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以上内容,可以看成是“与时事相关”现象提炼概括:由一个由头,扩大到一种社会现象。逐层分析各行各业不读书的原因,并指出这样的现象最终导致的结果:我们的心灵缺乏“源头活水”,成了一片荒原。从语言方面看,讲大学老师只是翻书、查书,不是读书。语言是辛辣的,但辣而有度。

(三)深挖本源,直击本质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独特的个性,个人就会淹没在茫茫群体之中。国人内心为什么就没有读书的渴望?我想了很久,大致想出了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贫困久了,怕了,挣钱的机会一下子多了起来,大家一心忙着挣钱,忙着改善物质条件,就忽略了精神需求,自然不会静心读书。二是我们的传统中缺少真正的精神崇尚。“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做官,为了成为“人上人”,功利取向太明显。三是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很难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即使读书,也是为应试做准备,还是把读书功利地看成一块“敲门砖”。并非用读书来滋養心灵。

本段内容从历史原因、国人心理、时代背景等方面进一步深挖造成国民不读书的根源,深刻而透彻,充分体现了“评说当家”这一具体做法,为下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足准备。尤其是三个层面的分析,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并非“就事论事”,而是能够穿越具体的现象,直击事情的本质。

(四)对症下药,提出办法

一个读书的民族将会越来越智慧,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会有着特别光明的前途。曾今有这么一句话:一块地不长麦子,就会长满草。人的心灵也是如此,如果不被优秀的文化思想占据,就会被垃圾文化思想占据。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获得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让心灵升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同样,读书能提升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承接前文对不读书本质的追寻,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用优秀文化思想占据人的心灵”“读书提升一个名族的精气神”,很有见地。

(五)引经据典,发出呼吁

想起了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的有担当的人,内心应该是强大而充实的,而读书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不再脆弱,如果你想让你的心灵永远丰盈,永葆青春,那就爱上读书吧!

文章的结尾引经据典,在引用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对联的基础上,发出呼吁,显得厚重深沉,文化底蕴十足,感染力很强。再次重申主题:读书能让心灵永远丰盈,永葆青春。使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以上笔者从写作准备和基本技法两个方面,对如何将高考作文写出“时鲜味”,脱离“陈腐气”,做了一点探索,意在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思考社会,跳出“故纸堆”的束缚,让高考作文闪烁“时代思维”的火花。

猜你喜欢

时评时事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时事绘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