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图说话到作文写作
2017-02-28潘绪艳
潘绪艳
小学语文对孩子起着启蒙心智的作用,同时也通过课堂教学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例如看图说话、写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与阅读写作能力提出了同等的要求。通过对小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推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实现由看图说话到作文写作的顺利过渡,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本文就从看图说话到作文写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奠定好小学生写作的基础。
一、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看图说话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入门阶段,而当面对给定的一幅图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往往很少能够系统全面地观察给定的图画,而仅仅是按照个人积累的习惯,漫无目的地东瞟西看,这样所观察的内容往往是无序杂乱的,学生通常将这样杂乱无序的内容直接表达出来,从而缺乏一定的顺序性,表达的内容也极度混乱,导致学生抓不住画面的主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有序地观察一幅画面,传授给学生看图的方法,使其知道应该看什么,应该怎样看。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太成熟,因此,在看图说话写作的起始阶段,教材中的图画设置得都比较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一般都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安排。通常来说,都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和时空顺序。例如,一幅表现风景的画面或者表现事物发展过程的画面,一般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设置的;而一幅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的画面,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其本身的发展顺序来展开的。但是所有图画的表现方式并不是千篇一律,教师切忌一概而论,用固化的思维桎梏学生的想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图画内容具体分析,根据画面的情节设置或内容安排把握看图的节奏和顺序。在指导学生看图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生从简单的画面看起,再逐步强化至复杂图画的训练;其次,在看图的顺序上,必须首先看表达主要思想的圖,再看次要的,然后由表及里,由部分联系到整体,使学生对画面大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看图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有条理,有组织,才能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之后, 学生已经能够有条理有顺序地梳理所给的图画,但是,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知如何下笔,即所谓的“言之无物”。我们提倡的教学当然是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文思泉涌,显然积累少的小学生,尤其是刚接触看图说话写作的学生达不到这个程度,这个时候,我们追求的即为言之有物。让学生在刚接触到所给的题目时,不会感觉思绪堵塞,而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是提高写作技能的必经的过程,也是学生进入写作之路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难点。面对静止的画面,如何将其“动态化”,如何赋予静止的景象、人物以动感和感情,是教师引导学生奠定写作基础的必要内容。
将静止动态化需要学生调动自身所具备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就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将眼前所呈现的表象的东西印在脑海中,然后通过积累达到另一个较高的阶层,挖掘出其表象之下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这些就是在写作的时候所需要用到的精华。不论是更加成熟的文学作品还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比较简单的小学生写作,其实都是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的,只是它们的范围不尽相同,而这些作品若想取得成功,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部作品,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写作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活再现,多阅读,多体验,多积累,才能在课堂上言之有物,有话可写。
三、启迪学生展开思考联想
仅凭图画所给的内容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有多形象,一篇好的文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原本单薄的内容基础上添加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便能将枯燥单薄的内容变得多姿多彩。从单薄到丰富的转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在表达方式、技巧、手法上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针对所给的图画进行想象练习,将画面中的内容扩展开来。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画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其次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外推,即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观察对所给的人、物、景进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扩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上唤起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表达情感。例如,面对名为《拔河比赛》的一幅图画,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描绘的拔河的整体场景进行细致的观察,想象则可以从选手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着手,从而笔下的人物与场景才会更加活灵活现。
由于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差,词汇量较少,因此小学生的写作入门阶段必须从看图说话开始,通过对一幅画面的整体把握与联想,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提高其观察思考与逻辑想象能力。相信通过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