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7-02-28冯二军
冯二军
摘要: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療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rMSSD、SDNN、SDANN,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与对照组的75.5%相比,明显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更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切实,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易引发心力衰竭与血流动力学紊乱,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尤以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更为多见,但对于两者治疗效果,现阶段尚缺乏系统研究[1]。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心律失常患者,入选标准:①均综合患者病史、症状与体征及心电图检查等诊断确诊;②年龄25~8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功能异常、肺间质纤维化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②伴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女18例,男31例,年龄(54.7±6.5)岁,病程(15.2±2.1)个月;类型:1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SA),38例室性心律失常(VA)。对照组女20例,男29例,年龄(55.1±6.1)岁,病程(14.9±2.3)个月;类型:13例SA,36例VA。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临床可比。
1.2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4 w。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67)治疗;具体为口服,初始剂量100 mg/次,3次/d,1 w后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情增加,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少至150 mg/d。观察组:予以胺碘酮[天子福国际药业(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353]治疗;具体包括口服,初始剂量0.2 g/次,3次/d;1 w后,若患者80次/min<心率(HR)<100次/min,则用药剂量调整为0.2 g/次,2次/d;2 w后,若患者HR≤80次/min,则调整至0.2 g/次,1次/d。
1.3疗效评定 ①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心率恢复至60~80次/min;②有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心电图提示心律有改善、室性期前收缩为2~3次/min;③无效:症状与体征、心律均未有好转。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5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率变异性 两组治疗后rMSSD、SDNN、SDANN,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49例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3例;49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6/49)与对照组的75.5%(37/49)相比,明显更高(χ2=6.376,P=0.012)。
2.3安全性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2例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1例低血压;对照组发生1例胃肠道不适,1例眩晕,2例头痛;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2%(5/49)与对照组的8.2%(4/49)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
3 讨论
心律失常发病机制较为繁杂,若控制不及时、有效,可引发心衰及心肌缺血,更甚者发生死亡。当前临床以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普罗帕酮是最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具有竞争性β受体阻滞、膜稳定等作用;但大剂量应用时,患者易因舒张末压和负性肌力升高,而降低心输出量[2]。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抑制心肌传导纤维与心房的快钠离子内流,从而降低传导速度,且一般不抑制左室功能,故临床应用范围更广[3]。
本研究显示,予以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rMSSD、SDNN、SDANN的改善程度与给予普罗帕酮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均更为明显;说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更有利于升高心率变异性指标,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提高室颤阈;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9%与对照组的75.5%相比,明显更高;表明胺碘酮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消除患者临床症状;这与曾文军等[4]报道相似。此外,本研究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2%与对照组的8.2%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卢亚莉[5]研究结果一致;可见,两种药物的副作用相当,且均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与普罗帕酮比较,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更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切实,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征,周子华,陈玺军.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7):702-706.
[2]季顺民,陈瑜,钱勇,等.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1):46-47.
[3]梅阳,黄鹤.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9):942-946.
[4]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28):42-44.
[5]卢亚莉.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3):3332-3333.
编辑/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