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阅读教学“可视化”方法实证研究
2017-02-27张惠
张惠
摘 要 “可视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为了调查这种策略在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对两个均由30名高职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了教学实验对比研究,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接受“可视化”方法教学,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教学,均由同一位教师实施教学。在教学开始前对两组学生进行前测。教学结束后研究人员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从而对“可视化”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视化”方法对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形象化 专业英语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47
Abstract Visualization is an efficient strategy in language learning.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is strategy in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earchers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lasses composed of 30 student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one of the classe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ing "visualization" method of teaching and the other class 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same instructor implementing teach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took a pretest. After the course, researchers use t-test method to compar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two groups. Thus the effect of "visualization" method i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visualization" method is positive in improv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Keywords visualization; ESP; reading
0 引文
在外語外事活动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外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十分有必要掌握的语言能力之一。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对专业英语学习而言,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语法翻译法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却受到忽略。
传统的阅读教学研究认为,阅读理解是一种输入性技能,但更新的发现显示阅读理解不仅是输入性技能,而且和其它技能一样是输出性和互动性技能。阅读理解是一个主动的内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和书面文字间发生互动从而获得概念和意义。因此,读者不仅仅从书本上接收了文字,而且主动的融入文本当中并建构了自己的思维。学者们将阅读中的这一过程称为“可视化”思维,即阅读时在大脑中产生了脑图,将课文中提到的内容图像化、形象化。由此,“可视化”方法得到总结,并成为阅读理解的有效策略之一。如Tomlinson所说,“可视化”方法在外语阅读理解和记忆中作用明显。
“可视化”方法很容易解释,但是真正应用起来却不简单。 “可视化”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施,例如: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在每一个节点让学生描绘他们脑中的图像;或者邀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课文朗读,在脑中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然后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想象。
1理论背景
McNamara(2007)将“可视化”方法定义为一种有助于阅读理解的元认知阅读策略。Pressley(2000)介绍“可视化”是和预测、质疑、阐释、总结并列的第5种阅读策略,他主张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基于产出性学习的“可视化”方法可以在阅读训练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运用。Johnson-Laird(1983)认为阅读的最终行为是产生一个思维模型,在这方面,McNamara(2007)的意见是“尽管不是所有的思维模型都是形象化的,但是关于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在信息处理和阅读中的重要性的研究却有着相当长的历史”。
Moreillon(2007)认为“可视化”方法是一种依赖于常识的策略。McNamara(2007)也认为“可视化”方法是一种需要对课文进行延伸的策略,因为这种策略需要读者已经具备某些知识,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Keene和Zimmermann(1997)发现,阅读中在大脑中产生的图像能使学生了解更多丰富的细节。据此来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已有知识能使他们更容易进入阅读状态并且更加深刻理解课文。
Moreillon(2007)认为那些能在感官经验和语言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生也能利用他们的常识来理解课文。Willis(2008)认为“可视化”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储存在大脑里的已有相关知识。
综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可视化”方法对阅读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另外,阅读理解能力是外语教学所要培养的关键语言能力,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可视化”方法运用于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并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2 實验研究
基于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为了验证“可视化”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效果,研究人员实施了相关实验。
(1)研究假设。假设“可视化”方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没有作用。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了60位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作为模具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主体,他们均匀分布在两个班级。
(3)研究设计。两个人数均匀分布的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可视化”方法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教学。两个班在教师实施专业英语教学前后分别接受前测和后测。然后用t检验对两个班的课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4)研究步骤。首先选择研究主体,要求学生人数相等,英语水平相近,并分别确定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教学前,对两个组进行前测。教学中,对实验组在课堂阅读专业英语课文前、中、后三个阶段均实施“可视化”教学活动。同时,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阅读教学。教学周期为9周,每周4课时,由同一位教师实施教学。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两组都接受后测。最后对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5)结果分析。为了求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研究人员用t检验方法对前测和后测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到,前测中,观测t值为1.12,临界t值为2.00,观测t值<临界t值;后测中,观测t值为5.00,临界t值为2.00,观测t值>临界t值。可见,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差异非常明显。通过t检验的计算,比较两个班的平均成绩,研究人员认为研究假设不成立,故“可视化”方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有作用的。虽然两组学生在研究开始前成绩差异不大,但是在接受不同方法的阅读教学后,后测成绩差距显著。
3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关注“可视化”方法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有力的证明,运用“可视化”方法来进行阅读训练的学生比运用传统方法进行阅读训练的学生成绩更加出色,因此“可视化”方法确实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水平。
基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研究者得出以下教学心得:(1)高职专业英语课堂可以采用有效的“可视化”方法来开展阅读理解教学;(2)“可视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3)“可视化”教学方法可以使语言学习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使学生们更加乐于学习;(4)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些创新,使用与“可视化”方法类似的有效策略来改善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Tomlinson, B. (1998). Seeing what they mean: helping L2 readers to visualize, in B. Tomlinson (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McNamara, D. S. (2007).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Theories, Interventions, and Technologie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3] Pressley, M. (2000). What should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be the instruction of? In M. L. Kamil, P. B. Mosenthal, P. D. Pearson, & R. Barr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lume III (pp. 545-561). Mahwah, NJ: 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 Inc.
[4] Johnson-Laird, P. (1983). Mental Model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 Moreillon, (2007).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Maximize Your Impact.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Chicago.
[6] Keene, E. O. & Zimmermann, S. (1997). Mosaic of thought: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a reader's workshop.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7] Willis, J. (2008). Teaching the brain to rea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fluency, vocabulary and comprehension.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irginia,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