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7-02-27陈烨方闽宁陈莉
陈烨方 闽宁 陈莉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试验组针对病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方案。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中妊娠期体重增加量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体重增加正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对于改善妊高症、早产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情况,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后,帮助患者妊娠期情况稳定发展,有效控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妊娠; 糖尿病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10-02
妊娠期糖尿病为孕妇妊娠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可直接或间接对胎儿或母体的健康产生影响[1]。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婴儿的死亡,部分严重病例甚至发生母婴均死亡的情况,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临床上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妊娠期初次发生及初次确诊为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稳定在1.5%~2.5%[2]。本研究采用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后,妊娠结局明显好转,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年龄20~37岁,平均(23.5±4.3)岁;平均孕产次数为(1.2±0.4)次。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4.2±4.6)岁;平均孕产次数为(1.3±0.8)次。全部患者在经孕前检查均无内科合并症。两组患者年龄及孕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孕产妇临床妇产科常规的妊娠期糖尿病常规护理方案。给予试验组孕产妇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糖尿病饮食控制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是治疗该疾病的基本方案。患者的饮食应按照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5%~20%的比例进行配比。通过合理的饮食对血糖进行控制不会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孕妇的饮食还应适量增加纤维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的摄取。每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案,每日定时进行饮食,一日饮食6次。早餐、午餐及晚餐能量的摄入分别为10%、30%和30%,其余30%采用各餐间的点心分3次摄取。要求护理人员定时对孕妇的尿酮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患者出现饮食控制后的尿酮阳性,应及时调整饮食。并周期性对孕妇体重进行测量,整个孕期孕妇的体重增加以10~12 kg为宜,如发现孕妇体重增加过快或过缓都应针对情况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3]。
1.2.2 健康教育 在获知怀孕消息后,多数家庭对孕妇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进行了不合理的干预,主要体现在营养的过量摄入,活动量的减少。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或加剧。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给予孕妇及其家属正确的血糖控制指导,帮助其提高对自我血糖的监督能力,教授患者或其家属血糖及尿糖的简单检测方法。并协助其完善自我护理水平。輔导并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主要针对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1.2.3 运动调节 运动可有效增加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并可以减轻机体胰岛素的抵抗作用[4],同时增加胰岛素作用于组织时的敏感性,对血糖的降低具有多种正向调节作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饮食后1 h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运动方式主要选择运动姿势比较舒缓,运动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避免较为激烈的运动或者低强度运动但时间过长。
1.2.4 高血糖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上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为胰岛素治疗。给予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调节后仍然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胰岛素辅助治疗。按照医嘱采用中效及短效的胰岛素,主要选用诺和灵N及诺和灵R进行治疗。选择餐前30 min进行胰岛素的注射,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要求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在注射后按时就餐。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餐后2 h血糖进行测量并记录比较,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教授患者或其家属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等。
1.2.5 血糖监测的加强 护理人员应该制定详细的血糖监测制度。选用操作方便简单的微量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定期测量。每周至少1次的空腹血糖测量,1~2次的餐后2 h血糖测量。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每日增加三餐后2 h的血糖测量并监督血糖变化情况。
1.2.6 心理护理 孕妇在妊娠期中其心理状况本身就处于波动及焦躁的状态中。合并发生糖尿病的孕妇更是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状况直接产生不利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放弃生育的念头。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敏锐的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恐惧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重增加比较
试验组孕妇体重增加为(11.3±4.1)kg;对照组为(18.2±6.5)kg。试验组孕妇的体重增加值属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孕妇的体重增加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妊高症、酮症酸中毒、早产、新生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状况较对照组均好转,但两组仅妊高症、早产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胎儿及母体均可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与多种母婴恶性妊娠结局有关[4]。有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高血压的情况较一般孕妇高3~4倍[5]。巨大儿作为最突出的不良结局,产生原因为胎儿在躯体发育过程中,由于母体血糖量过高而引起胎儿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糖,進一步影响胎儿体内代谢异常,易导致胎儿的过度发育[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新生儿窒息是导致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理为高胰岛素血症对糖皮质激素的拮抗作用,使肺泡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及释放减少,结果导致新生儿出现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窒息的发生[7]。
临床上采用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采用多种手段对孕妇血糖进行控制,对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8]。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采用了糖尿病饮食控制、健康教育、运动调节、高血糖的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的加强及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早期护理干预手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干预,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从饮食、生活到疾病的全方位护理体系,针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进行双重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黄晔.社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4):2564-2566.
[2]吴佳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45-1847.
[3]成艳,孙芹,罗红梅.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J].江苏医药,2013,39(17):2104-2105.
[4]周金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围生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2,28(9):70-71.
[5]孙珊珊,罗辉兰.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73-76.
[6]董会民,刘朝英,来艳辉,等.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53-156.
[7]陈艳芝.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84-86.
[8]梁天娇.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98-99.
(收稿日期: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