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证赛岗创”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02-27杨越
摘 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多年的探讨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各种体系。但是“课证赛岗创”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实践证明是比较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模式。但是在实践中,课程设置、专业证书、专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实习等的具体操作办法和课时比例的分配等,往往很难严格界定和分配。本文通过对这几个方面分类剖析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课证赛岗 高职教育 培养模式 法律文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课证赛岗创”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内容
1.1以岗定课,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1.1.1实务课程的以岗定课最能体现高职应用性特色和要求
以法律文秘专业为例,法律文秘专业的实务课程主要有实体法与程序法课程、司法辅助课程、办公事务处理等。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是否一致直接关系到“技能型”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所以实务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不断调节、优化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做到课程内容和实际岗位需要一致。
1.1.2理论课程的以岗定课也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理论课程往往是被很多高职院校赋以较少的权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理论课程对树立学生整体专业意识和构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这些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有着很强的知识储备和升级作用。另外,理论课程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能体现更高的社会价值,但这些内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也许难以立即接触到,所以往往因为强调“应用性”而被很多师生忽略。
1.1.3以岗定课的实现路径
以岗定课的实现离不开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行業动态的调研和课程内容的更新。第二,行业、企业实际业务方式的变化和授课内容的随时更新。第三,往届毕业生岗位工作心得感受和回馈建议应及时反馈到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第四,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应通过随时与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和高级研究人才之间的沟通来把握和实现。
1.2课证融合,证书反映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水平
1.2.1高职专业相关证书
一般学生要考的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语言类的证书,主要是英语类证书。二是技能类的证书,主要包括计算机类的证书。三是职业类从业资格证。如与法律文秘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主要有:秘书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证、教师资格证等。
对于专业方面的证书,可以将某些行业重要的证书的取得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或者实训课程成绩。
1.2.2课证与专业实训课融合途径
依据岗位(群)必备的知识、技能、素养和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在课程体系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以外,首先,还应通过职业规划、公共素质、公共技能与职业知识部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素养。其次,通过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实训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对岗位工作流程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使学生具备岗位相应的基本能力。最后,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施,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综合的实战训练。
1.3赛训强技,提升自主学习兴趣
1.3.1赛事训练对提升学生能力的积极影响
高职专业引入比赛,比赛促教,以赛促学,使学生通过激烈竞争不断获得实践经验,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达到全面提高从业技能的最终目标。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教师更加明确教材更新、教学体系及成绩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1.3.2参与比赛的安排与设计
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竞赛形式应不同于本科学院。专业竞赛的举办与参加只要是为了培养和夯实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具体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赛应该做到点面结合。专业竞赛应该在院校范围内普遍举行。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巩固专业知识,在比赛中培养专业兴趣和体会实际业务流程。最后在参选的团队中选出优秀的团队参加全国或者全省性的专业竞赛。
(2)比赛团队应由跨专业的学生组成。以全国文秘职业技能大赛为例,文秘的学生可能更加擅长公文写作与办公室事务的处理,法律文秘专业的同学也许更擅长演讲与应急处理。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团队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比赛团队成员不仅可以跨专业选择,还可以跨年级选择。高年级的同学在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方面占据更多的优势,可以成为这个团队的领导成员;低年级同学思想活跃,想象力会更丰富一些。而且不同年级的同学在一起,其凝聚力往往要高于由同一年级学生组成的团队。
1.4毕业实习和大学生创业
毕业实习一般分为顶岗实习和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实习期间到企业或单位承担具体的业务工作,要负责完成某种岗位任务,相当于企业的准员工;而见习一般指学生在实习期间到企业参观实习,或从事一些比较初级的事务性工作,并不从事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实习效果而言,顶岗实习更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生创业一般分为自主创业和支持型创业。自主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独立自主开展的创业活动,学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并不参与也不提供实质性支持;支持型创业是指大学生创业往往得到其他企事业单位或所在学校或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政府和学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也有很多相关的支持政策,在校大学生无论是何种创业类型,一旦正式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功,学校可进行学分认可、学分奖励、实践类毕业论文认证和其他奖励措施。
2岗、课、证、赛、创业等的学分比例分配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可以分阶段分步骤从课堂教学、证书考试、比赛参与、实习和创业等几个方面来实施。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总时间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培养模式应分配多少学时和学分,每个阶段在评价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多大比重,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1以岗定课
究竟多少门次的课程设置需要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设置,这需要根据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首先是课程门次的问题,其次是课程内容的问题。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堂教学实务性课程门次和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查和编写教学大纲和计划。课堂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的教师从专业角度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甚至在教材的编写上,学校教师和行业人员也可以共同编写。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企业管理或专业骨干走进课堂,为学生开辟新的授课模式,也许更受学生欢迎。
2.2证书的数量和质量控制
每个专业领域能提供的专业证书是有限的,哪些证书应该纳入专业教学范畴,应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不同的证书给予多少学分认可,应根据证书的难度和实用价值予以考虑。以法律文秘专业为例,高职特色使得我们不可能将司法资格证书作为专业要求,目前秘书资格。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专业证书由于和专业教育紧密联合度尚有一定欠缺,所以不能作為必修学分考量,只能作为奖励学分。
2.3学科竞赛的选择和规模控制
对一个专业而言,存在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学科竞赛。全国性的甚至跨国的比赛、省部级比赛、校际比赛和校内比赛层出不穷。毋庸置疑,参加高级别的比赛并获得大奖不仅让参赛学生受益,也让学校获得声誉,进而会吸引更多学生选择本专业学习,同时还提高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对于竞赛的专业符合度而言,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另一方面也可支持学生参加非专业的学科竞赛。不同专业学生也可以按照规则要求组成团队参加一个专业性的或者综合性的比赛。低级别的比赛可以在规模上让更多学生参与,并通过低级比赛培养、训练和筛选有资格参加高级别比赛的选手。但是学生的精力和业余时间应合理分配,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
作者简介:杨越(1969年—),女,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等教学、研究。工作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4-27.
[2] 李维刚,宋继华,王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J].中国外资,2012(1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