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7-02-27张艳美

科教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珠三角课程体系

张艳美

摘 要 为适应珠三角体育场馆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复合型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开发了“场馆运营服务与管理双模块+体育创业培训包”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了“校场联动,岗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并从师资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價制度建设等方面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 珠三角 体育场馆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1.020

Abstract To upgrade the innovative composite sports venues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kills to the dem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stadium industry,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service venue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target of personnel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the "venues opera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sports block +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ackage" work process 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field linkage, operation mode of training Gang learn alternate "talent, an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Gymnasium; talent training; course system

1 对接珠三角体育场馆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开展专业调研与分析,界定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珠三角体育场馆的就业岗位群开展了专业调研,调研对象样本覆盖面广且代表性强,有2/3样本代表场馆目前运营水平,有1/3样本代表场馆将来运营发展趋势。其中,既包括位于珠三角中心城市并处于业界“领头羊”地位的广州体育馆、深圳大运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也包括分布在珠三角其他城市有代表性的各中小型体育场馆。调查内容涉及到体育场馆的就业岗位群、岗位工作过程、从业者能力素质要求及职业资格要求。调研结果表明,体育场馆岗位群具有宽泛性、迁移性、综合性的特点,其中与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相适应的就业岗位群可以界定为呈现递进关系的两个层次:其一是场馆运营服务岗,分别有场馆技术服务岗(包括场馆票务专员、体育场地工、体育健身培训专员)和场馆营销服务岗(包括赛事专员、会展专员、会籍专员);其二是场馆运营管理岗位,分别有场馆业务主管(场馆票务主管、场地设施主管、市场项目主管)和场馆业务经理(场馆服务运行经理、市场开发经理)。与以上就业岗位群相对应的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等特有国家体育职业标准,以及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要求、体育场馆公共安全要求、体育活动组织服务规范通用要求、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体育场地开放条件及技术要求等现行或试行的体育行业标准,还有与其他行业共通的电工上岗证、客户服务管理师等国家职业标准。

通过专业调研与分析,将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珠三角体育场馆转型升级需求,从事各类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能胜任票务专员、场地工、健身培训专员等一线技术服务岗位和赛事专员、会展专员、会籍专员等一线营销服务岗位,以及场地服务管理、市场开发等中层管理岗位的创新型复合型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技能人才。

2 构建 “场馆运营服务与管理双模块+体育创业培训包”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根据珠三角体育场馆职业岗位群的宽泛性、迁移性、综合性等特点,构建了“场馆运营服务与管理双模块+体育创业培训包”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既实现了专业课程与体育场馆不同层次就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如表1所示),又为具有创业计划的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平台。

3 构建“校场联动,岗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校场联动”即指校内课堂与校内外体育场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师资、实训场所等方面实现教学与工作现场深度融合,搭建“校中场,场中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岗学交替”指将课堂教学、岗位见习、生产性实训、轮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对接校内外体育场馆的真实工作项目,贯穿学生在校的三年中,实现分段式的实践教学改革。第一阶段:主要与校内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共建“校中场”实践教学平台,灵活安排学生在第一、第二学期,一边在校学习场馆运营服务课程,一边深入校内实行商业化运作的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场馆进行短期的岗位见习、生产性实训。第二阶段:主要与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大学城体育中心等校外体育场馆、体育会所俱乐部共建“场中校”实践教学平台,安排学生在第三、第四学期,对接校外体育场馆的真实工作项目,在校学习场馆运营管理课程以及体育创业培训包课程。第三阶段:第五、第六学期综合实习阶段,学生与校内外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会所实行双向选择,以定岗为主,开始顶岗实习,或者根据已有的创业计划和创业资源储备进行创业实战。

4 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教学团队

(1)校内外“专业双带头人”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双带头人”由校内专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职的体育场馆行业专家组成,他们能够及时跟踪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指导专业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改革。

(2)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针对专任教师,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体育行业挂职”的培养办法,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积累在体育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5 建立动态化、过程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合作,对接珠三角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深入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开展专业调研,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后实施。

(2)动态监控“校场联动,岗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运行过程,在课堂学习、岗位见习、生产性实训、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不同阶段,由学生、校内外指导教师、用人单位三方互动,有选择性的使用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书、书面答卷、录像等评价方法,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全方位评价不同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与麦可思合作,定期对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开展调查分析,为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谭海林等.“校中厂”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9):8-11.

[2] 齐志.高职院校移动通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26-28.

[3] 盛艳秋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35-36.

[4] 康伟.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3-24.

[5]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珠三角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