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交互模式对COPD患者心理特质以及期望水平的影响

2017-02-27汤佳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冥想阻塞性护士

王 丽,汤佳美

(扬州市中医院肺病科,江苏 扬州 225000)

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近年来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导致该病呈现出逐年攀升态势[1]。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病范畴,若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将诱发疾病出现急性发作,而患者又需接受周期性诊疗方案。一方面,患者需面对疾病所带来的躯体痛楚,另一方面又需要面对疾病所带来的高额医疗花费,且对自身病情预后产生不确定性,这会诱发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更有甚者,若消极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可引起强烈的心理与生理应激[2]。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期望,将影响其治疗依从性,而期望值又与患者当前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呈正性相关。在改善患者认知呈现的干预手段方面,传统的措施主要以健康宣教为主,但其更多注重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患者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认知架构,这将不利于病情的整体预后与转归。所以,有学者开始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一种更高效及科学的干预手段,故提出了情感交互模式。该模式是以互帮互助的方式,提高双方在认知学习上的配合度,从而实现情感交互的共鸣策略,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构建以及患者情感特质的改善[3]。现予以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34~80岁,平均(53.8±6.1)岁。纳入对象均经肺功能以及胸部CT检查,再结合其症状体征,确诊为COPD。收纳标准:肝脏及肾脏等实质性脏器无严重疾患;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无言语交流障碍;无意识障碍;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全身恶性肿瘤;对本次研究内容熟悉并签订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照护措施。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与体征,向医生汇报并遵医嘱进行干预;向患者介绍有关药物的基本药理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住院期间,整理好床单位,保持病室清洁与干燥;通过口头言语及发放纸质材料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情感交互模式开展干预。①交互式情感管理:护士为患者提供舒适及静谧的环境,以诱导式发问作为导入,让患者追忆先前自豪及倍感兴趣的生活事件,并让患者以口语表述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由于部分患者存在口语表达能力弱或羞于表达的情况,护士应鼓励患者仅需将既往最真实的心境状态融入情感即可,不必在意语言的逻辑性。护士在患者表达的同时,应带入自己的情感,以共情的感情倾向聆听每一句话,密切关注患者的面部神情变化,当期流露出不安、紧张或恐惧情绪时,护士应耐心地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当其流露出兴奋或激动心情时,护士则点头示意,并通过自身的面部神情流露出个人的喜悦之情。其中,患者言语表达的时间为20 min,待其表达完毕后,护士则要求患者将此刻的心境状态,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样要求其不必在意语言的逻辑性,只需要将当前心境状态用最贴切的文字进行记录便可。②交互式冥想性学习: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指导其取平卧位,护士则将患者高度聚焦自己的精力,并根据护士的旁白语录展开冥想。具体的旁白内容为:现在的人,躺着一篇柔软的大草地上,阳光明媚、微风吹拂,你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你变得空灵而轻快,所以,你可以用力地吸气,想把周边的气息吸入自己体内,想与周边美好的事物产生关联。慢慢地,你的呼吸由深快变得缓慢,直至平时的呼吸节奏。此时,护士再向患者介绍有关COPD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框架、药物治疗机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策略等,帮助其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应注意吐字清晰,并在每一句结束后停顿2 s,以强化患者的识记能力。其中,患者冥想时间为10 min,护士健康宣教时间也为10 min。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均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接受SAS和SDS量表测评。②利用Herth希望量表(HHI)对两组干预前后第2周末的期望水平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消极情感状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消极情感状况比较(±s,分)

表2 消极情感状况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SAS SDS SAS SDS研究组 39 61.3±4.9 61.8±4.9 51.7±3.9 52.4±3.6对照组 39 61.5±5.1 61.5±4.7 58.4±5.0 59.4±4.3 t—0.945 0.517 18.632 15.024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期望水平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HHI评分比较(±s,分)

表3 HH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n T P I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9 9.1±1.9 11.8±2.3* 10.0±1.9 12.7±2.5* 9.6±1.6 11.8±1.9* 31.9±3.1 37.5±5.1*对照组 39 9.2±2.0 10.1±1.9* 10.3±1.7 11.6±1.7* 9.4±1.5 9.8±1.3* 31.6±3.3 32.7±5.2*t—0.791 8.378 1.261 9.067 0.136 7.289 1.126 11.27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表现出呼吸困难、气喘症状,由于患者气道存在高变应性,所以一旦外界出现不良因素刺激,将诱发机体出现强烈应激性症状[4]。而感受完病情的急性发作后,部分患者会对病情的预后转归产生不正确预期,甚至会出现失落及失望情绪,临床称之为希望感知削弱[5]。一旦患者对自身病情期望值不高,将影响自身的治疗依从性,这对其病情管理不利。而当前新型的护理模式则强调人性化护理诉求,即剖析患者当前的心理诉求,并提供相应的诊疗照护,进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感交互模式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特质。对该结果进行剖析,与如下因素密切相关:①交互式情感管理是指借助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情感相互交流,借助引导患者追忆既往感兴趣的生活事件,帮助其重新审视自身内在正面情绪,利于负面情绪的正确疏导[6]。在该过程中,护士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患者所提供的片段性信息中溯源当前心境,并以同情的手段实施针对性引导。这不仅能增进双方情感,还能帮助患者获得一定的社会与情感支持,利于其心境的动态变化,最终可实现双赢效益[7]。②交互式冥想性学习实则是融合了冥想干预和认知学习的双重策略。通过冥想,能帮助回归内心最真实的平静状态,让其从个人心境中重新感知自我,并进行正确的调整与管理,并重新实现自我审视,以纠正本我与真我之间的区别,最终达到情感层面的共鸣。另外,冥想状态下的患者,其心境相对比较平静,能抛却浮躁的自我,并使个人沉浸到平和的内心世界,此刻再借助知识点的宣讲,能帮助患者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激起内在的正面及积极的情感,最终可提高其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及期待水平[8]。所以,笔者亦对比了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各维度期望值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该项新型护理干预手段能提高其面对不良事件的动机,使其自觉采取正面情绪应对消极事件,从而促使病情的正性转归。

总之,对于COPD患者来说,通过情感交互模式的深入落实,能改善其不佳的心理特质,且能提高其期望水平。

[1] 王 岚,刘素彦,沈悦好,等.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6):22-25.

[2] 刘慧英,周小玲.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0-41.

[3] 王丽香.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9):1574-1576.

[4] 刘 宏,李 霞,赵爱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延续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67-869.

[5] 刘 蕾,杨晓霞,曾 婕,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333-3335.

[6] 张桂玉,刘小平,郭冬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7):541-544.

[7] 童亚慧,杨青敏.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8):594-600.

[8] 陈 沁,曾丽智,赵东琼,等.过渡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家属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24):3833-3835.

猜你喜欢

冥想阻塞性护士
最美护士
花朵的冥想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蓝的冥想
《冥想》
冥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