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7-02-27梁秋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康复

梁秋梅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本研究为明确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45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并以常规护理作为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6年1~12月住院的脑卒中康复患者90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卒中,首次发病,可进行基本的沟通,有基本的理解能力;排除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患有传染性疾病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0例。研究组男240例,女210例;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70.15±3.29)岁;文化层次:小学及以下120例,初中150例,高中150例,大学30例。对照组男230例,女220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70.18±3.27)岁;文化层次:小学及以下110例,初中150例,高中150例,大学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在患者住院期间予以体格检查、用药护理、起居护理、健康教育、情绪安抚、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研究组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即由1名主管医师、1名责任护士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并由医师负责工作的安排、协调等,护理人员做好患者资料、随访资料的记录与存档工作,负责患者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工作,具体干预内容如下。

(1)建立档案:患者出院前,小组成员应对患者实施全面、个体化评估,制定出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计划、饮食方案等,家庭个体化随访档案;同时,根据其随访情况持续更新内容。

(2)沟通交流:为患者建立一个社交平台,以供其联系、交流,如QQ群、微信群等。定期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分析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在社交平台上发锻炼视频,以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其延续护理方案。

(3)心理疏导: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同时还可教会家属一些必要的引导技巧,帮助患者充分宣泄负性情绪;为患者创造轻松愉快、舒适的康复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积极鼓励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4)康复内容指导:患者出院后,要求护理人员在出院后,1周内进行第一次电话回访,并记录患者需改进内容,检查患者的遵医行为;出院第2周,护理人员需电话提醒患者按时进行复诊,并检查患者的锻炼结果,并再次对健康锻炼方式进行指导纠正;第二周后则一到二周电话随访1次,第二个月则每两周电话随访1次,其电话随访频率可依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适当变动,并依据其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康复指导,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促进患者的康复,以便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恢复环境,康复锻炼的内容包括:①床上活动的锻炼指导;②体位的正确摆放;③坐位姿势、平衡训练指导;④起立、站立平衡训练指导;⑤语言功能训练;⑥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指导;⑦辅助工具的使用训练;⑧作业技能的训练指导。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按时锻炼、按时用药、按时复诊、合理饮食四方面依从性,考察并评估患者的遵医行为;其中,完全符合上述四项要求者,表示遵医行为良好,反之为遵医行为不良,遵医行为良好率=遵医行为良好者比率/总人数´100%。

(2)生活质量水平评价可参考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采用百分制,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正比,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研究组遵医行为良好率为97.78%,对照组遵医行为良好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良好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0.46±4.19)分,对照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82.76±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61,(P=0.000)。

3 讨 论

目前,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2]。脑卒中有起病急骤、致残率高、进展快等特征。有报道显示,75%以上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发作后有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心理情绪障碍和言语障碍,为患者家庭、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3]。而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应用优质、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因环境改变,加上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无法获得良好的护理服务等原因,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4-5]。

鉴于上,有必要通过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谓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补充,打破了护理干预的空间性,可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6]。对脑卒中康复期出院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通过心理疏导等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康复治疗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还可保证患者在家休养期间也可获得与在医院时相同的康复指导与保健护理,可确保患者的康复治疗一如既往的有效进行,降低其病情恶化率,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均优于于对照组,证明了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通过进行延续性护理,包括建立档案、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及康复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协助患者在出院后积极配合,并坚持康复锻炼,从而保证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但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法规、制度尚未完善,而护理人员的延续性护理意识比较单薄,建议制定标准的护理流程等,并对工作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建立多学科护理团队,并重视照顾者的地位、角色,鼓励其加入团队中,更好的掌握脑卒中康复要点,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脑卒中康复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1] 左惠榕,杜雅玲,王 彤.不同随访方式对脑卒中康复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4):381-382.

[2] 吴卸仙.不同随访方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53-654.

[3] 吴 航,赖美春,黎雪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及遵医行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38-140.

[4] 刘小琪,巫 倩.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19-120.

[5] 郜慧青.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0):1537-1540.

[6] 薛孟馨,李彦红,刘 敏,等.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26-27.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康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