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COPD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7-02-27韩丽芹
韩丽芹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呼吸科,江苏 淮安 2233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约34%~76%,急性加重期发生率更高,影响患者精力,加剧病情进展,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带来负面影响[1]。改善COPD患者睡眠质量,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病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亦至关重要。我院2016年起尝试对COPD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睡眠障碍的8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7±14.8)岁,平均病程(14.9±7.3)年;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9±15.3)岁,平均病程(15.6±7.7)年。患者均经病史、影像学检查及肺功能检测明确诊断为COPD;排除合并肺性脑病、病情危重需呼吸机治疗、精神异常、听力或沟通障碍等不宜纳入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教育与社会背景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如保持病房安静、焦虑患者给予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为:(1)入院后与患者进行深层次心理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睡眠的认知及自身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与诱发因素等。对患者进行睡眠卫生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重视睡眠,主动、积极配合实施改善睡眠的护理措施。(2)依据患者病史、沟通结果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心理、生理、疾病等,客观判断患者失眠的可能原因、睡眠障碍程度等,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夜间睡眠时间与深度因个人生活习惯不同而差异较大,故判断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时睡眠时间应紧密结合患者醒后精力、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2]。(3)将病情严重程度相似、睡眠习惯相似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灯光柔和,最大程度控制治疗设备噪音,为患者创造理想的睡眠环境。(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患病,常并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与孤独感。(5)疾病护理:积极控制感染、氧疗、协助患者排痰,减轻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减轻疾病本身对睡眠的影响。(6)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生活规律、睡前不进行兴奋性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有睡意后再上床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增加白天运动量等。(7)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肺功能康复锻炼,如缩唇呼气、呼吸机锻炼等,放松患者心情,改善肺部通气状态。(8)失眠严重患者选用高效、对呼吸功能影响小、半衰期短的催眠药物,如唑吡坦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护理措施有效率的差异。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评判,该表7个项目,每项目0~3分,最高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护理措施对睡眠的改善效果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41 10.02±3.4 6.07±2.1 6.864 0.001对照组 41 10.09±3.7 9.42±2.9 2.682 0.076 t 2.147 5.254 P 0.094 0.016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睡眠障碍与以下因素有关:(1)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患者夜间睡眠;(2)急性加重期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下降,白天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导致患者夜间肌张力下降明显,影响肺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加重机体缺氧,缺氧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引起患者失眠、入睡困难;(3)COPD患者胆碱能系统异常,患者睡眠易进入非快速眼动1期,导致患者感觉多梦、易醒;(4)某些治疗药物副作用导致睡眠障碍,如糖皮质激素等;(5)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睡眠障碍;(6)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结构发生改变,浅睡眠时间增加而深睡眠时间减少[4]。睡眠障碍降低患者精力、体力与免疫功能,下调机体营养机能,影响治疗效果,进一步恶化肺功能,对疾病的预后极为不利。临床助睡眠药物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缺氧与CO2潴留,加重呼吸衰竭,显然不能单独依赖催眠药物治疗COPD患者睡眠障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COPD患者睡眠质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5-6]。
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是针对睡眠障碍患者失眠原因,通过实施一系列具有循证学依据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徐叶萍[2]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使用等睡眠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睡眠改善有效率达97.8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60%(P<0.05)。张新枝[7],曹悌鸿[8],徐彩红[9]等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老年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及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COPD睡眠障碍患者从改善其对睡眠的认知、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放松患者心情、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较常规护理组与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改善睡眠有效率达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果提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睡眠障碍。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COPD患者睡眠质量,对保证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赵晓霞,郭义娟,秦玉玲.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睡眠质量及其与肺功能相关性探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5):457-460.
[2] 徐叶萍,邹玉红.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在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88-190.
[3] 王 斌,华 峰,崔恩海,等.唑吡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1,33(4):583-584.
[4] 李玉红,格日力.老年慢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2952-2954.
[5] 吴 柳,武淑萍.肺康复锻炼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稳定期患者的睡眠质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B):29-31.
[6] 程 怡,范 良,黄琼莲,等.呼吸功能锻炼操配合耳穴埋豆对COP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98-2200.
[7] 张新枝.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7,31(17):2171-2173.
[8] 曹悌鸿,赵海燕,陈 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063-1066.
[9] 徐彩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睡眠障碍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42-243.